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题报告写作指南(3):文献综述

 可爱多huyu 2022-01-07
图片

本文根据刘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图片

作者简介:

刘老师,国际Top50大学博士毕业,国内985高校教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国际英文期刊编辑,数十本SCI、SSCI期刊审稿专家,在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具有丰富的期刊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导经验。

●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综”,做一个是“述”。

“综”是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它使材料更加精炼、明确,更有逻辑层次。“综”并不难,我们把文献收集起来,然后列到开题报告里就可以。但是,评审(他们)更加看重的不是我们“综”的部分,而是我们对文献进行客观深入且全面系统的论述。只有在经历“述”之后,才能知道关于我们选题之前,前人都做了些什么,我们的研究是扎根在哪一块土地上的。打比方说,可以把我们的研究题目理解成对一块小树枝,那这块小树枝它是长在哪一棵树的哪个主干上面的,做文献综述的目的就是需要我们将所依附的主干展现出来,讲清楚,只有这样才能说我们整个研究是架构在一个很强的研究基础上的。不然,我们的研究就是虚无缥缈的研究。

文献综述的质量,体现着我们对研究领域是否了解深刻。同时,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也是评委重点要看的内容。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总结、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大家注意我们把(树)主干找到,梳理出来,目的是为了确定我们所在的分支是从哪里开始生长的,或者是在某一主干上的哪个点,对于这个点,我们做文献综述时一定要梳理出来,即当前的问题点在哪,现在的研究在哪一块还存在缺陷,或者是存在问题的,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

文献综述要讲什么?

1)指出在我们研究之前,前人都已经发现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

2)用一定逻辑把已有的与我们研究主题相关联的东西串联起来,进行归类、或者对比,又或者是比较、分析等,串联起来的目的是需要让我们的(期刊编辑或审稿人)读者看到相关研究的全景,而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

3)当把相关研究全景梳理出来之后,指出现实研究的 gap(空白),我们可以研究挖掘哪些点是还没有研究到的,或者是缺乏的及为什么缺乏(强调重要性)。这里有一个隐藏逻辑,回到现实中,很多研究生写文献综述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综述之后发现这个研究确实没人做过,因此就说自己要去做。看似逻辑是完整,实际并非如此,我们要把话说全,即便没有人研究,但我们觉得这一块很重要,所以我们才要进一步去研究。这里的逻辑,有一个条件是说所做的研究是重要的、有意义的。

4)把空白点找出来之后,紧接着就要讲我们的研究是如何弥补文献研究中的gap的,这个点在哪里。进而让我们的文章“fit in the big conversation”(融入到更大的对话当中去)。

图片
写好文献综述的必备技能

写好文献综述,一个必备技能是综合、合成。而不是简单的概括、重述 (Summarize)是要以一定的逻辑、框架、顺序去把不同的文献进行联结、对比、分析、讨论、评价,总称为Synthesize。

例如,第一篇文献认为如何,第二篇文献发现了什么,第三篇文章得到怎样的结论,这种简单的罗列,只算是Summarize。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要做一个研究的途径,以“猫捉老鼠”为例,现有文献中,X发现猫是因为饥饿才去抓老鼠的,而这个(研究结论)发现与Y、Z的研究结论不同,那不点在何处,Y、Z各自又是如何去研究的。我们需要用一种逻辑关系,把前人(X、Y、Z…)已有的研究串联起来,这才是 Synthesize。

要实现Synthesize,就要避免以文章为单位去组织文献,而是以研究问题为单位(关于研究问题,此处不做延伸,它需要从研究主题中进一步挖掘)去组织文献,进行综述。在文献综述中,我们一定要使用对比,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讨论不同的文章,有怎么样不同的发现,关注点有何不同,使用的方法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只有在比较当中,才可以讨论和评价这些文献之间各自的优缺点,哪些文章做出哪些贡献,哪些文章还存在哪些不足,之所以指明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也是为了引出我们自己的研究。前面所有的铺垫,都在说明这个研究很重要,然后引出我们也要去做研究。这些梳理出来的所谓的Synthesize,体现了我们研究的创新性,属于我们的original thoughts(原创性),我们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出来了研究的空白之处。

