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隐,禅在湖山佳处

 苏迷 2022-01-07
《苏州日报》2022年01月07日 A05版

  □苏报记者 叶永春

  新闻代言人:悠哉游哉(杜祯彬)、閒个、lala、沁云楼主、永芳、Frank.Gu 秋虫

  目的地:万佛塔、崦西小筑

  主题:湖山光影间的“小众化”古迹 

  山水苏州,人文江南,苏州的湖山光影之间,丰富的人文历史,古朴而厚重。它们当中,有的世人皆知,有些还在等待人们进一步走近熟悉。这次“38楼全视野,我的新闻你代言”之“探古说今”栏目,访古爱好者们前往苏州高新区镇湖、吴中区光福,寻访了几处“隐居”在青山绿水间的“小众化”古迹,触摸古迹所承载的人文故事。

  数一数,万佛塔真有万尊佛?

  提到镇湖,绣品街、西京湾、杵山生态公园、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些往往是游客最先想到的。实际上打开手机地图,可以发现,在这几个“热词”的中间位置,还有一座万佛寺,而万佛寺中,藏着一座万佛石塔。与苏州的众多古塔相比,万佛石塔不算大,却同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寺位于镇湖街道西京村,与西京湾、杵山生态公园、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直线距离均不到2公里。不过与几个热门景区相比,万佛寺四周民居环绕,环境幽静得多。站在万佛寺门口,视线越过院墙,可以看到院内高耸的千年银杏,以及矗立在银杏下的万佛石塔的塔刹。

  塔刹下面,是塔身及台基,整座塔通高10.78米,在寺院内显得异常壮伟。从造型看,万佛石塔不同于国内常见的重楼宝塔,其塔身呈覆斗形,外方内圆,塔身南侧有一拱门,正对台基南侧的石阶。石塔东侧,立着一块石碑,上书“万佛宝塔”四字,现已遗失的原碑为“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所书。

  “万佛宝塔”,正是得名于塔内数量庞大的佛像。分批走进石塔,访古爱好者们发现,从内部看,塔室犹如一口扣在地面的石钟,下有须弥座,往上则是一层一层的武康石。武康石上,除北壁一尊佛像如橄榄球般大之外,其余佛像均如鸡蛋般大,环绕塔室排列整齐。每尊佛像均雕刻精美,衣冠清晰。那么,塔室内真有一万尊佛像?访古爱好者杜祯彬称,石塔修缮时曾做过统计,塔内佛像有10022尊之多。

  如此“大制作”,出自何人之手?塔室内三处题刻,或许给出了答案。在杜祯彬的提示下,访古爱好者分别在塔室内东侧、北侧以及西侧找到三处题刻,正中束腰处嵌《澄觉精舍记》碑,记述万佛寺址旧为“澄觉精舍”;另一处为“吴门石匠吴德谦昆仲造”,“昆仲”指兄弟,题刻所示很可能点出了万佛石塔的建造者为苏州石匠吴德谦兄弟;第三处为“院道者志园同共斡缘”,因前几字已模糊不清,所示信息不完整。

  石塔不言自留声,这几处看似不起眼的题刻,记录着这座古塔的重要信息。而另一处题刻,更易被忽视,它位于南侧塔檐处,浅浅的一行“古塔重兴”,更重要的信息,则在这四个字的两侧,只是人在塔下凭肉眼已难以辨认。杜祯彬让大家注意“古”字右侧以及“兴”字左侧,隐约各有一竖刻线框。杜祯彬曾用高清相机对着线框拍摄,后将照片放大后仔细辨认,发现“兴”字旁为题写人名,可惜第四个字,也是最重要的题写人名有损,成为一个谜,而“古”字旁为“甲子冬月吉日”。“因为'甲子’没有题刻朝代年号,对照干支纪年表,疑似为元泰定元年(1324)的甲子。这和现有石塔重建年代的记载'大德十年(1306)’相隔了18年,有待进一步考证。”杜祯彬说。

  找一找,下崦湖旧景今安在?

  告别万佛寺,访古爱好者们驱车往南,抵达吴中区光福镇。说起光福,杜祯彬此前已写过90多篇访古游记,还有什么地方要一访再访?杜祯彬在导航目的地中输入的是光福镇的一处护理院,位于下崦湖畔。

  杜祯彬先将大家带到护理院东侧湖边,在一处观景平台上,指着护理院所处的伸向湖面的一角,又取出一张老照片请大家看。对比可见,旧照上的场地,就是眼前那“一角”,只是“角”上的建筑、绿化已全变了样。杜祯彬说,旧照摄于民国,背面写着“三官堂、崦西小筑”,所指的就是照片上的建筑,而眼前护理院所处的位置,就是“三官堂、崦西小筑”旧址。

  据《光福镇志》:“三官堂在光福石觜墩,宋元丰年间(1078—1085)建,有石香炉,甚古,镌'永乐三年置’。清道光十八年(1838),李宗沆修”;而崦西小筑“在光福石觜墩下崦湖滨,耕渔轩侧,亦称小云台。相传为石址庵下院,有水阁三楹,擅湖山之胜,旧时里人结文社于此。旁有土阜,建旷望亭”。

  “三官堂、崦西小筑”如今是否还有蛛丝马迹遗存?杜祯彬称,多年前他曾在护理院的厨房见过三方石碑,保存较为完整,不知护理院搬迁后,石碑是否还在。在护理院负责人的帮助下,爱好者们进入原厨房探访。

  在护理院原厨房内,推开门,便见两扇门的门后墙上各嵌着一方石碑,根据杜祯彬当年的记忆,访古爱好者们轻轻挪开一个靠墙摆放的橱柜,第三方石碑现身。

  考一考,三方古碑多少故事?

  借助手电细细辨认,可见三方石碑分别为清乾隆五年(1740)的《奉宪断结石址庵铁案碑》,民国七年(1918)的《崦西小筑记》以及民国八年(1919)的《崦西小筑重修记》。

  三方石碑的内容中,均提到了“石址庵”。据清同治《苏州府志》记载,石址庵“在光福石觜墩,宋咸淳初建。中有古榆甚大,晋时物,为山中第一,傍有宋先贤黄策祠”。而资料所载三官堂、石址庵以及崦西小筑所在的“石觜墩”,应就是如今护理院所在的下崦湖边的“一角”。据杜祯彬搜集的资料,民国二十九年(1940),三官堂经整修,增筑水码头、荷花池等,当时有楼房三幢、平房十四间,头门佛殿以及六角亭等。1958年,光福人民公社在三官堂旧址创办敬老院,专门安置孤老。1982年改为吴县社会福利院,2011年改称光福香雪护理院。2021年,护理院搬迁。

  随着护理院的搬迁,“石觜墩”或将发生改变。而正如《崦西小筑记》开篇所述,“光福乡山水之秀甲于吴邑”,对光福的湖山光影,历代文士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比如清宣统拔贡张士衡题诗:“崦西小筑隔尘寰,近对波流远望山”。如今,站在“石觜墩”旁的观景平台,眼前依然是那幅“近对波流远望山”的景象。

  可见,不管哪个时代,人们对湖山光影之美的感受,是相似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