故事 昨天与朋友家庭聚餐,自然都是三代同堂,朋友的小孙女见到人多,更加的欢蹦乱跳,孩子高兴起来手舞足蹈,加之成年人的喜爱更加兴奋。 一下子打翻了面前的饮料杯,饮料洒了一桌子,还殃及到了坐在旁边的我和另外一位客人,所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惊了一下,孩子也似乎感受到了气氛的紧张,于是,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妈妈顿时变了脸色,生气地嚷到: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在吃饭的时候动来动去的,看看你惹得麻烦,还有脸哭,给我闭嘴! 妈妈越说孩子的哭声越大,妈妈的愤怒越难安奈,终于上手打了孩子两巴掌。 这时另一位妈妈,迅速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让孩子看起了动画片,孩子也立刻安静了下来。 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 大家的话题自然而然就引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一个奶奶说:就是动画片最管用,我家的小孙子,只要是有一点不满意,比如说积木没有搭到自己期望的高度,拼图有找不到的组块,就会大发雷霆,又摔又扔,没有办法,只能是各种哄,不哭为止,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看动画片。 看来不论是妈妈还是奶奶都不希望孩子哭,只要孩子笑就心满意足了。 妈妈的渴望 父母总是渴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希望每天看到孩子灿烂的笑脸,享受做父母的幸福快乐。 然而,幸福的童年绝不意味着只有笑脸,幸福也不意味着拒绝哭泣。相对于笑,哭可能更接近于我们的本质。 孩子出生时妈妈听到的最欣慰的声音,就是孩子响亮的哭声。 哭是孩子向世间的报道 哭曾是婴儿与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 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们是怎样面对孩子的哭声呢? 你允许孩子哭吗? 你会如同喜欢明媚笑脸的孩子一样喜欢孩子哭泣时的模样吗? 你能接受孩子因为悲伤、沮丧、生气、愤怒等哭泣? 你能允许孩子因为没有“听”你的话而惹出麻烦时胆怯的哭声吗? 其实,哭与笑都是孩子情绪感受的表达,情绪如同钟摆,妈妈们只期待孩子情绪的钟摆摆到快乐的一面,可能吗? 当妈妈们限制钟摆向哭的方向摆动时,应该是向笑的方向也就失去了力量。 妈妈渴望背后的需求 当妈妈剥夺了孩子哭的权力的时候,期盼一个只会笑的孩子生活在自己身边,相信这个孩子永远无法体验到真正幸福,因为他在父母的辟护下缺少一颗经历挫折的内心。 他会认为自己一定是全能的,自己做不到的原因,都是外面的人事物不好,我哭妈妈就会迅速过来哄我,同时妈妈也十分焦虑,只要满足不了我的要求、感受不到我的感受就哭,我可以用哭来与妈妈进行交换,平时满足不了的需求,只要一哭就可以满足了,比如看动画片或是吃冰淇淋之类的要求。 作为妈妈,不让孩子哭,是为了满足了自己是一个好妈妈的需求。 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看到宝宝生气哭泣,会无比的心疼,恨不能替孩子承担所有不快乐。 永远把他带离沮丧、不开心,带离痛苦。 于是,妈妈们在孩子遇到一些沟沟坎坎的时候,会一马当先冲在前,替孩子“遮风挡雨”,百般呵护,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幸福生活一生。 妈妈可能没有想到,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妈妈是负担不起的,未来所有的路都需要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孩子需要被关注的是成长中的情绪感受 其实,孩子做不到他想要的结果,或是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造物主自然安排的学习、成长、体验挫折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逐渐体验到自己并非是全能的,世界也并不会对哭泣而仁慈,在一次次跌倒中锻炼和强健其内心抗挫力,或者成为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 常常看到一些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抗挫力,刻意创造挫折,其实没有必要,因为生活本身提供的已经足够,只要父母能够很好地把握生活中遇到的随机问题,因势利导,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及抗挫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强大的。 求不如遇来的更真实,当然更要求父母有一双慧眼,随时捕捉到机会与成长的关键点,给到孩子恰到好处的支持! 如何能够在生活中做到呢? 生活中处处都能够体现出语言魔力的精到之处。 比如前面的例子中,第一个孩子是因为高兴开心而失手的,真的不是有意的而为之。 作为妈妈首先要看到这一点,肯定孩子是为了让大家开心、自己开心才这样做的。同时孩子因为“惹了祸”已经很害怕了,这时妈妈需要回应感受孩子: “你刚才是不是玩得太开心了(正面意图),不小心碰翻了杯子(重新定义)?” “你是不是有些害怕?担心被批评(感受)” “妈妈抱抱(肢体语言)” 在抱住孩子的同时,可以在孩子耳边悄悄说:“其实妈妈小的时候也打碎过杯子(改变框架大小)”。 相信一番话下来,孩子的恐惧心理会降低很多。 这时再问问孩子:现在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 ...... 第二个奶奶带的孩子,因为搭积木不成功而闹脾气,是孩子对自己的不认可。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可以尝试着这样回应: 你是不是想搭一个高高的大楼呀(正面意图)? 现在已经搭了一半了(重新定义)? 它突然倒了,你很不开心(感同身受)! 奶奶小的时候还从来没有搭过这么高的大楼呢。(拉大了框架) 你告诉奶奶再怎么搭才能搭起来呢?(结果框架、向下分类) 来我们再试试(开始行动) 猜猜这时孩子会怎样啦......。 学会语言的魔力,会让沟通更顺畅,在培养高情商孩子方面也是效果杠杠滴。 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期待您的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