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萨迦达塔 | 心,始于存在感,也终结于存在感(1980年7月28日)

 mayprc 2022-01-08

图片

不死甘露

——关于永恒的开示录

THE NECTAR OF IMMORTALITY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 著

灵智宝鬘翻译团队 中译

1980年7月28日:

心,始于存在感,也终结于存在感

提问者:有一位西班牙人曾经拜访过这里,他做过大量的禅修,但还是无法放下执著。

尼萨迦达塔:只要还执著于身体,就不可能超越对各种人和事的执著。

问:每当我试着去把握本来的自己时,就会感到缺乏对家人的关爱。

尼:不必操心别人,关注好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可以了。

问:做完禅修后,我感到不爱别人了。

尼:不是你的爱变少了。现今,爱融入了你的真我之中。你自己的存在感就是爱和喜悦,而你却把这种爱对象化了。你的本性,就是爱。藉由安住于存在感中,你可以把向外扩散和分散了的爱重新聚集起来。你应该安住于“我在”之知中。在身体里的那种“你在”,不管它是什么,它所代表的就只是爱。这种爱在工作,在收集食物,进食,消化,获得知识。“你在”就是爱,并通过命气来表达自己;也就是说,行为活动因为命气而得以进行。就像身体用四肢来进行世俗活动一样,知道“你在”的这种觉知,也以命气作为其“四肢”来进行活动。爱别人,或者不爱别人,不存在这类问题,而是应该去直接知道“你是什么”。这种爱在照顾着你,它是你的养料、你的动力和活力。你应该专注在那种爱上。它的运动,就表现为命气,它是生命的力量。它展现出来的感觉,就是这种知道“你在”的觉知。这种爱是遍在之爱,不是对任何特定人或事的爱,它就像是空间一样。空间不会说,我是专门为了某某而存在的,它不会私下里爱着某个人。这种爱是显化自在的,是遍在的。但因为你认同了身体,所以,所有的麻烦就都来了。首先出现的“爱”,就是一种“想要存在下去的意愿”(love to be);只有在那之后,你才会想到要爱别人。为什么你想努力“存在下去”(to be)呢?很简单,因为你贪著于存在。而最大的障碍,就是对身体和头脑的认同。要明白,并不是说你能够成为神,其实,你就是神。你原本就是神,但你变成了你所不是的东西。你应该明白,你的目的地就是你自己,是“我在”。它是一切的源头。这个“我在”是需要被领悟的。

问:既然那是目的地,但要如何达到它呢?

尼:由于身体的缘故,你在寻找的过程中偏离了;因为执持身体,所以你从神性的制高点上跌落了下来。只要“你在”,觉知就在。在你说出“我在”之前,你就已经存在了。

问:同意。

尼:你现在知道“你在”。就保持这样吧。当前,我不打算告诉你典籍中都写了些什么,无论它们有多么高妙。我只是要告诉你,“你在”。如果你喜欢我的谈话,可以来;如果不喜欢,可以离开。目前,你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价值有限、智力有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你,是非常古老的。你是无限的、永恒的。这种“我在”的感觉就像一个广告,它彰显了那种永恒的状态。但“我在”这个词,还有你内在感觉到的那种“我在”的感觉,却并不是永恒的。然而,你,才是永恒的、古老的。

问:“我即是永恒”,这要如何理解?

尼:这无法通过通常智力的方式来理解;对这种状态的证悟,是自然发生的。你若能处于纯净“我在”的状态,之后就会融入到永恒的状态中。现在你知道你在,你知道你坐着。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如何建立起这种信念的呢?

问:我知道我正坐在这里。

尼:同样地,你必须培养出你就是究竟实相的信念;这才是最重要的。你必须把你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上面。在存在感或“知”(knowingness)出现之前,我,究竟实相,就已经在那里了,永远存在。谁在集中注意力?谁知道这就是注意力的集中?能集中注意力的那个,是先于注意力的。

只靠头脑,你又怎么禅修呢?要进行你所谓的“禅修”,就需要有一个禅修对象。谁知道正在禅修?谁在禅修?这个过程需要有“人”的存在,还要有“物”(禅修对象)的存在,不是吗?在进行任何事情之前,那个“能知者”必须先在场。现在,让“他”单独存在,离于任何的对象。在真正的禅修中,“能知者”都是独存的,而且离于任何的禅修对象。

在清醒状态之前,我或究竟实相,永远都在。醒来时,我才突然意识到,“我在”。只有在此之后,所有其他发生的事情和事物才会出现在我的心中。同样,我,究竟实相,必定在清醒状态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呆在这里!就安住在这里。你必须稳定在你当前的真实本性,也就是“我在”中。所有其他次要和多余的对象,都应该抛弃;不要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任何这些东西上。整个过程就是要安住在你的源头。目前,什么是你的源头?就是“我在”。抓住那个“我在”,并安住其中。

你必须证得你自己的真我。你必须处于“我在”和“我不在”之间的边界线上。假设你没有意识到“你在”,这是否就意味着你不存在呢?如果那个“我在”不存在,你,究竟实相,就在。因此,在清醒状态出现之前、出现期间和出现之后,你都是存在的。在清醒状态下,你的“我在”的感觉在感知着这个世界;但从你,从究竟实相的角度来看,你的“我在”和它的感知,则反过来被究竟实相见证着。

问:我想修行。

尼:那你到底想不想了悟真我呢?你想从事修行,但要做点什么,你就必须先存在。你必须了解“你”。谁在修行?是“我在”在修行。当你参与到日常活动中时,不管在家里,还是在街上,或者在办公室里,谁是那个共同的参与者?就是你的“我在”。你的这个“我在”在做着一切事情。

假设从早到晚,我一直在做很多事情。所有这些活动之中有什么共通之处吗?所有这些活动,都发生在我有存在感的状态下。在深度睡眠中,“我在”进入了遗忘状态;它忘记了自己。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用呢?有存在感的状态并不是一个永恒的状态,它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是一场过眼云烟。能知之力是五大元素及其相互作用的产物。五大元素产生的结果是暂时的,是有时间限制的。你的“知”和你所积累的一切,总是在你的存在感出现之后才出现的。只有当“知”本身知道“它在”时,你才能知道某些东西。一旦你试图把能知之力范围内的东西认定为是“你自己”时,你就堕落了。你的能知之力展现出了整个世界。当你试图把身体等同为你自己时,这就是堕落的开端。

问:谁认为“我就是能知之力”?

尼:正是你!没有存在感,就不会有想法。存在感是思考或不思考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你身体上有疼痛,谁知道、谁见证着这种痛苦?只是你的存在感,它见证了疼痛。在没有存在感的情况下,怎么会有见证呢?真正的见证者,只是永恒的真我而已。只要存在感还存在,你就是存在感;当存在感不存在时,你就是究竟实相。所有来这里的人,最终都会离开,同样地,已经到来的存在感,也必将离去。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