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念流淌成诗意的河

 我的图书馆1m7r 2022-01-07

转载(原创


思念流淌成诗意的河

——读安子《乡村的四季》之秋冬篇

/夏天 整理/墨吟

图:夏天


在秋收后,北方广袤的田野里,稀稀拉拉的秸秆,无法遮盖住裸露的大地。村前老树光秃的枝桠上偶尔会落下几只寒鸦,错乱的叫声打破空气中的沉寂。夕阳西下,暮色皑皑,整个乡村也昏昏欲睡。

一切仿佛要在瑟瑟的秋风中凝固。可是你听,有一个声音自远而近地响起,那么铿锵有力,那么不可阻挡,似乎要用全力来冲破秋日这冷凝的氛围。

这声音,是安子在吟唱;这声音,发自他内心的深处;这声音,它的名字叫思念。

安子似乎并不喜欢故乡万木凋零的秋天,因为秋天的空旷,让他感到太寂寞,所以他要《逃离秋天》:

这个秋天

我是一个迷路的孩子

不想回家

不想回家,不意味着不想家。

思念,在秋风、秋水、秋叶中悄悄地生长,那个“不想回家”,像秋风中的蒲公英般漂泊于异乡的孩子,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成为他思念的对象:家乡的《芦苇》、北方的《白菜》、走出农田的老牛、火红的《秋收时节》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跌落在一个又一个没有故乡明月照耀的梦里。

秋风渐紧,思乡更甚。钢筋水泥的高楼中,让人窒息,那种无根的漂泊生活,更让作者没有安全感。只有家乡的《老屋》,才能让他感到温暖与踏实:

如今,家乡的老屋已空无一人

空着的屋子

成为我思念和回忆的一部分

在某个瞬间

让我感到少有的温暖与踏实

思念随着冬季的来临,在故乡的土地上游走。那些在秋天枯死的树(《死树》),那一枚悬在老槐树上的《铁铃》、还有长在枯树上的《野木耳》,那些温顺的《圈里的羊》,飞落在《瓦檐上的麻雀》,这一切,是那么的亲切,因为它们长在故土,连着安子思乡的心。

对故乡的眷恋,最动情处是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他思念穿着红红的嫁衣远嫁他乡的小妹,思念为生计辛苦奔走的父亲,最让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他的母亲。

尤其是秋冬时节透骨的寒冷,身穿母亲亲手缝制的棉衣、布鞋,不由感到母亲手掌中传递出的温暖:

母亲把你做成鞋

千层的底子在脚下

任我远行

走出的

是村庄

走不出的

是母亲层层牵挂的目光

穿上它

走得再远

母亲都在我身旁

(《棉花》)

霜降时分,在异乡临窗而立的诗人,想起母亲在那些“清冷贫苦的日子”,“母亲的手在油灯下,一次次扎破”,为他缝制一件充满“温暖而朴素的爱”的棉衣,真情难抑,早已是“潸然泪下”。

再也无法抵挡对故土、对亲人浓浓思念的煎熬,游子的心灵,早已长上了归乡的翅膀。于是,在《乡村的冬天》来临的时候,心里的一个念头那样强烈:《年关,我要回家》!

从秋天伊始,说“不想回家”,到冬之初高喊“我要回家”,经历了人生的几多磨难坎坷,体验了世间的几多人情冷暖,终于在故土、在家里、在亲人身上找到了生命的支点。

走的再远,只要揣着亲人的牵挂,只要怀着对故乡的思念,便不会孤单害怕。

吟游的诗人,吟唱着思念,并将思念汇成一条诗意的河。


【墨吟点评】自从宋玉说了“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后,历代文人悲秋之作便层出不穷,这些作品一言以蔽之:无病呻吟是也。秋天对于乡村来说,是收获的季节,欢乐的季节。农民是最实在的,丰收便喜悦,歉收便痛心,绝无文人们不分青红皂白酸溜溜地一味悲吟。安子的秋冬篇所思所念,表达的正是农民的情感。

朝辞白帝点评】安子的诗文很美,评论更独到,欣赏推荐!

春儿点评】欣赏夏天的独特感言,只看标题,就是一份美丽的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