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国时期-乱世皇帝劫:2、前赵诸帝㈡

 金色年华554 2022-01-08

刘渊的妻妾或曰嫔妃不知有多少,只知道他自立为汉王时,立呼延氏为王后。四年后他称帝时,那呼延氏却没有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是死了?失宠了?还是被废黜了?不得而知,只知道被立的皇后姓单。刘渊死后,经过一番周折,其第四子刘聪当了皇帝,尊单皇后为单太后,尊自己的生母张氏为帝太后;封弟弟刘乂为皇太弟,使他成为自己的法定继承人。这位单太后估计还算年轻,而且“姿色绝丽”,刘聪便不顾辈份,与她有了不正当的关系。本来,匈奴族固然有“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汉书·匈奴传上》)的习俗,然而刘渊家族久居内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汉化,而这单太后偏偏又是刘乂的生母,刘乂“屡以为言”,大概是劝母亲注意自己的名声吧,终于使堂堂单太后“惭恚而死”,而且死得很早,就在丈夫刘渊去世的同一年。估计这位单家女子也是刘渊生前最宠爱的,刘渊若地下有知,能不与妻子一样“惭恚”么?至于刘渊的另一个妻子张氏,即刘聪的生母,刘渊在世时地位不太高,刘聪称帝后虽然当了“帝太后”,后来又被尊为太后。这位张太后于丈夫死后两年多病逝,我们下面还会提到她。

文章图片1

再来看看刘渊的儿子们吧。

刘渊至少有五个儿子:刘和起初被封为梁王,后来被立为皇太子;刘裕被封为齐王;刘隆被封为鲁王;刘聪先被封为鹿蠡王,后改为楚王,并兼任大司马;刘乂被封为北海王。刘渊死于夏历七月十八日,当天皇太子刘和即位。据说这刘和“身长八尺,雄毅美姿仪,好学夙成,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晋书·刘元海载记附刘和载记》),不但身高一米八以上,一表人材,还酷爱学习,深受汉族儒家文化薰陶,应该是个比较理想的“革命接班人”了。可惜这些仅仅是表面现象,自从他被立为皇太子后,其性格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那就是“内多猜忌,驭下无恩”。老皇帝既死,其在世时尚被掩盖着的矛盾便立刻浮出水面:宗正呼延攸是呼延王后的兄弟、刘和的亲舅舅,可是刘渊认为他既无德又无才,所以一直没有提拔他,临终前更没让他进入“顾命大臣”的圈子;西昌王刘锐也把未能当上顾命大臣看作一种耻辱;而侍中刘乘则一向讨厌楚王刘聪。这三人连成一气,抱成一团,对新皇帝刘和说:“先帝没有考虑到轻重形势,让刘裕、刘隆、刘乂三位亲王掌握着强大的军队而居住于平阳城内,大司马楚王统驭着十万大军驻扎于京郊之外,陛下名为'至尊’,不是如同寄坐于这个位置之上么?怎能不赶快想想办法!”刘和最信任这位舅舅,果然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先下手为强。

文章图片2

二十日夜间,刘和召集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与领军马景等,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他们。刘盛劝道:“先帝的棺木还停在堂上,那四位亲王又没有明显的叛逆行为,一旦自相残杀,天下人会如何看待陛下呢?再说大业还刚刚开始,陛下千万不要听信谗言而怀疑自己的亲兄弟啊!倘若连兄弟也不可信任,那么普天之下,还有什么人可以信任呢?”呼延攸与刘锐厉声喝道:“事情已经决定,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安昌王竟敢坏我们的大事么?”命令左右侍从,当场砍死了刘盛,刘钦与马景吓得连忙屈服,说:“唯陛下之命是从!”这一来大家“同仇敌忾”,很快就拟定了行动方案。第二天一早,刘锐率领马景去进攻城外的楚王刘聪,呼延攸率领刘安国进攻齐王刘裕的府第,刘乘率领刘钦进攻鲁王刘隆,尚书田密与武卫将军刘璇(音xuán)则被派去进攻北海王刘乂。大概是这次行动实在太不得人心吧,田密与刘璇突然“反水”,不但不杀刘乂,还簇拥着刘乂斩关而出,投奔刘聪去了。刘聪闻变,立即命令部下披盔戴甲,严阵以待。而刘锐呢,听说刘聪有了准备,便不敢造次,调转马头,回城与呼延攸、刘乘等共同进攻刘裕与刘隆。由于田密与刘璇的“叛变”,呼延攸与刘乘害怕原本立场就不坚定的刘安国与刘钦步田密与刘璇的后尘,干脆也杀掉了他们俩。接下来的行动倒也颇有效果:七月二十一日当天,杀掉了齐王刘裕;二十二日,又顺利地杀掉了鲁王刘隆。谁知到了二十三日,刘聪率军反攻,并一举攻下了平阳城的西明门,刘锐等逃到南宫,刘聪军的前锋尾随而入。二十四日,刘和被杀于南宫光极殿西室。可怜汉赵帝国的第二任皇帝,从七月十八日登基到二十四日被杀,满打满算,在位只有短短7天!加上被他杀死的亲弟弟刘裕与刘隆,开国皇帝刘渊去世刚刚“头七”,五个儿子就已经报销了三个,若棺中有知,这位父亲焉能瞑目!至于刘和的舅舅呼延攸与西昌王刘锐、侍中刘乘等,自然不会有好结局,都被刘聪“枭首通衢”示众:你们大家都看好了,这就是“谋逆”者的下场!唯独那个领军马景运气比较好,不但没受到惩罚,还被刘聪任命为大司徒——很可能他在这场政变中看清了形势,转变了立场,替刘聪立下了汗马功劳吧?

文章图片3

杀掉刘和后,文武百官都请求刘聪登极称帝,刘聪却认为北海王刘乂是单太后所生,是先帝的嫡子,应该让他继承帝位。刘乂哪敢接受,甚至痛哭流涕地“固请”刘聪登基,刘聪推让了好久才表示接受说:“刘乂与诸位因为国家尚未统一,祸患灾难仍然严重,看我年纪较大罢了。国事为重,我怎敢再推辞,只有姑且担当这一重任了。等刘乂长大之后,我再把宝座交还给他。”就这样,刘聪成了汉赵帝国的第三任皇帝。在封自己的几个儿子刘粲等为王之前,首先立刘乂为皇太弟,表示将来要让这个弟弟继承皇位。然而,人们不禁要问,面对着几乎人人垂涎的皇帝宝座,刘聪果然是一位真诚推让的谦谦君子么?

在《资治通鉴》第87卷中,刘聪还有一个“嫡兄”刘恭。也就是说,刘渊至少有六个儿子,而这位刘恭既然被称为“嫡”,又显然不是年轻的单后所生,那就应该是“汉王后”呼延氏所生了。可惜,刘聪觉得自己以庶子“越次而立”,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因此便妒忌起“名正言顺”的刘恭来,妒忌的结果是,就在同一年,即刘聪登基不久,乘刘恭睡觉时,派人凿开墙壁,将其“刺而杀之”。呜呼,刘渊的儿子又报销了一个!看了这段记载,或许会让人费解:如何将刺杀嫡兄刘恭的刘聪与“坚决”让位给嫡弟刘乂的刘聪统一起来?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1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