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快乐老年435 2022-01-08

前言:

众所周知,一代领袖毛泽东不仅是无与伦比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诗人,有古典诗词最后的高峰之誉。

毛泽东的诗词,意境博大、气势磅礴、景物明丽、富含哲理,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领略他的心路历程、伟岸人格和光辉思想。

毛泽东著作甚丰,留下了很多著名诗词和千古名句,比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卜算子·咏梅》、《清平乐·六盘山》、《长征》等等,无一不是经典之作。

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毛泽东

在如此多的精品中,有一首难得的佳作往往被人忽略了,这就是《菩萨蛮·黄鹤楼》

01、黄鹤楼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有一个名楼,叫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223年),孙权修筑夏口城时,在城西南角黄鹄矶建了一座,用来瞭望守戍的军事楼。

黄鹤楼修建以来,就成为人文名胜之地,被称为“武汉十景之首”、“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再加一个山西运城鹳雀楼(一说山东烟台蓬莱阁)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2007年10月25日,官方评选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出炉,黄鹤楼携手岳阳楼、滕王阁、大观楼、蓬莱阁、鹳雀楼、天心阁、阅江楼、钟鼓楼、天一阁一起入选。

在这些名楼中,黄鹤楼名气最大,是武汉乃至湖北的标志。

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黄鹤楼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崔颢在黄鹤楼写了一首七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实在太厉害了,要讲清楚好在哪儿,可能得用上万字。

有一点很特殊,古人写诗惜字如金,通常都不会在一首诗重复用字。

可崔颢却连用三次“黄鹤”却接连出现三次,读者非但不觉得重复,反而感觉诗意澎湃,一波接一波。

南宋著名诗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里说: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因为崔颢这首诗名扬四海,因此又有“崔氏楼”之称。

传闻,后来李白登上黄鹤楼,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他看见了崔颢这首诗。

李白顿时觉得自愧不如,无奈地感叹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崔颢《黄鹤楼》

自古文人相轻,崔颢这首诗确实好,李白敬佩不已。

但他不甘心,他要挑战一下,写出比崔颢更好的诗。

李白后来又写了几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词。

其中有两首写得堪称是名作。

一首是李白在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另一首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写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听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两首诗都是李白的名篇,却依然比不上崔颢这首七律。

自李白之后,王维、白居易、贾岛、夏竦、岳飞、陆游等唐宋名家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岳飞曾写过一篇《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正是因为有太多名家,在黄鹤楼留下了自己的笔墨,以至于后世文人骚客,没有一定的水准和高度的自信,都不敢在黄鹤楼题诗,更没人敢说自己能超越崔颢。

就在崔颢题诗1200多年后,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提笔写下了一首名词。

这个年轻人当时才34岁,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他的名字叫毛泽东。

03、《菩萨蛮·黄鹤楼》

当时光来到1927年4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北伐战争也取得了空前的胜果。

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正逐渐撕下伪装,暴露了他国民党右派的真面目,推行一系列反共阴谋。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形势风云突变,开始走向失败。

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上海“四·一二”政变

可陈独秀等人却错误了估计了形势,对国民党还存在一定幻想,姑息养奸,继续和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合作。

当时,毛泽东当时正在武汉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领导革命工作,支援北伐。

毛泽东深知汪精卫也是靠不住的,要想革命成功,必须发动工农。

因此,4月27日,毛泽东在五大上建议“迅速加强土地斗争”,可他的建议未能得到讨论。

为了应付突然事变,毛泽东把杨开慧还有孩子和送回了湖南,自己继续想办法,拯救革命。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正式失败。

这年春天,就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蛇山,伫立于长江之滨,嗷啸于白云黄鹤之乡,心潮起伏,热血沸腾,吟成了一首苍凉沉郁的词作《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游览蛇山

04、心潮逐浪高

这词的上阕写景。

毛泽东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彩。

“茫茫九派流中国”,九派指的是湖南、湖北、江西的九条大河,毛泽东后来解释称:“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

