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偷走”我阅读时光的9个孩子

 留美学子 2022-01-08

2505

8

···

·

【陈屹视线】导语 


2021年伊始,我与居住在北京的国际高中生Selena聊起她最近的生活,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疫情的氛围让许多青春期的同学伙伴们,少了许多以往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

也鉴于这样的缘由,我和Selena突发奇想的发起了可以增进友情,又可以学习进步,一举两得的公益俱乐部。

我提议以【借力读书汇】作为公益读书俱乐部的名字,言外之意,借助彼此的力量和智慧, 一个人花费最小的力气, 获得其他同学阅读的读书精髓。

Selena是行动力很强的同学,2021年里,她组织了9位同学分享阅读了20本书。所有书目都是同学们自己的选择,这样随心所欲的方式,不仅给爱读书的同学们充分的空间和自由,也给其他同学去发现自己曾经不知晓的经典作品。

读书需要快乐、需要交流、更需要循序渐进。滴水穿石中,2021不知不觉一起走来,一年里,不仅9个“孩子”走远飞高,一起旁听的读者们,还有作为点评老师的我,都在进步。

2021年跟着这些孩子们的节奏,用我阅读的时间来审视他们的阅读,他们却让我读到了更多的经典作品。所以,看似9个孩子“偷走”了我的阅读时间,实际上【借力读书汇】让我读到了9个孩子各自为大家领读的一共20本书。

本期作为我对2021年里与同学们的阅读小结,回顾一下从9位读书的孩子身上,我到底发现了什么?

 陈屹视线

高一成为中国77级大学生,留美旅居30余年。【陈屹视线】1999 年伊始于《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10 年专栏,出版七本畅销书,其中涉及教育·管理·情感领域的《名校之路》《因缘际会》《不是男人的错》分别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在新中国60年60位世界华人杰出女性评选中,荣膺1977年代表人物。

已在主流媒体发表数百万字的纪实作品,访谈数百人系列,其中包括:美国名校校长、世界驻华大使夫人、世界企业精英、留学生群体与名校家庭、海外写作名家等。






9个读书的孩子让我发现了什么



发现一:

脑洞大开也没有机会读到的书

首次读书报告由Antonio同学完成。书名是葡萄牙名著布拉斯·库巴斯死后回忆录》,如果不是他的分享,也许我们这辈子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本名著存在,多才多艺的Antonio同学,是直接用葡萄牙语阅读的原著,书中结尾讲述:主人翁是一个人生失败者,似乎做什么都不成功。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本书竟然是巴西高中必读书之一。

这让我更强烈意识到,许多成年人的价值理念以及对生命的态度,从中学期间就开始被打磨,而很重要的一个形成环节,来自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学校里的系列必读书。这本书让还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更早的来感受不同形态、多元化的人生轨迹,非以结果定成功与失败。

发现二:

为何诺贝尔文学奖给了这个邪恶的故事

《蝇王》出版于1954年,投稿前后被拒绝了20次,哪里想到,1983年此作品竟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讲述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虚拟的场景,通过这些6-12岁孩子的眼光,所经历的事情,呈现了从一个文明的状态如何变成一个几乎是野人、邪恶之群体的样子。

作者能写出这样离奇的故事,与亲身经历,有着非常重要的背景。他经历了一战,二战,二战后回到中学教书,期间他看到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的无组织、无纪律、叛逆、不服管教,让他思索了很多,也让他在这作品里栩栩如生、真实形象的展现出孩子各种各样的鲜明个性。

作品里把最真诚、最真实、最丑恶的正反面一一写透。甚至邪恶竟然战胜了正义一方。

与同学们一起读此书,才真正明白为何《蝇王》能荣获大奖!作品表面是写孩子,其实阐述的不是孩子,而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只是作者通过孩子的视角与行为阐述出来。

《蝇王》折射了一个善良人不知晓恶人有多恶,恶人无法想象善良人有多好的冷酷无情的现实

发现三:

