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汉代陶器的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收藏价值的重新认定,越来越多的古陶瓷爱好者开始对汉代陶器热衷收藏,随着汉代陶器数量的减少,价格也逐年攀高。由于利益的驱动,古玩市场开始出现了汉代陶器的仿制品,以至于使一些陶器爱好者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本文是河南省收藏协会汉代陶瓷收藏家,多年来对汉代陶器的鉴定和研究,总结出了鉴定河南汉代陶器的一些基本要领,供大家交流参考: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1.首先必须了解汉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清楚当时的丧葬风俗及趣味审美,这是鉴赏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2.对实物鉴定,首先观察其型和纹。器型和纹饰在汉代都有 固定的模式,特征极其明显。仿制者往往使器型变异,违背时代科技局限性及审美特征,作伪者在“纹饰”方面除了窜代现象外,还常常画蛇添足,使得纹饰过繁。印制或手绘技法拙劣,在彩陶器上使用燃料过多采用现代彩料,未有汉代人的彩绘功力和神韵。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3.要认真观察陶器胎质、胎色。作为随葬品,汉代陶器在底下掩埋了千年以上,胎质会发生内部变化。触土部分有侵蚀的痕迹,酸性土壤应有被腐蚀粉脱现象,因而沧桑感通过仔细观察可以找到。凡胎质过细,火候过强,色泽过鲜,声音脆亮,都理应对此件陶器质疑。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4.观察制作工艺。从旋转痕迹分析是机械转盘还是手工转盘。手拉坯和手塑作品能反映出工匠的技术水平,汉代的制陶工艺成熟老到,手法练达,而现代的仿制者往往达不到这种水平,总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5.手感和重量。新仿汉代陶器多有器重感,超重原因是拉坯胎壁过厚或器底过厚。仿制陶往往胎壁过厚,腹内空间狭小。作伪者除技能未达到汉人的水平外,忽视环节,不知节省泥料也是原因之一。汉代工匠是体力劳动者,对泥料节俭的习惯,节俭泥料就是节省体力,而现代的泥料采取机械化来完成,对泥料的节省并不觉得重要。因此,仿制汉陶多数不能像真品那样手感适中。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6.真品吸水性强,特别是晾干的汉陶,滴上水珠就会立即吸收,而新品不具备此特征,者说明汉代陶器胎质密度比现代仿品胎质密度小。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7.河南本地出土的汉代陶器,经晾晒后,灰陶表面灰呈现微微泛白的浅霜现象,这是由于陶器常年在土壤中吸收土中碱性物质所致。这是真品很重要的特征。 ![]()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汉陶藏品 河南汉代陶器精美绝伦、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令人叹为观止,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享誉世界,尚有很多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挖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