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读《三国演义》不困惑吗?书看了一大半,一个国家还没有建立

 抽烟不喝酒饮茶 2022-01-08

《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中比较罕见的特例。《三国演义》不要当成小说,把《三国演义》当作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史官的话语权大战更妥当一些。

大家不奇怪吗,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故事可以编写出《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小说,为什么别的战争小说不会成为名著?其中,还衍生一些小问题,虽然这本书叫《三国演义》,但是故事内容和三个国家的关系却很小,主要内容发生在三个国家建立之前。建立第一个国家魏国的时候,《三国演义》大半本书都写完了,当魏蜀吴三个国家都建立以后,《三国演义》这本书马上就要剧终了了。再例如,为什么曹操是唯一一个好坏参半,有丰富性格特点的人物,其他的人物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先做一个测试,大家能不能说出来两部中国战争题材的名著。我想绝大多数人只能说出来一部《三国演义》吧。如果有人说《隋唐演义》是名著,恐怕会有一大票人跳出来反对。

战争和爱情是故事永远的主题,战争题材的小说成为名著并不意外。但是各位朋友要是仔细思考大家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三国演义》在中国所有战争题材小说是一枝独秀,描写其他战争的小说的知名度远远不及《三国演义》。

中国的战争题材的名著虽然不多,但是中国古代的战争爆发却异常频繁。《三国演义》的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短短几十个字,就叙述了春秋、战国、秦末、刘秀建立东汉等多次大型战争。在三国以后的西晋到五代十国,打了三百年惨烈的战争。那么为什么三国之前的战争和三国之后的战争都没有诞生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呢?

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的战争比较激烈,豪杰辈出,聪明的文臣和勇猛的武将很多。为《三国演义》提供大量的素材,所以《三国演义》好看。其实这真的一点根据没有,姑且不说三国以后的战争。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文臣的谋略和武将的勇猛一点也不逊色三国时期。之所以《三国演义》里面的文臣武将如此卓越并不是本身多么卓越,更多的是因为大家熟悉而已,并且绝大多数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的传奇是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已。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到底是谁写的?《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但是传奇故事主要创作者可不是罗贯中,而是各国的史官。

《三国演义》的写作和其他名著有很大的区别,内容绝大多数不是罗贯中编的,而是有史实依据,并且比例很大。按照清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章学诚称《三国演义》的特点是“七实三虚”。《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有很大比例是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

中国古代史书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给君王擦脂抹粉。不要说官方历史,就是私人编写历史也只是换一个角度给君王擦脂抹粉而已。不要认为私人写历史就可以秉笔直书,也不要认为被广泛称赞的史学家就可以直言不讳。否则怎么解释司马迁记载刘邦的母亲和龙的一段艳遇?大家是不是忘了司马迁的蛋蛋是怎么没有的,他只不过是给不应该辩解的人辩解了几句,结果就是从此蛋蛋是路人。他以蛋蛋为代价还没有学会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那么太史公智力就一定有问题。

总体上来说,《三国演义》的实质就是在司马氏背景下,三国史官编造的传奇故事合集。以这个角度看《三国演义》,所有的疑问都会烟消云散,三国演义的一切都合情合理,一切都严丝合缝。

为了增强魏蜀吴三国政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三个国家的史官本分编造了很多美化自己政权的光环,编造了很多虽然写入史书,但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虚假的段子。如果你不能建立一个政权,或者政权不能够长期存续,没有史官给自己擦脂抹粉,那么对不起,你不是路人就是小丑。

正是因为大量的历史书记载的事件被《三国演义》采纳,造就了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小说。《三国演义》能够成为名著,就是因为《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的基础上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一个业余作家碍于经验和精力有限,编写故事很容易有逻辑错误,人物、事件和时间容易彼此之间对不上,但是史官编写内容要谨慎得多,至少保证时间和事件之间彼此可以呼应。一个人和一个写作班子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并且态度也不一样,写小说的写错了最多就是小说没有人看,但是史官写错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事,史官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在这个失败的军事行动中,曹操连男二号都算不上,孙策当时是一个非常弱势的诸侯,最多就是比路人甲强一点的配角,而刘关张当时连一路诸侯都不算,属于没有一句台词的群众演员。但是在讨董卓的过程中大放异彩的恰好是这些配角和路人。唯独魏蜀吴三方势力的先辈表现得英勇无比。其他的诸侯不是蠢笨到不可理喻就是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龙套演员。如果袁术建立的政权也可以持续个几十年,那么袁术也会自然而然地高大上起来,而不是以一个丑角出现。你袁术没有话语权,活该是小丑。

