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寂百年重新开放 | 复兴中路黑石公寓的新老传说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2-01-08

图片

上海城市考古

复兴中路

黑石公寓

Blackstone Apartments

 沉寂近百年

       重新修缮对外开放

图片

    Blackstone Apartments 

黑石

图片

沉寂了近百年的「黑石公寓」,在去年修缮完毕后,重新对外开放,便一跃成为了魔都热门打卡地。

从《上海女子图鉴》到去年爆火的《流金岁月》,各大影视剧也争相在此取景!

图片

《上海女子图鉴》

图片

《流金岁月》

复兴路上有这么多的公寓,到底是什么魔力能让「黑石公寓」成为“复兴三剑客”之一?

 Blackstone Apartments 

关于

黑石

图片

位于复兴中路1331号的黑石公寓,由美国人宋合理于1924年,在当时还略显清幽的法租界西区投资建造黑石公寓(Blackstone Apartments)。

图片

黑石公寓有6层高,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折衷主义风格,结合了巴洛克古典主义元素。

图片

建筑正对马路的主立面,坐南朝北、左右对称;底层正门外是一巨大门廊,以九组科林斯柱支撑二楼的大露台,越往上弧形阳台越小;南立面底层和二层的中部同样是弧形突出;顶楼有一著名的屋顶花园,可以俯瞰周围的诸多知名地标。

图片

公寓内共有31间套房,提供外籍管家服务、中央暖气,甚至还有恒温游泳池、餐厅、舞厅等设施,被当时媒体成为“中国最好的公寓”。2005年,入选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名字

传说

图片

低调且神秘的黑石公寓也被赋予了很多故事,光是“黑石”名字的由来就有诸多版本。

尽管现在复兴中路1331号大楼的正式名称是复兴公寓,但很多市民和历史爱好者还是喜欢把这座大楼称为黑石公寓。

图片

而这栋公寓的名字远不止这两个,在刚落成的那几年,这幢公寓用得更多的名字是“花旗公寓”,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它是美国人营建的;而以纯中文标注的“黑石公寓”之名,据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史专家蒋杰考证,最早也要到1951年才出现。

除花旗公寓外,还用过三个名字—Blackstone Apartments、BS公寓、白司东公寓,其中“BS”是Blackstone的缩写。

图片

复兴三剑客分别是黑石公寓、伊丽莎白公寓和克莱门公寓。仔细看过了这些的老洋房,大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觉。而黑石公寓毋庸置疑是三剑客中人气最高的,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出黑石公寓南侧原本是一大片的草坪。如今这里是一幢老破小的公房,是50年前解决上海市民住房困难,插蜡烛的产物。

图片

Blackstone实际上是人的姓氏,指的就是公寓的营建人James Harry  Blackstone(1879-1965),一位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他子承父业,清末就来江南一带活动,在上海传教的同时还大力资助犹太裔同胞的各种事业。

图片

他还有一常用中文名字“宋合理”,大约上世纪30年代离华回国……结合同一时期沪上大部分公寓以人名、地名命名的通则,这一“营造者名讳说”看起来比“黑色石头说”靠谱多了。

名人

故事

图片

△ 熊希龄与毛彦文

这栋充满异国风情的花园别墅,见证了诸多人文历史的高光时刻。在抗战爆发前,黑石公寓的住户多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来华外侨,有当时瑞士驻沪总领事、美国驻上海海军陆战队军官等。

中国住客就相对稀少,其中名声最响的是北洋时期的国务总理熊希龄与妻子毛彦文,他们在这栋公寓展开新婚生活。

图片

△ 1935年2月9日《申报》发表消息《熊希龄今日结婚》

熊氏夫妇就住在黑石公寓3楼36号,《申报》记者几天里一直跟踪报道……两个月蜜月期后,夫妇二人才搬去吕班路(重庆南路)私宅;在结婚周年纪念日,又短暂搬回老公寓老房间小住,可见他们对这幢“中国最豪华酒店公寓”的高度认同。

老楼

新貌

图片

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如今这栋公寓重新对外开放,华丽转身变为市民文化客厅——幸福集荟黑石店

图片

音乐书店,胶片展示厅,美食小吃,咖啡馆……窗外修整一新的庭院,近百年的建筑,充满了文艺气息和小资情调。

图片

现在黑石公寓已经成为文化新地标,想要进入老公寓内部感受百年风情的,可以光明正大进去打卡啦!

来源:“脊梁in上海SH”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