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气寒冷”究竟该不该选?

 新用户5345BAE7 2022-01-07

近日,在学生的期末试卷上,出现了一道与课文《寒号鸟》有关的课内阅读试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选择,为什么寒号鸟最后被冻死了?出现的选项有天气寒冷、懒惰、得过且过、不听劝告,显然,学生联系课文学习一下子就能发现,后三项都是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而第一项“天气寒冷”是不是原因呢?老师们出现了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不是原因,根据是这篇寓言故事就是启发学生不能向寒号鸟学习,寒号鸟的“懒惰、得过且过、不听劝告”直接导致了它灾难性的结局,要像喜鹊一样勤劳,防患于未然,这也是这篇寓言故事所要揭示给学生的道理,相对于这样的道理,“天气寒冷”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内容,所以不应被当成原因。另一种看法是“天气寒冷”当然也是原因,试想,没有天气寒冷,寒号鸟怎么会被冻死?虽然课文的文本价值与此无关,但既然是选择题,这一选项就应该选。两种看法,各有道理,“天气寒冷”究竟该不该选呢?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讨论。

《寒号鸟》这篇故事的作者是资深的儿童文学编辑柯玉生老师,作为一篇老课文,先后被选入20世纪50、60、70、80年代的教材中,现又被选入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是几代中国学生的集体记忆。但这篇文章应该是从古代的一则寓言改编而来,最早见于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该篇记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在这个叙述结束之后,陶宗仪以寒号虫嘲讽那些得意时趾高气扬、失意时摇尾乞怜的人。自此,寒号虫便被赋予了一层文化内涵。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古文的描写,这个动物有“四足”和“肉翅”,就可以确定不是鸟,它其实是地道的“鼠辈”,学名叫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为中国特有种,这也就是统编本教材中插图中的形象。《清稗类钞》里记载其“能飞行树上,栖于深山,夜出求食,声如小儿啼”,所以被俗称为“寒号鸟”。它们系昼伏夜出动物,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月夜特别活跃,拂晓前返回洞巢。白天很难看见,一般都会在石洞巢穴睡觉。冬天,“寒号鸟”在气温低的晚上会冻僵在它们搭建在石头缝的窝里,到白天再随温度升高而苏醒。我们知道,故事撰写要符合事物自身的特征,因此《寒号鸟》课文中才会出现寒号鸟被冻死这一情节,只是被作者部分夸大了,加入儿童文学创作的手法而已。所以,联系寒号鸟的生活特性和故事出处,天气寒冷应该是其被冻死的主要原因,它的“懒惰、得过且过、不听劝告”反倒是拟人化的文学表达的次要原因,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天气寒冷”必须要选入寒号鸟冻死原因之中。

同时,寒号鸟不喜欢垒窝,居住在现成的悬崖石缝或者洞穴之中,是一种不会飞只会滑翔的鼠类。古人还有对它的文学表达,最著名的当属《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这鼯鼠也就是寒号鸟,指出它技能全面却都不精,会飞飞不高飞不远,会爬树爬不高,会挖洞挖不深,会跑跑不快,会游泳游不远,正因如此,寒号鸟形象带有了一种负面的、“品行懒惰”的文化寓意。但是,事物发展都会受到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综合制约。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如果说,故事中的寒号鸟“懒惰、得过且过、不听劝告”是事情发展的主观内因,那么,“天气寒冷”就是事情发展的客观外因,正是因为内因与外因的综合作用,才有了最后寒号鸟被冻死的结果。从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事情发展这一观点来看,我们不能只关注了寒号鸟被冻死的主观内在原因,外在客观原因同样不应被忽略。就这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我们就能明白为何要将“天气寒冷”这一选项选入其中的原因了。

最后,还想指出的是,作为学生试卷上出现的一道多选题,除了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识记和理解之外,更考查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虽然刚刚才上二年级,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容轻视。单就课文描写的内容来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语言,正是寒号鸟在寒冷冬天里所说的、令人印象最深的话。第一处是: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第二处是: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而就在第二天,“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显然,就从故事语言表达的字面上来看,天气寒冷正是寒号鸟被冻死的直接原因,这也是学生读完故事一下子就能说出来的原因。因此,从学生的思维认识角度来看,“天气寒冷”冻死了寒号鸟,这不需过多的分析和讨论就可以一下子加以确认。这一原因与寒号鸟自身懒惰的原因同等重要,这也是课文运用反复手法加以强调表达的重点之所在。因此,联系课文故事本身,“天气寒冷”这一选项同样应该选入原因之中。

以上有关一道试题的讨论,让我们明白语文学习要充分用好文本资源,挖掘文本的多元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就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