“沉沉一线穿南北”,“一线”指的是贯穿南北的铁路。

开头两句,毛泽东不写楼景,却把中华大地囊括其中,气魄宏大。

“烟雨莽苍苍”,江南时春,细雨蒙蒙,宛如烟雾,迷茫昏沉。

“龟蛇锁大江”,龟蛇指的是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两山隔江对峙,封锁大江。

一个“锁”字用得颇为传神,有江断帛裂之感。

表面上是指龟蛇二山锁住长江,实际上这锁是毛泽东的心锁。

毛泽东用“茫茫”“沉沉”“莽苍苍”“锁”等字,勾勒出一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

毛泽东通过描写眼前之景,用压抑的笔调描绘了自己在政治形势阴云密布,大革命即将失败的下的,烦闷心境,苍凉迷茫、沉重压抑之感。

整个上阕,毛泽东寓情于景,动人心魄,烘托了悲怆的氛围。

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蛇山

此词下阕抒情。

毛泽东画风一转,倚危把酒,怀古思今,豪放深沉。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毛泽东化用崔颢《黄鹤楼》典故,巧妙地记叙作者的黄鹤楼之游。

“把酒酹滔滔”,酹是古人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樽还酹江月”,苏轼无可奈何,祭奠的是“人间如梦”。

毛泽东却是把酒洒在滔滔滚滚的江水里,这酒既是缅怀在大革命中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的祭奠酒;也是毛泽东继续征战,革命到底的壮行酒。

“心潮逐浪高”,心潮自然是毛泽东此刻的心潮。1957年5月21日,毛泽东在学英语休息时,也曾说过同样内容的话。他说:“《菩萨蛮·黄鹤楼》是描述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潮起伏的苍凉心境。”(摘自林克·《忆毛泽东学英语》)

1958年,毛泽东曾亲自为“心潮”作注:

“心潮: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

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抗,从此找到了出路。”

当时,毛泽东眼看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即将失败,苍凉至极,忧心忡忡,对革命形势充满忧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可毛泽东终究不是普通人,危急关头,他仍然满腔热血,激情澎湃,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他相信,自己以及所有革命者必将战胜困难,迎接胜利。

所以结合“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毛泽东不过用了十个字,就将整首词的境界将“悲凉”改为“悲壮”。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毛泽东借上阕悲凉之景,抒发了自己对大革命前途的担忧,对形势严峻的愤懑,表达了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

毛泽东写下此词时,他的夫人杨开慧正在他身边。

杨开慧看完后,评价道:

“润之,这首词真好,前几句太苍凉了,后几句一变而显得昂扬,激动,我听了心绪也难平。”

毛泽东叹了口气,回答道:

“目前武汉的这个局势,叫人心绪怎么静得下来!不过,我想,办法总会是有的。”

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毛泽东和杨开慧

这就是毛泽东,不管困难有多大,不管形势有多危急,他都抱负不减,信念不灭,豪情不息,意志不衰。

这首词虽然字数不多,却将毛泽东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实为不可多得的名作。

PS:

其实,黄鹤楼在清朝光绪十年 (1884年) 就已经被焚毁,此后由于时局动荡,一直到1985年,黄鹤楼才重修完毕,我们今天看到的黄鹤楼就是1985年重修的。

也就是说,毛泽东其实从来都没有看过真正的黄鹤楼。

毛泽东写了一首名词,杨开慧:这首词真好,就是前几句太苍凉了

黄鹤楼旧址

他登上的楼并不是黄鹤楼,而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北军学界在蛇山黄鹤楼故址附近修建的风度楼——“奥略楼”(楼匾为清末名臣张之洞所题)。

毛泽东是在奥略楼上故意把此楼当彼楼, 把奥略楼当成“心目中的黄鹤楼”,体味登临黄鹤楼的感受,借黄鹤楼之名,抒发胸臆,谱写一首千古名作。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食堂并不想说毛泽东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在文学成就上就已经超越了崔颢。

可毛泽东在诗词中展现的革命情怀,战斗意志,丝毫不逊色于前人的文字之美。

黄鹤楼因崔颢名扬四海,也因毛泽东更添历史底蕴,更具百折不屈的精神。

这不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发展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