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13:朗读,很美!

 五月华语 2022-01-07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方式,是出声地阅读。这种读书的方式,我们自古就有,从鲁迅先生笔下我们了解到先生读书还要摇头晃脑,以表示那种朗读的投入和享受。一般来说,孩子从识字就开始了朗读的训练,尤其是中国有很多适合孩子们诵读的作品,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等,非常好,有明显的押韵,字数很短,读起来朗朗上口,那种韵律美,会让孩子终生受益的。除了这些,中国还有最优秀的人类文化财富,那就是《诗经》、《唐诗》和《宋词》,以及后来的骈体文 等等。中国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对诗意的国度,当然,《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世界诗歌文坛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中国人一直都有朗读的习惯,甚至还有配上音乐的诵读或者吟诵。诵读或者吟诵就更有了艺术美,因为它们讲究更多的气息或者技巧,而我对此是没有发言权的。

我作为一个语言爱好者,我一直对朗读都保有热情。尽管普通话中总有那么几个音吃不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朗读的爱好。读的时候,你尽可以完全享受自己的声音,暂且认为你的声音很美。不过,不美又能怎么样,我们自己的声音如果自己不接受,别人又怎么能喜欢呢?当然声音除了有些人先天的金嗓子外,一般人的声音都属于大众,但是,还是可以练习,尤其是刻意练习来改变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声音真的非常有魅力,这也是现在很多声音演播行业流行的原因。中国有名的金嗓子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比如赵忠祥老师,董卿老师,刘欢老师,濮存晰老师等等。不管是清脆悦耳,还是浑厚悠长,他们都是那么有磁性,有感染力,有魅力,给人留下持久的难以忘记的印象。

而朗读一直都是非常有益的,从学业上来说,它可以增加记忆。对一篇文章,我们经过反复的朗读就有可能记住,从而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对于语言类来说,它可以增强语感。很多人对语感这个词是有不同理解的,不但是对语言的一种感知,更是对语言的一种深层把握,对语言的一种切体的内化。中国有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就体现出了一种内化的结果。学语言的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要达到这种境界,朗读必不可少。朗读能让我更好地体味语言的“诗性”美,任何一句话里都是有诗的味道的,而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拼读出来。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调节气息,在气息的一呼一吸中,完成了体内污气排出而新鲜空气进来的一个循环,所以,我们就更健康了,肺活量增加了。同时,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好了。经过长期的朗读,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尤其是内向和自卑的学生,可以帮助他敢张开嘴巴在公众场合说话。大声朗读还能使我们的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帮助人们深度记忆。朗读的时候,我们会全身投入,这样就不会分神,就会忘却现实生活,从而也能达到治疗心情的奇效。

朗读,是一件非常有益身心健康的行为,不仅仅适合于学龄儿童,适合于中小学生,更适合于所有识字的任何年龄段的人。或许有朋友不识字,也喜欢朗读,那么不妨试试,先去听然后记忆下来,从而让自己学会朗读。早在圣经传播早期,很多人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