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峥电影上海在迭代更新,他用中年囧男包裹的“野心”快藏不住了

 怡儿话书影 2022-01-07

 

正在院线上映的豆瓣评分为8.3的沪语电影《爱情神话》,前所未有受到热爱上海观众的追捧。人们说这才是魔都风情,上海人的人间烟火。

其实,在这部徐峥做监制,年轻导演邵艺辉导演的上海电影之前,徐峥就已经流露出对上海地域风情的着重笔墨。比如《我和我的祖国》夺冠篇,还有《我和我的父辈》部分,只不过之前的笔墨更怀旧接地气,如今的《爱情神话》把烟火气和上海的形而上人文气息更多结合起来。

怡儿想说,徐峥电影里的上海形象在迭代更新,而他这些年来,用烟火气中年囧男包裹的野心也要藏不住了。

1  徐峥有底气,他是从话剧主角成长起来的演员和导演

记得很多年前,在上海话剧中心看过徐峥主演的《资本论》,说实在的,当时看懵懵懂懂。这部哲学戏剧,今天看也未必都看懂。

“资本能让我们一步登天,也能让我们落入万丈深渊。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资本的模样,你心中的资本模样如何? ”

一部话剧能把《资本论》的精髓讲透么,也许很难!但至少主创团队的野心是有的,其中就包括主演徐峥。

想想看,一个在影视剧里出名前,就已在话剧领域,获得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的演员,出演过《商鞅》《艺术》《资本论》《股票的颜色》等经典话剧,怎么会把自己长期定位为都市男人的狼狈生活呢?

只能说他太聪明了,都市中年囧男这个定位,化解了高高在上的精英感,他总会遇见奇奇怪怪的狼狈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人在囧途》,他是一个准备回家和老婆离婚的玩具老板,在路上遇见讨债

民工,两个人在旅途上的狼狈故事。

自此徐峥开始导演《泰囧》《港囧》《囧妈》系列囧途电影,他仿佛找到了商业流量密码,从有名无流量的话剧舞台,在大银幕上票房狂奔。

找到流量密码的徐峥,并不只拍喜剧刷流量,他还有实力演技。他还主演西部剧情片《无人区》,现实题材《我不是药神》,曾入选柏林电影节,获得金马奖影帝。

这些现实题材的电影里,他无一例外不是一个都市中年男人,遭遇人生窘态。《无人区》精英律师,胆大狂妄,却在去无人区的路上,遭遇盗猎者和黑店各种险境,几乎难以生还。《我不是药神》更是一个狼狈不堪的小药店老板,凭着自己内心的良心,帮助很多病人,这是很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影片。

他常常是精英外壳下的狼狈小人物,他虽然自私精明,自大傲慢,内心却良心未泯。也许正是小人物的光辉这种平视的姿态,让更多观众产生共鸣

徐峥的电影,有喜剧中的囧和狼狈,也有正剧中的辛苦和不甘,透着生活的甜酸苦辣。

这样的他,用了中年囧男的狼狈模样,藏起一颗火热的心。

2  从徐峥电影的上海迭代,看出这个中年男人的野心

《我和我的祖国》,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有好几个导演一起拍摄。

徐峥导演的《夺冠》,在比较短的篇幅里,把爱国情怀放在一个上海小男孩的成长故事里讲述。

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把很大的事情,落到小处。

爱国情怀的表现,稍不留心就可能太大太空。

小男孩冬冬是个可爱的小学生。他有很喜欢的女同学,他们是好朋友。

有一天,他听说女同学要离开上海,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外国读书了。

冬冬很伤心,他很想和同学再见一面,送给她临别礼物,那是一盘磁带,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爱国的心意藏在了小男孩的礼物里。

最后,冬冬没有来得及和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因为他选择了为弄堂里的大人们,守护好电视天线。

有了这个固定好的天线,大人们才能看到中国女排决赛。

看,弄堂里邻居们围坐一起看女排,是不是太熟悉,80年代记忆的观众都记得。天线滑落会影响电视接收信号 ,于是天线的稳固性至关重要。

就是这样的小细节,撑起了小男孩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抉择,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友情。男孩急哭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责任,陪伴大人们看到中国女排夺冠。