能享受阅读经典的学生,理解力·考试力相辅相成

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高中生能把伍尔芙名著《到灯塔去》解析得淋漓尽致,以房屋里的天使来折射一个家庭主妇的命运,用不一样的角度分析一个女性、一个家庭、一个自我挣扎下的时代背景。为何之所以成为经典作品,与作者的成长经历与背景的特点相辅相成,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她想象的东西,意识到的东西,看到的东西,抓住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常人能做到的,所以也就是不寻常创立了不朽的作品。

分享同学 Taylor讲述她把这本被许多人认为晦涩难读的作品,读了三遍。先用英文读,再用中文读,最后一遍又用英文读的,前两遍其实都没有读完,第三次才真正鼓起勇气读完。

不仅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实更重要的是对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提升。能够去通过不同视角的转换来描述一个事件的思维方式,非常欣赏这种意识流的方式。

"之后,我有的时候都会变得很意识流,我会去关注很多,从更多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我会去尽可能的去发现世界中更多的琐碎的美好,每天都在发生的小事情中的一些震撼之处,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帮助之一。" 分享同学Taylor如是说。

关于阅读是否提高分数?像现在高中学习很紧张,压力也很大,读小说的会不会是浪费时间?家长与同学们也关注阅读能帮提高分数吗?

在寒假读完两本英文原著,她感觉阅读速度快了很多,因为这二本书比较有挑战性,让她在ACT考试中能够读完阅读题,这是很实际的收获之一。

现在的阅读越来越快速,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不仅没有时间阅读,更不用说阅读一本晦涩意识流小说,而且第一次读就不一定能读懂;有好些读者说好无聊,没意思。

Taylor的经历说明,看似在浪费时间的阅读,实际却在节约时间。

发现四:

阅读习惯越早形成越划算

9位同学中有7个高中生,2个初中生,Ethan是其中一位初中生,在师哥师姐的群体中,他的热情和能力绝不输于年长者。我问他父母读的书与他有何不同?他说,父亲书架上大历史的多,母亲书架上企业管理实操的书很多,而他自己喜欢读杂书,特别是无意间发现、觉得不错,就开始读起来。

虽然他从兴趣来,也许他阅读量很大,所以他选择的阅读书目,都很有水平,更重要的是,来自阅读氛围这么强烈的家庭,父母给Ethan同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自由空间,是多么重要。

当然,从他分享的书单里也不难发现这位初中生博览群书的状态。

发现五:

当今学业这么繁忙的学生,为何有必要阅读课外书?

是的,既然阅读不能带来速效般的世俗成功,也不是娱乐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回答这样问题前,先来分享1995年发生在东京地铁里的毒气事件。

这次悲剧,造成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制造事端的是臭名昭著的奥姆真理教。这个组织靠极端思想引诱了很多年轻人,其中不乏优秀的理工科大学生。

就此事件,日本作家斋藤孝先生认为,以这些人的知识水平,应该很容易看清邪教面目,但他们从小就处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只知道学习,缺少精神、心理方面的培养,所以人格建设并不健全。

这些年轻人走上社会后,面对激烈竞争以及生活上的不如意,开始迷茫,邪教蛊惑宣传给他们空虚的心理给予安慰,甚至成为罪恶的帮凶。

这件事给我们提示了什么?

假如他们在青少年成长阶段,持续的阅读好书,建筑健康的人格和心态,自身具备批判性思维,也许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远离邪恶。

当然,我们每一个都会说,生活压力这么大,信息已经很多很多,拿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经典?

其实我们的阅读目的可以简单化,就是把疑问、找寻答案作为阅读目的,那么,不管技术如何革新,社会如何发展,阅读的形态如何变化,这个寻求答案的目的始终不会变。

如果阅读是精神的粮食,那么,疑问就是精神的饥饿感。

也正是当我们有疑问,而真正的疑问,往往不是一本书能够解决,它一定是跨越分类、跨越学科,这样一来,阅读就不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消失,阅读的饥饿感不时浮现,阅读后必然让我们的渴望获得充实感,循序渐进,我们塑造的自我过程也在不断完善。

