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痛悼念首届梅花奖榜首、苏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逝世(1939~2022)

 cxag 2022-01-08

图片

张继青

(1939.1.3~2022.1.6)
     张继青出生在浙江嘉兴乌青镇(今乌镇),原籍上海浦东。祖父是“苏滩”(苏州滩簧,现称苏剧)艺人,一家人曾组成“张家班”,跑码头卖艺为生。

     因此受到耳濡目染,但真正学习戏曲是从14岁开始。1952年,张继青前去照顾在上海民锋苏剧团的姑妈。作为小家属,她先是在剧团帮忙打杂,后来慢慢跟着学唱,跑跑丫鬟、媒婆、小花脸等小角色,无意中开启了她的艺术人生。开始就是模仿,老先生都有一套规定的程式。熟能生巧,慢慢地越练越好,自己的感觉有了,也找到“范儿”了。

      张继青从未正式拜过师,但幸运地先后得到尤彩云、沈传芷、姚传芗、俞锡侯等数十位名师的指导。1953年,为了扶持地方戏剧,苏州市文联把民营的上海民锋苏剧团接到苏州,改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在这里,张继青边唱边学,博采众家之长,对戏剧表演的理解逐步提升,渐渐成长为剧团新生代当家小花旦。

      1956年,昆曲名家俞振飞为了提携后辈与张继青合演《白蛇传》中的“断桥”,年仅18岁的她丝毫不怯场。北昆名家韩世昌、白云生等看后称赞说,张继青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昆剧梅兰芳”。

       张继青的昆曲表演艺术真正大放异彩,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那时,她已经四十多岁了。“老师给了我两碗饭,一是姚传芗先生的《牡丹亭》,另一个是沈传芷先生的《朱买臣休妻》。  ”她半开玩笑地比喻道。
《贩马记》选场
俞振飞、张继青   主演
(1978年录像)

      这两部戏是张继青的代表作,都继承弘扬了“传”字辈老先生一脉相承的正宗、正统的昆曲格调,也有她自己的创新,奠定了她在昆曲旦角中当之无愧的“头牌”地位。

       其中,尤以《牡丹亭》“惊梦”、“寻梦”和《烂柯山》“痴梦”三折的出色表演而饮誉海内外,故她又有“张三梦” 之誉。
昆曲电影《牡丹亭》
张继青、王亨恺  等主演
(1986年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张继青1960年获得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工作者称号;1980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4年首届“梅花奖”榜首;1986年获得法国维洛班尔市荣誉市民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得日本山本安英基金奖;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化部授予“长期潜心昆剧事业成绩卓著艺术家”称号;2004年被台北国际昆曲研讨会授予“昆曲祭酒”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美国纽约华人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201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紫金文化荣誉奖章”。

昆曲《烂柯山》
张继青、姚继焜  等主演
(1998年台北演出录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