责任藏在男孩的选择中。

熟悉的上海,烟火气看电视,急哭了的小男孩,这是大上海小市民的80年代精准表达。

再看《我和我的父辈》,这部2021的主旋律影片,徐峥导演的部分被称为弄堂史诗。

这一次,小男孩不是主演,徐峥自己是爸爸,也是导演和主演。他把镜头转向20世纪70年代末的上海。

爸爸是一个药厂的销售科长,是儿子眼中了不起的父亲。他会自己做沙发,还会为厂长出谋划策为产品找销路。

尽管中年的爸爸在很多人眼里并不靠谱,他却乐此不疲寻找新出路。

这一次,爸爸玩出新花样,他找电视台摄像帮他拍广告,卖药厂药酒。

今天,我们出钱拍广告不稀奇,可在当时,电视广告商业化拍摄是绝无仅有的事情。电视里演出的都是安排好的规定节目。。

于是爸爸一边找摄像想办法,一边找来亲朋好友加入,拿出家里压箱底的钱来拍广告。

上海的弄堂里,狭小阁楼上,积极参与的街坊朋友,前来闹事的邻居,还有先是不同意,后来鼎力强烈支持的妈妈。

一片忙乱中,儿子眼中的英雄爸爸,终于拍出了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

广告播出,药酒畅销,这是一件真事,还登上了中国广告史册。

徐峥在这部被称作弄堂史诗的短片里,依然有都市中年男人混不出头的窘迫狼狈,也有他会看山水脑子活络的精明。

他身上更有一种上海人的创新精神,和预见性。

镜头里的小弄堂,狭小的阁楼,热情接受新事物的邻居,还有排队买好吃的人们。

在电影我们看见了上海人,更看见了上海的时代精神。

小空间拥挤的人群,挡不住大上海视野,这是徐峥电影里的呈现。幽默中含泪,有哭有笑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徐峥电影的上海表现一直在迭代,有爱国精神责任感,还有创新精神!

电影里藏着徐峥在窘迫中年人外衣下的野心。

3  徐峥的《爱情神话》,有中年爱情包裹下表现上海人文精神的野心

不同前两次写实的上海叙事情怀,这次,徐峥用中年爱情外衣,表现上海人生活之上充满包容的人文精神。

很多人,尤其是上海人喜欢这部电影,电影里有都市风情的上海,有精准的饭桌对话,还有非常出彩的特色人物。

饭桌上的女人对话格外精彩,一辈子没养过小囡是不完整的女人(蓓蓓语);一个女人一辈子没过一百个男人不算完整的女人(格洛瑞亚语);一个女人一辈子没挣到一百万也不算完整的女人(李老师语)

听起来夸张,却也符合现代女性渴望更多平等权益的想法。

这里的人物有经济独立的文艺女,有孩子重亲情的前妻,敢爱敢恨的女人。三个女人追求女性权益,都用男人常用的话语表达出来。

老白前妻蓓蓓说,自己不过是犯了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

格洛瑞亚用钱买画,表示对老白绝不纠缠。就像男人用钱摆脱女人

还有,李小姐用鞋子不合适了,来和这段感情断舍离,比喻和老白的感情。这不就是男人用鞋子不合适摆脱女人的视角么?

性别反转后,就是我们看到男性经常说的话。

还有一个人身上包容不同的人物特质。

老白做老师,办画展,满满文艺中年气息,还有自己的小洋房。可这样的他背后是情感落寞,妈宝男,实惠老妈和精明前妻。事业上,老白还需要富婆赞助。

李小姐,法国公司上班,有个混血女儿,却和实惠妈妈挤在小房子里,常常被妈妈吐槽婚姻失败。

敢爱敢恨的格洛瑞亚,人前傲娇大方有钱,人后含着泪花。

潇洒的前妻蓓蓓,嘴上说不计较,身体却很诚实,来前夫这里谈房子给儿子的事。

弄堂口的鞋匠,有自己的吃咖啡时间。对人情世故的把握,头脑相当清爽。

老白的好朋友老乌,一辈子潇潇洒洒做画展,喝咖啡。说起和意大利演员索菲亚罗兰的情感故事,浪漫又传奇。对朋友格外热心,对生活无比乐观。走的时候,却是孤独寂寞冷,只有几个好朋友相伴。

