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候不带娃,长大后奶奶要搬来一起住?孙子一句话绝了奶奶念想

 lirren 2022-01-08
如果孩子小时候奶奶没有照顾,等孩子长大后奶奶想搬过来一起住你会同意吗?
前天上网看到有宝妈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她从生完孩子后就一直没有上班,也没什么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比较苦。
孩子姥姥有些看不过去,时不时将娘俩接到家里来照顾,还隔三差五给些经济支持。
后来宝妈想要外出工作,本想把婆婆接到家里帮忙照顾孩子,却没成想遭到了婆婆的拒绝,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送到姥姥那里,就这样一直到了孩子读初中。
宝妈工作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终于攒下钱买了套房,将孩子接回了家中,这时候婆婆却声称自己在家想孩子想得不行,坚持要搬进来照顾孩子。
可想而知宝妈十分生气:当初孩子还小的时候,请你你不来,现在孩子大了不用照顾了,你想住新房子享清福?
不过还没等宝妈对爱人表示不满,孩子先站出来了,直言“如果奶奶搬进来,我就住在学校不回家”,奶奶看到孩子是这样的态度,也就不好意思再提,此事不了了之了。
小时候不照顾,长大了也很难亲近
在生活中,有的老人可能确实会有一些“不劳而获”的心思,孩子小时候用种种理由推脱,既不照顾孩子的成长,也甚少操心孩子的生活,等孩子终于长大后,想着和儿孙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可从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来讲,如果孩子小时候老人没有给予过关心和照顾,等孩子长大后关系往往也不会太亲密。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这样一种理论,孩子会在婴幼儿时期与主要抚养者建立依恋关系,这是其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孩子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其中包括: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
此时宝宝对所有人都难以区分,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所有人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2.有差别的和会反应阶段(3-6个月)
这时候宝宝对人的反应开始出现差别,对主要监护者更加偏爱(大多为母亲),而且对于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反应也是不同的。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此时宝宝对于母亲的依恋显得尤为突出,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或者是母亲离开时,宝宝很容易大哭不止,乃至于紧张地大喊大叫。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在2岁后,宝宝会意识到一部分成年人的情感,明白母亲不会抛弃自己,并且由于认知能力发展,依恋心理和对象不再仅有妈妈,人际关系发展出现极大转变。
所以就算是爸爸妈妈,如果小时候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孩子也很难感到亲近,更何况是爷爷奶奶了。
试想当孩子小时候既没有收到爷爷奶奶的照顾,也没有得到来自他们的陪伴,自然难以跟他们建立起比较健康的依恋关系。
等长大后如果爷爷奶奶突然想介入孩子的生活,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孩子很难说是否会感到反感。就像上面那位孙子一样,态度坚决地反对,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付出才有收获,老人应尽量帮助照顾孩子
老人奔波操劳一辈子,晚年想要好好休息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眼看子女需要帮一把,而选择拒绝帮助的话,就算子女懂得感恩,也难免心生埋怨。
而且因为孩子在爸爸妈妈的辛苦照顾下长大,爷爷奶奶缺席了其成长,那么孩子长大后难以对爷爷奶奶亲近,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此时爷爷奶奶开始“道德绑架”,希望享受天伦之乐、子孝孙贤的老年生活,无疑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尽管从法律上来说,老人没有帮忙照顾孩子的义务,而子女则不能拒绝赡养老人。但根据我们的社会现实,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照顾孩子方面最好还是能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既能解决子女的燃眉之急,又能与孙辈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享受到儿孙真正的孝顺。
老苗结语:
老人尽管没有带娃的义务,但还是希望老人们能多多理解子女的不易,尽量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利于收获其乐融融的和睦家庭,过上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这样的老人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