阅读时,一个问题、一个念头、一点疑惑、一段发现、甚至一个惊喜,如同种子一样,我们把它丢进书堆,它就会生长,摇身一变,成为一棵枝干繁茂的大树。




读书分享者的感言



1
Selena 组织者(高中学生)

由于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人们留给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其实非常喜欢阅读,但是很多时候忽略了真正的读书心得。我读过很多书,但最后给我留下印象的寥寥无几。但我依然记得,在读书的时候,我从头到尾不仅认真批注,还摘抄和写出我的所感所想。从来没有这么期待地读完剩下的故事,也从来没有如此激动地把这些书推荐给别人。

我希望能把我对书本的热情传递到别人那里,也希望我能从其他人那里收到同样的惊喜。于是在陈屹老师的倡导下,我组建了借力读书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有条不紊地分享了二十本书,其中有科幻的,有写实的,有浪漫的,有悲伤的。每一次的分享都十分充实,收获满满。非常感谢积极参与的同学们和听众们,谢谢每一位同学的精彩分享,谢谢陈屹老师的点评与鼓励,和志愿者Becky的筹划及稿件编辑!2022,我们继续加油!

分享读书:你给的仇恨》《最漫长的旅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2
Antonio高中学生

来自柏拉图的共和国的西蒙斯先生是马库斯。

我想让你见见乔纳森-斯威夫特,那本邪恶的政治书《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这个人是查尔斯-达尔文,这个人是叔本华,这个人是爱因斯坦。另外在我肘部的这个人是阿尔伯特-史怀哲先生,确实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哲学家。我们都在这里,蒙塔格。阿里斯托芬、圣雄甘地、高僧大德、孔子、托马斯·洛夫·皮科克、托马斯·杰斐逊和林肯先生,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也是马太、马克、路加和约翰。"一本书就是一把上了膛的枪。" 华氏451,在这里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开火。)

借力读书会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别人的图书馆,从另一个人的视角看世界。

分享读书:布拉斯·库巴斯死后回忆录》《Freak the Mighty

3

Rebecca高中学生

在高一下学期伊始, 我参加了借力读书会. 读书会分享的书都是大家自己根据兴趣挑选. 我分享了《灿烂千阳》《百年孤独》《湖,畔》《尼罗河谋杀案》。从中, 我不仅了解到一些我可能之前从未涉猎过的书籍, 比如《梦的解析》, 学到了很多新奇有趣的跨学科知识, 也学习了演讲的相关技能, 比如如何呈现自己的演讲内容效果最好, 如何让听众觉得简单易懂等。

读书会目前已经分享过了近二十本书,陈屹老师和其他读友都会进行精彩的点评和提问。感谢读书会活动, 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读书会越办越好。

分享读书:湖畔》、《灿烂千阳》、《尼罗河上的惨案》《百年孤独》


4

Ethan (初中学生)

从我第一次分享不到10个同学参加,到后来更多人共同聆听。这不仅是分享者的提升,也听众对不同类型书籍的接触机会。虽然讲述了近二十期,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体验,希望读书汇能继续开展下去,让更多人受益。

分享读书:撒哈拉的故事《蝇王《双星《螺丝在拧紧《异能研究所》


5

李同学(高中学生)

非常荣幸能在读书分享会中跟大家一起讨论《偷影子的人》这本书。读书汇让我聆听到了各年龄段各地区的朋友们对于同一本书不同的见解和感悟,让我对读书和分享好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丰富的体验。希望读书汇能在未来把书中知识捍卫灵魂和情感治愈人心的魔力带给更多的朋友们!