这样一群中年男女,在上海花园洋房小弄堂里,上演着独属于上海的混血城市文化气息,完全不同的人,迥然不同的生活,可以在这座城市奇异共存。

过去有关上海的影视剧可以看到现实的市民气息。比如电影股疯,电视剧双面胶,孽债,儿女情长里的上海。

也可以看到十里洋场,花样年华的上海,比如王家卫镜头里的上海。

也有像欢乐颂、我的前半生,画面高大上,充满魔都气息,却少了点烟火气。

能够表现现代生活,把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自然结合的都市上海故事并不多见。

徐峥的《爱情神话》说是一种尝试和实验。

全程用沪语方言,听着就很亲切。

性别倒转般的女权台词,看来匪夷所思的老乌和老白的故事,喝咖啡的鞋匠等,老实惠的姆妈们。

讲述了看似不太写实(正因不局限一个视角),却充满包容的上海人文精神。

上海的人文精神是什么,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是拥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江南传统各地文化,及西方文化影响,是特有的海派文化。

简单说,上海这座城市,可以包容很多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思想。

在老上海的弄堂里,在新上海的街角,可以接纳重亲情的,爱文艺的,还有搞事业的女人男人,可以接纳女权,能接受不那么有事业心的男人,还可以有热心又精明的阿姨妈妈们。

徐峥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中年人的爱情,有多现实或多浪漫。更多的是现代都市的上海,具有前所未有的文化包容性。

今天你可以在高大上的画展上侃侃而谈,明天也可以在小房子讨论怎么修家里的灯。在上海,两种生活并不违和。

徐峥,从当初形而上的话剧舞台,到高票房的公路喜剧,又到现实题材的电影,直到主旋律大银幕。

如今来到了看似轻喜剧,却又遥望当年的形而上艺术,他的电影里,似乎在尝试把形而上的城市精神阳春白雪,和烟火气息的市民生活,做更好的融合。

人们说,徐峥电影里的上海,很像美国知名导演伍迪艾伦镜头下的巴黎,那是一种对城市人文精神的致敬和对商业社会反思作品。

这部电影里,有房子问题,画展问题,还有中年情感问题,也许还没有更深入的社会现实思考。

但至少,徐峥作为监制,还有年轻的导演,所有的上海演员主创们,已经勇敢地做了一种尝试。未来还可以继续探索创作下去。

写在后面

《爱情神话》准确说,是年轻导演邵艺辉的作品,她是90后导演,也不是上海人。却带着一群上海人拍出了70后的上海爱情。

这事本身就是非常混搭又奇妙的事情,很像是上海的特质。

徐峥自己,从话剧演员到影视剧演员、导演和监制,涉猎题材包括现实戏剧,哲学题材,公路喜剧,现实正剧,主旋律等多重题材。他个人也很有文化创新和包容精神。

一座城市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性格特质。

有的城市适合看历史,更深厚更原创更专注。

有的城市适合看现在和未来,更包容更前瞻更博大。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个人,他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天生才能,是聪明。能把这种聪明和社会时代结合起来,是智慧。

如果还能把这种智慧,赋予人类永恒的共同命运上,那就是城市的人格魅力。

在这个商业精神日渐放缓,人文精神正在唤醒的城市,我们除了刷屏惯性动作,还能够做些什么呢?

徐峥们正在拍摄一些不一样的电影,传播城市人文精神,我们也许可以用自己所长,也做点什么,去直面当下生活,关心我们未来的共同命运。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徐峥电影里的烟火气还是别的特点呢?为什么,欢迎留言交流,一起烟火气。

@怡儿话电影,用故事力,给生活加点能量。

书影评号主创作者王小怡儿,曾有16年人物编辑写作经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