大家会记载这样一个音乐会吗?不记载指挥的表现,不记载小提琴手的表现,把指挥记载的丑陋不堪,大篇幅的记载拉幕人和报幕人的精彩表现?但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会。

《三国演义》的很多内容不是罗贯中这个业余选手创作的,而是专业的史书编写者编写的,专业就是王道,论写英雄传奇故事,他们才是专业的。他们编写的故事,比罗贯中这个业余选手强多了!这是其他小说不具备的优势。其他小说都是某个作者编造的故事,而《三国演义》的真正编写者可是一群职业编写传奇故事的史官。

三国到两晋的特殊历史时期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小说,让三国演义成为唯一的战争题材名著。其他战争都没有三国历史这样恰到好处的时间关系。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时间可以说是不长不短,恰到好处。魏国: 220年建立,265年曹魏政权灭亡。蜀国:221年建立,263年蜀国灭亡。吴国:229年建立,280年东吴灭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差不多,灭亡的时间也差不多,存续的时间也差不多都是四、五十年。

三个政权并列存续,并且存续四五十年。三个国家的史官有足够多的时间给君王擦脂抹粉,编写了很多英雄传奇故事,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部英雄传奇故事合集。

三个政权并存,让史官编写的传奇故事可以彼此呼应,各有千秋,如果只有一个政权,大家看到的一定是一边倒的传奇故事。一边倒的传奇故事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故事不会有起伏,只会是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一个伟大迎接另外一个伟大。这种传奇故事一定不会成为经典,只能算是一种爽文。

四五十年说短又不足够的短,因为太短的政权没有时间编造君王的丰功伟绩和传奇故事。五代十国那么多政权,为什么几乎没有一个好人。没有好人的真实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建立的政权的时间太短了,史官还来不及编写丰功伟绩就被推翻了。他们的所有评价都是后代的人编写的。他们的政权都被推翻了,哪里还有什么好人?要不是魔鬼怎么会被推翻,要不是魔鬼后代为什么要推翻?所以那个时候的君王肯定不是魔鬼就是大魔鬼!

而西晋从八王之乱不过二十年时间,这个事件又太短,还来不及整体从东汉末年到西晋整体的编写一套符合逻辑的历史。让大量的三国史官编写的传奇故事得以扩散。如果西晋可以安定地存续几百年,咱们现在看到的三国历史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肯定是一套严丝合缝无懈可击的西晋价值观的历史。

晋的史官在修改魏国史书的时候有很强的政治性。对曹操的刻画不能太差了,否则解释不了司马一家的前辈是曹操小弟的事实,当然也不能太好了,否则这不是打司马一家的脸吗?所以造就了曹操这个人物好坏各半,性格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这是三国人物中的唯一特例,别的人物都是好坏鲜明的。因为别的人物都和司马一家关系不大,所以别的人物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司马一家和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后期人物有很多的交集和利益冲突,但是司马和三个国家的早期人物没有太大的恩怨,所以《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集中在三国没有建立之前。司马一家登台以后,三国的历史就比较敏感了,所以三国志里面的精彩传奇故事应该是受到了一定规模的修改,不再有精彩的故事,三国史书的故事不精彩了,《三国演义》也就草草收场了。魏蜀吴三国真的建立,《三国演义》故事也就要收尾了。

都说读《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我都读过,但是我认为《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适合青少年读的名著。其他名著要么不适合青少年读,要么青少年读不懂。

二十岁之前,谁说能读懂《西游记》和《水浒传》我认为是扯淡,因为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不太可能读懂《水浒》和《西游记》。虽然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也未必读得很透彻,但是大致意思能够读懂还是不成问题的。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青少年来说最大的优势是比较通俗易懂,趣味性比较强,可读性比较强。很多名著青少年不喜欢的重要原因是可读性太差,但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则不是,可以让青少年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我青少年时期非常喜欢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面记载了很多青少年可以理解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很多名著里都有很多人生哲学和智慧。但是青少年时期对世界和社会的理解有限,《水浒》、《西游记》里面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点深奥,很难理解。但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可以消化理解的。这对青少年来说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例如三国人物的励志奋斗,对于青少年的奋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记得太史慈的那段话:“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读其他的名著,就很难有这种感觉。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一部分历史,让他们喜欢历史。因为《三国演义》里面有大量的正史内容,让青少年可以对东汉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古文能力。《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毕竟是古代小说,虽然是通俗小说也是用古文写成。读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古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明人不说暗话,你都看完了,可以不点赞,不加关注,但是麻烦点个推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本文原创,禁止任何形式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