分享读书:《偷影子的人》

6

Taylor(高中学生)

感谢借力读书汇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读书的平台,让我们在一个繁忙的、浮华的世界中依然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并思考。

正是这种非功利性的阅读(而非为了阅读而阅读或为了成功而阅读)不断地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从而让我们摒弃外界的虚荣,欣然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且愿意去“上下而求索”更深层次的哲学与知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才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了解到不同阶级、不同文化或历史背景的人物的思考和生活,学会谦卑与尊重。

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借力读书汇能够帮助更多读者聚集到一起进行讨论,也希望大家在聆听他人的分享后能够真正地去阅读那些分享的书籍,亲身体会和感受每本书文字背后的哲学。Best wishes from Taylor。

分享读书:《到灯塔去》

7

Nicole 高中学生

虽然自己读书汇中只分享了一本书,但是有在坚持参加每周的每位小伙伴的分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次陈屹老师的解读,她剖析书本的角度是很触动人心的。每个同学都在以辛苦制作的思维导图、书上满满的批注为讲解前的充分准备。

可以说,这个读书会将我从中考后就荒废的阅读生涯重新唤醒,也在潜意识中锻炼了对于庞大信息的总结能力和观点的输出。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真正充满阅读气息的小组织,读书会让我找到了。

分享读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8

贾同学(初中学生)

读书会让我收获满满,能在每周听到一些不同人对于课外书籍的讲解,令我的阅读范围变广,也让我的课外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我也在读书会里分享过书籍,这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变得更加自信,读书会是一个很好的组织,希望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进去,分享书籍。为读书会点赞,希望读书会能越来越好。

分享读书:《撒谎游戏

9

谢同学(高中学生)

分享读书:《梦的解析》


10

志愿者Becky在读书分享之前阅读完成了分享书。这些书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有科幻的、有现代小说,有侦探小说、政治小说等。书中的议题包括爱情、种族问题、亲子关系、家庭、女性主义、政治等多方面,故事发生地点从南美洲到北美洲,再到欧洲。孩子们选择的书目之广,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在忙碌的俗世间体会到清纯、非功利,引导我们思考,与分享者一起探讨。感谢孩子们的引领与分享,期待读书汇能让更多的孩子和朋友受益。 

分享读书:《1984》

读者·南风参与借力读书会活动很久,和陈屹老师、家人们、孩子们一起读书分享,收获很多。一路走来,目睹了很多积极上进的孩子孜孜求学的身影,他们和大师交友,和经典对话,和书本成为朋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研究高尚的思想,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这个时代必须做的事,真的很令人欢心鼓舞,和他们一起成长,开拓眼界,博闻强识,我倍感荣幸。感谢活动的组织者,感恩一路走来的缘分!

浅谈活动建议:古语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借力读书会近来共读的文学著作和书本都是西方的,建议可以读一些中国古书,读一些中国经典,寻找心灵的归宿,扎下精神的深根。

读者·那些年少的时光这么好的公益读书会拓展我认知边界,让我惊奇地发现居然有这么好书,让自己今后更加勤勉好好读书。我下定决心以后每天早起一小时认真读书,注重日积月累的效果。这种以腾讯视频开读书会的方式,方便随时随地参加。我希望读书汇能继续坚持下去,我也争取读完发到读书群里的每一本书! 

【陈屹视线】结语 


读书是一件亦容易亦艰难的事情,容易是书随处可得,随处可携,更是随处可翻,而艰难仅仅因为两个字“坚持”。

我是文革里度过童年的那批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家里所有最有价值的东西或者被抄或者被烧, 房子里,几乎没有其他书籍被留下,学校课堂里的阅读,更是寥寥无几。

当然,不能不说,那时的学工学农学军,忆苦思甜,报告演讲,也是自己另一种形式的“读书”历程。之所以这样说,自己以为:读书的功夫不仅仅在于读,而是从读中反思世界,审视自我,才是读书之意义。

读书的好处良多,这里,不需赘述。然而,恕我直言,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书“痴”,是因为每读完一本书,书都恩赐予我一个心理上的“胜利感”。想想看,一个作者用上数年甚至一生来完成一本书,而他们的智慧竟然让读者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的时间里揣摩与受益,你说自己有多“赚”!正是因为这份感恩般的“值得”,让我连续几十年,每周一本书的执着下来。

曾聆听了一位大师讲述“何谓阅读?”,其内容深厚,令人欣慰。然而就那么一句话,令我刺痛不已!大师回答一位提问者的问题时,这样陈述:“记住,如果你选择去读二流书,你就是二流人!”且不谈何谓一流二流人,而是,何谓一流二流的书?我开始困惑......

