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林氏进士】林东郊:河南林氏最后一位进士 洛阳文化徽章(1898年)

 新用户8808qmis 2022-01-08



进士,是一个特殊群体,基本代表着社会的精英阶层。科举取士,自隋唐至清,沿用一千三百余年,为历代王朝国家机器的运转,输送了大量人才。林氏进士数以千计,过去有多种列表式的整理,区域覆盖不一,但基本上仅限于科次和名字,过于简单,林氏源流网致力于为每一位林氏进士立一个小传。

【个人小传】

林东郊(1868-1937),字蘅原。河南府洛阳县入。清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第三甲第六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初授翰林院检讨,官至广西思恩府知府。有墓志,可见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098,121页。
林东郊书画双绝,是当时洛阳的文化徽章,老城人尊其“洛阳翰林”“大学士”“太史公”。
洛阳教育博物馆藏有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林东郊乡试朱卷。

【文献记载】

(1)《光绪明清两代进土题名录增校大清光绪二十四年进土题名碑录戊成科》:“赐同进士出身第三甲一百九十三名:林东郊,河南洛阳县。”
(2)清朱彭寿编著《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第》:“三甲进士:林东郊检讨,广西思恩府知府。

【社会关系】

子:林祖式(1886~1941年),字谷士,时称神童,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惜故去较早。

女:林二小姐

其他待查

同年林氏进士共6人:

林东郊(河南洛阳) 林师望(福建侯官

林树声(山东宁海州) 林景绶(浙江鄞县)

林镇荆(福建平和) 林耀增(广东南海)

【个人著作】

《皇清奏议》《易易》《爱日草庐诗集》

【个人墓志】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098 121民国二十六年《林东郊墓志》(林田胜提供)

【该榜状元】

夏同龢:光绪帝“亲笔御点”为戊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的人,攻读工业和经济,学成回国。民国二年(1913年)被选为国会议员,民国九年至十二年(1920至1923年),出任江西省实业厅厅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于北京劈柴胡同(今西城区辟才胡同)住所病逝,享年57岁。

【其他备注】

(1)1911年,清政府给林东郊加二品衔,补授广西桂林府知府。虽被补授官位,但清政府漠视人才,其落后的封建腐朽制度也让林东郊颇为失望。

(2)1913年,林东郊被推举为临时参议院议员。由于其爱打抱不平的个性,帮助和解救过不少人。当时洛阳东关人王献卿因参加倒袁运动而被捕,西关人杨天鹏因其子系革命党人而被株连;林东郊均竭力营救,从中斡旋,使他们获释。

3)林东郊乐善好施,口碑甚佳。民国十五年(1926年),因豫陕军阀夙怨,洛阳红枪会大杀"老陕"时,曾冒险保护两位陕商及反对红枪会的河洛道尹阎凤浩脱险。民国二十九年(1930)中原大战波及洛阳,身为红十字会名誉会长的林东郊,召集耆绅,领衔致信蒋军上官云相,极言战事对古城对人民的危害,并派何学纯、孙维康出面交涉。上官云相看林情面,网开一面,让冯部撤出后接防,洛阳始化险为夷,人称“片纸退兵”。至于林平时施舍衣食救济灾民,捐资办团练、修路类更不胜枚举,今东大街路上的青条石不少就出自林家。

(4)1932年,“一·二八”淞沪事变,国民政府迁洛,时政府主席林森与林东郊为同年翰林,情意甚笃,林东郊专门腾出了一所宅院,供林森夫妇居住。政府大员张继、吕超、叶楚伧、于右任等联翩赴林府探望,一时林家门庭若市,冠盖如云。(林宅为四进院落,长约200米、宽约40米,南起东大街,北到中州东路,东临高平街,院落环环相扣鳞次栉比,多少间房已不可考,仅临街房即有8间,当时居住林家四代及一众杂役。林家后门所在高平街,原名高升街,寓意步步高升,而高平含义似更给力。

(5)林东郊之子林祖式,时称神童,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惜故去较早。林家去延安的人有,也有去台湾的,但翰林二女儿,人称“林二小姐”的,解放后却孤家寡人留下,独自住在林宅。“林二小姐”居留的林宅现已非常破败,唯一面墙体上书“东郊书屋”四字还十分醒目。

林东郊书法作品

(6)林东郊穷六艺,于诗词、经学无所不通,艺术及书画纂刻,无不精绝,书法更博采众家,风格独到,手迹"白马寺"、"菩提道场"和"定慧壮严",曾分别悬于释源山门及寺内东西月亮门,流韵四方。林东郊著《易易》,工笔楷书,为研究《易经》之大得,《爱日草庐诗集》记录了"大总统一职五易其人"以及在故里侍奉老母、访亲睦邻、作诗赠画、漫步洛河忧国忧民的喜怒哀乐。

(7)《河南图书馆学刊》:河洛名人林东郊与洛阳

【整百年纪念专辑】

纪念林积诞辰1000周年 拾金不昧高中进士 宋神宗称其廉能 王安石很器重(1046年进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