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献之经典珍品《草书九帖》,架起通往“狂草”的桥梁

 车前草 2022-01-08

唐代猛然冒出两个狂草大家,一个是张旭,另一个是怀素,不了解书法的还以为写狂草与疯癫、醉酒有关系,其实不然。狂草也是有出处和师承的,东汉草圣张芝的《冠军帖》,虽说这是今草作品,但已经具备大草的要素。书圣王羲之崇拜古贤,张芝是其最爱,然而王羲之学习张芝继承的是今草,在大草方面没有突破。而王献之聪慧过人,他爹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草书九帖》就完全继承了《冠军帖》的笔法,并且又有了新的突破。

《草书九帖》传为王献之作品,也叫《大观贴》,共九个帖合为一体,即《江州帖》、《疾不退帖》、《消息帖》、《省前书帖》、《近与铁石帖》、《知铁石帖》、《玄度何来帖》、《忽动帖》、《委屈帖》。《九帖》的笔法和风格基本一致,应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因为写大草和其他书体不同,一人所书时间跨度大会风格有别。该帖所书内容类似于现在的日记,记录个人生活经历和日常琐事。可见王献之是非常勤奋的,不懈坚持日课,随时都在创作。王羲之有多子,献之排第七,唯他脱颖而出,成就斐然与父齐名,并称“二王,”说明他书法悟性非常之高。

《草书九帖》属于刻本而未见其真迹,真伪也无法考证,既然列献之名下就无须存疑,因为后世书家难找认领者。这个帖确实胜过王羲之,无论取法、笔法、草法、章法、格调等,确实是魏晋草书的巅峰杰作,后世的草书大家无不受其影响。狂草更是从此帖得来灵感,《九帖》中已经具备狂草笔意,如开张、疏密、大小、牵连、拖笔等。当然刻本看不出墨色,真迹的墨色变化肯定是有的,从线条的飘逸舞动中就能看出王献之驾驭笔墨的功力和娴熟。草书的发展,乃至狂草的形成,《草书九帖》功不可没。这个帖是由今草通往大草、狂草的桥梁,后世有很多草书大家就都是在一个“桥”上走过来的。因此王献之为草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王献之草书九帖释文:

(一) 江州帖

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东改(次)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有便是见。今当语之,大理尽此。信可一一(具)白。胛痛可堪。而比(以)作书纪(殆)若不可识。

(二) 疾不退帖

疾不退,潜处当日深。岂可以常理待之。此岂常忧忧。不审食复何如。(云)肌色可可。所堪转胜。复以此慰驰辣耳。

(三) 消息帖

消息亦不可不恒精以经心。向秋冷疾下。亦应防也。献之下断来。恒患湿头痛。复小尔耳。

(四) 省前书帖

省前书,故有集聚意。当能果不。足下小大佳不。闻官前逼,遣足下甚急。想以相体恕耳。足下兄子以至广州耶。当有得集理。不念悬心也耳。

(五) 近与铁石帖

近与铁石共书。令致之,想久达。不得君问,以复经月。悬情岂可言。顷更寒不适。颇有时气。君顷各可耳。迟旨问,仆大都小佳。然疾根聚在右脾,脚重痛不得转动。右脚又肿,疾侯极是不佳。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冀非藏病耳。

(六) 知铁石帖

知铁石前往,快作乐。诸君善处世,达于当年,不复过此。仆端坐将百日,为尸居解日耳。不知那得不散怀。何其相思之深。临书意塞。

(七) 玄度何来帖

玄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常复(谓)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已意耳。安石停此过半日。犹得一宿。送所道,所以致叹。何物喻之。十一当浦阳。诸怀儿不可言。且不复得卿送,有此叹。令此弈上道。

(八) 忽动帖

忽动小行多,昼夜十三四起,所去多。又风不差。脚更肿,转欲书疏,自不可已。唯绝叹于人理耳。二妹复平平,昨来山下差静,岐当还。

(九) 委曲帖

委曲前书,且思胜常也,诸人悉何如,承冠军定入,计今向达都,汝奉见欣庆。但恐停日不多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