所以说,文献综述是有难点的,难点就是“述”,如何把前人所研究的逻辑关系给梳理、论述出来,如何把已有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这些是需要我们去仔细考虑,认真完成的工作。

图片

做文献综述,尤其是研究生要注意,一开始这个过程会比较艰难,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熟悉,我们查阅文献,具体某些专业性的学术概念,还有研究方法,我们是不太清晰明确的,还是会处在一个“懵”的状态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因此而灰心丧气。文献综述它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指数上升的过程,一开始速度慢,等我们熟悉了(看多了,做多了)之后,速度自然而然就变快了,这就是知识的“马太效应”。

如何去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文献综述法

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他提出过做文献综述的模型。

图片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个部分组成:1)序言,先介绍一下文献综述要做哪几块。2)主题一,关于自变量的。3)主题二,关于因变量的。4)主题三,关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5)总结。

我们结合案例来看一下,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片 

《设计遏制犯罪的概况综述与趋势研究》,其中,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它的研究是关于设计遏制犯罪的。那么自变量是设计,由于设计遏制犯罪,那犯罪就是因变量。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大概就能了解克雷斯威尔文献五步法中的主题一、二、三指的是什么了。我们按照五步法来操作:第一步,先进行序言,说明我们文献综述会做哪几个部分,然后第二步,我们写与设计相关的,第三步,再写与犯罪相关的,第四步,要做关于设计和犯罪相关的,即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起来的文献综述,最后一步,再前文的基础上做一个总结。

对于开题报告而言,这样的写法是最有效的,尤其是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我们文献综述的篇幅是比较大的,是需要把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展现出来的,再看下一个具体案例。

图片 

这篇文章是关于服务设计的,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自变量是服务设计,而因变量则是模型创新。

前面一部分是引言,然后讲服务设计。关于服务设计相关的文献有什么?比如1984年提出来的设计理念,这是讲自变量本身的。

图片 

紧接着再讲因变量——服务模式创新。

图片图片 

从产品到服务的理念转变、基于大数据的创新设计分别去讲服务模式的创新。在往后讲自变量设计驱动的模型创新,这是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的一个结合。最后再进行一个总结。

图片 

按克雷斯威尔这样方式,我们做的文献综述是非常清晰的。而且我们可以综述更多的文献,比如说,关于因变量和自变量结合的文献并不是很多,但是关于因变量和自变量各自的文献就很多。回到上文《服务设计驱动下的模式创新》中,服务设计与模式创新结合的文章肯定是不多的,可能也就二三十篇,而这个量,肯定是不足以支撑我们整个研究生论文的。但又有很多相关的文献它很重要,只不过它对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没有特别强的针对性,那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服务设计相关文献里,也可以把它放到模式创新的相关文献里。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写我们的文献综述。

如何收集资料(文献)

瞄准主流

瞄准我们主流的期刊,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就艺术与设计学科而言,《装饰》《南艺学报》,《艺术百家》等等),多看这些核心期刊的文章,就会知道我们研究的主流是什么,如果对自己要求更高的话,还可以看一下国际期刊SCI和SSCI,看看这些期刊他们的文章是如何的。

随时整理

要对文献进行分类,因为我们文献综述肯定是很多的,而且相对来说是比较分散的,所以说我们在做文献综述的时候,需要对文献进行及时整理,可以借助一些管理类的软件,帮助我们对文献进行整理。

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

这个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技巧,我们按照研究领域、研究门类来给文献进行分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我们做研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假如,我们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的话,更能体现出针对性。

我们做文献综述就像是在丛林之中开辟一个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指向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子的道路是最简短、最省事、最有效的。我们的头脑应该时刻清醒,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样的研究,针对这方面前人都做了哪些研究,目前是否存在一些问题或者不足,我们又要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把这些都弄清楚,那我们的文献综述做起来,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未完待续……
字数:3306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