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味道.散文】朱闻麟||蒸年糕

 颍州文学 2022-01-08
           FOCUS ON US



蒸年糕
文/朱闻麟
 
年糕也是过年时必备的食物,它象征着年年增高的意思。现在都使用天然气、液化气了,很少有人家会动蒸年糕的念头,大多是到市场里去买上一小块蒸年糕,用它来过个和和美美的新年,远没儿时在乡村时蒸年糕来的热闹有趣。
大集体时,米都是按人头分的,糯米的数量也是有限的,除了办喜事的人家会多给一些外,一般人家都很少,所以一年中,吃到几顿糯米饭就算是一种享受了,剩余的都会用在过年做团、蒸年糕上。
蒸年糕就得有专用工具,那就是木蒸笼。并非是每家都有木蒸笼的,就像不是每家都有石磨一样,因为这样的东西一年中也难得用上,乡里乡亲的,只要一家有也就是全村都有了,随便哪家要用,借一下就行了。
外祖父是个小有名气的竹匠,因此我家就有一只像样的。正因为有了它,父亲的蒸糕手艺也就很是了得。
到了年关时,几乎家家都把自家的糯米与粳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了,经过淘洗晾干后拿到村头的加工厂去打成粉。加工厂里原本一直用来打猪饲料的小钢磨也早早地清理干净了,这些日子里就一直用来打米。
我家的竹蒸笼这些日子也特别的忙,东家借了才来还,西家又有人来借了。这蒸笼也不是白借的,每当他们来还时,总会带上一小角新出炉的米糕,说是让我们尝尝,因此我也就比别家的孩子吃得多一些,这段时间心里会特别美。
蒸糕虽说是开眼活,但前道工序却是要很细心的。蒸白糕是直接把白糖水和进米粉里的,而蒸红糕时,还得多一个炒糖色的工程。把绵白糖放入铁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后,一个人烧火,一个人上灶炒,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些原本无色的糖水就会变得越来越稠,颜色也越来越深,最后完完全全变成了暗红色。
这个过程说起来是很便当的,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在变色的过程中时,随时都得留心,起锅早了,颜色就淡了,起不到上色的作用;起锅晚了糖就会焦,蒸出来的糕也会有一股子焦味不好吃。
和粉及上蒸也很考究,和粉时要做到粉湿润均匀,拿手捏时刚能结块却不出水。上蒸时还得边上蒸边打下筷眼,这样蒸出的糕就会很松软好吃。
年糕出笼时是个手急眼快的活,父亲用稻草芯在冒着热气的糕面,轻轻地插了几下后,说可以出笼了。
父亲把两块干净毛巾放在糕面上,再用镬盖盖上,和母亲一左一右站在灶前,双手同时放在蒸笼和镬盖上,“一二三”,两人同时把蒸笼翻了过来,一蒸糕就稳稳地落在镬盖上。
父亲把早已准备好的竹笋叶铺在糕底上,再用一只小匾放在上面,和母亲再一次把糕翻到身,这时,一蒸年糕就完完全全出现在匾里。有时还会打上红印,增加了不少喜庆色彩。
一般来说,蒸出来的年糕都是自家吃的,也就以白糖糕为主,这个难度并不十分高,即便糕出夹生糕,也可以把它落在粥里,还能把它烧熟了吃掉,但逢到年里要做事体的人家,往往是既要借蒸,还得请父亲帮着去蒸糕。主要是做事体必须要用红糕,那得炒糖色,还不能蒸出夹生糕,没有精练技术还真不敢接这门活,好在那些年里,父亲把握得很好,从没让大伙失望过。
今个里回到乡下,看到邻居家在蒸年糕,想着自己已好多年没有吃到过刚出蒸的年糕了,嘴里也有点谗了,顺着脚步就进了他家的厨房,静等着年糕出锅。
 
 

作者简介:朱闻麟,男,1968年12月生,江苏昆山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昆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700多篇250余万字, 百余篇作品入选各类选本,十多篇在国家级征文中获奖。出版个人专集14本。

热文榜

【赛讯】关于举办“我的春节味道”主题征文大赛的通知

【赛讯】“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全国散文大赛获奖名单(附终评委名单)

【征稿】《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征稿中!

【序】王宗仁||《光阴有痕》序

点击链接,购买主编肖龙散文集《光阴有痕》!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