我以为:不管什么书,只要读就好, 有了习惯,才有坚持;有了量,才会有质的思考与升华。人生路上,无论事业家庭,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多少预料之外的起起伏伏,所以读书的内容,在不同形态,状态,与需要时,有时会寻觅不同内容来“滋补”。

陈屹视线已出版《诱惑与困惑》《美国素质教育大参考》《背洋书包的孩子》《因缘际会》《不是男人的错》《送孩子去常春藤》《名校之路》等七部关于教育、企管、情感的畅销书。

也许书有:重书轻书,大书小书,杂书简书。人有:深读浅读,求知读与思辨读。旅美近40年,我读的书,基本以英文原版为主,也许因为没有古典汉语的压力,没有中文复杂的表述形式,所以读起书来,随心所欲,可以“扫”书,也可以“吃”书,更可以跟上时代的节奏,去“抢读”纽约时报定期推出的畅销书。

余华在《我为何写作》文章里,这样说:当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在虚构生活里纷纷得到实现时,我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

对于我,读书也是自己一种生活形式的选择,如果闲暇的时光,不被读书充斥,也可以被另外其他内容拥挤。所以,中年后,人之所以成为你今天的自己,大部分是你选择的结果。

我读书有目的,也非目的, 其实就是一种读书的守望,让自己的生命充实,让静下来的心与灵相遇。

真的,

当你不知晓自己不知晓的东西,

你会狂妄。

当你意识到自己还有那么多不知晓的东西,

你的心态情不自禁的

谦卑、淡定。心态归零时,

顿然,

你会用童真的目光,

在夜空里找星星;

在阳光里躲阴影;

在智慧里,

再次发现奇迹;

在繁杂的人群里,

坦诚的表白:

即使我还是那位笨拙的学生,

也没有关系,

因为我会继续补习自己,

继续新的方向感和书单,

让自己在书的海洋里,

生命多活着许多圈!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是乔布斯给世人留下的生命箴言!

一位哈佛人的藏书“壮举

哈佛一个理工学生,注册了一堂文学课,讲古典古英文,而且是一位非常老的教授在讲课,说话也不清楚,内容更加枯燥,所以这位哈佛生上课也不太认真,就为了拿个成绩。

放假时他在位于哈佛的波士顿这个城市里的旧书店里工作。

一次他负责去卖书的人家去取旧书,到了这个地址时,开门的是位老太太,说她的先生刚去世,看到先生的任何遗物他都难过,希望这位哈佛生把所有全都拿走。来到先生生前的书房后,看到主人的照片,才发现就是在给他哈佛讲课的那位老教授。

环视书房四周,他看到老教授书架上竟然有与他教课的高雅内容相差巨大的很多世俗读物,包括种花种草读物、侦探小说等,然后在书房落地窗外的院子里,他看到好多鲜花草地,老太太说,这是老人生前最喜欢坐的角落、最喜欢栽培的花园。

这时哈佛生感觉到,如果把这些书搁到书店的话,书店就按照类别全都打散了,而现在整个书这样的放置,他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一位全方位的老教授、一个活生生的学者的样子。

这个时刻,他决定把这些书全买下来。

为什么?

因为只有这些书搁在一起的时候,他才知道他的教授是谁,他不是那一堂课的老师,他也不是种花的那个人,他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但是如果把这些书拆散的话,这个魂就没有了。

所以回到书店他跟老板说,自己想把这些书全买下来,完整的放在一起,即使作为穷学生,当初他还买不起,也没有地方放置,但是,他坚持打工三年,被感动的书店老板,最终以六折优惠,转卖给了这位哈佛生。

这里我要表述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这个公益读书汇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20本书的分享,每本书都会通过这样互动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生命里,搅拌在我们灵魂里,打磨我们的成长,最后让我们各自成为我们今天和明天的自己,几年下来,这些书汇集一起,也构成了我们【借力读书会】的灵与魂!

谨此再次特别感谢组织者Selena同学、9位读书分享同学、爱心家长Becky文字整理奉献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