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张锡纯理饮汤治疗睡前咳嗽,效果怎么样?

 秦楚古方 2022-01-08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吴茱萸汤治疗67岁老人左眼失明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155篇原创文章


这是三个月前的一个小案例。十月初,一给朋友因为咳嗽久治不愈,很长时间也断不了根,甚至好几个月了,白天也不怎么咳嗽,但刚一躺到床上,就开始剧烈的咳嗽,眼泪沙沙沙往外冒,直到吐出很多稀薄的寒痰。

更可怕的是,这种痰非常的稀薄而富有粘性,从嘴里垂下来,揪不断撕还连,丝丝缕缕的,非常的懊恼。

这种症状最初只是咳嗽,朋友口服了很多止咳药,也到医院去打了吊瓶,折腾了二十多天,化了两千多块钱,结果就成了半夜咳嗽君。

笔者根据朋友的症状,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所记载的理饮汤加减,给朋友口服,五服药咳嗽给止住了——

病情与开方

时间:2021103日   地点:微信网络问诊。

病情:朋友,男,57岁,反应因感冒而咳嗽,先后到医院打吊瓶,后来自己买了很多治咳嗽中成药,比如蛇胆川贝液啦,等等,不见效果,后来又找了一位老中医开了五服药,一百九十多,但毫无反应。由此过了一个多月。

问诊:平时感到胸部胀满,每天晚上快睡觉时剧烈咳嗽半小时,伴随剧烈吐稀痰,而且痰非常粘稀,如细线不断。其他没啥反应。

舌诊:查看朋友自拍舌苔及面部图片,舌苔薄白;面部无明显异常。

寻思良久,决定借用张锡纯先生理饮汤加减,随开方如下:理饮汤加减:黄芪30干姜25克   白术20克   桂枝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15克    生白芍15克 陈皮9克  厚朴9克   知母 15克  麻黄9克  杏仁9克   5幅  

辨证与思考

分析:朋友这种咳嗽显然是寒邪内伏导致的咳嗽,初期若用麻杏甘石或者麻黄汤重用杏仁或可一剂而愈。但因久服寒凉之药,寒邪无法外出,但也未入阳明化热,所以久而内生淤热而作咳。且吐出很多稀痰,可见仍有寒饮内停之象。

所以决定用用理饮汤原方(干姜25克   白术20克   桂枝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15克    生白芍15克 陈皮9克  厚朴9)以健脾化饮,加黄芪以增加胸中大气,增加涤荡之力,加知母以清热滋阴;同时再增加麻黄 杏仁以开肺化饮降逆促伏邪外出。

理饮汤原方:于术(四钱) 干姜(五钱) 桂枝尖(二钱) 炙甘草(二钱) 茯苓片(二钱) 生杭芍(二钱)  桔红(钱半) 川浓朴(钱半)服数剂后,饮虽开通,而气分若不足者,酌加黄芪数钱。

张锡纯认为:方中用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白术、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茯苓甘草同用最泻湿满)。用浓朴者,叶天士谓∶“浓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欲借温通之性,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也。用桔红者,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也。至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热药之上僭(平者主降),若取其酸敛之性,可制虚火之浮游(《神农本草经》谓芍药苦平,后世谓芍药酸敛,其味实苦而微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况其善利小便,小便利而痰饮自减。

从张锡纯对理饮汤的解析可以看出,此方中唯有一味止咳药,但却具有很好的化寒利饮的功效。而且从方药来看,理饮汤可看做是苓桂术甘汤(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加干姜 白芍、厚朴、桔红(陈皮)。苓桂术甘汤原本用于治疗寒饮上逆而导致的头眩晕症,此方加干姜以温胃,加厚朴理气以消胀满,加陈皮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大幅度增加了温寒寒饮理气的功效。张锡纯认为,如果下焦虚寒者,可以适当加生硫磺以温元气,可以起到更迅捷的效果。

那么再回到朋友医案,用理饮汤阳健脾利湿,化痰理气消胀,再增加黄芪以补充胸中大气,将花掉的痰饮和湿气更快的排除出去,又因病从外感而来,所以加麻黄杏仁,合桂枝、甘草而具有与麻黄汤合方的效果,同时麻黄本身也具有温阳化痰止咳,以及促进肺气宣散的作用。

当然如果仔细分析此方,也可看出具有小青龙汤的方意(小青龙汤为麻黄  甘草  桂枝  芍药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半夏),此方虽无细辛、五味子、半夏,但却具有杏仁、厚朴、黄芪,一样起到化饮降逆的效果。    

张锡纯理饮汤医案解析

1、以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常常感到胸闷发热,而且每隔十一二天,或者十天左右,就会发生很剧烈的喘息一些中医用清火理气药,初服稍有些见效,但久服反而更家严重

后来找张锡纯先生看脉沉细几不可见。原来此病为心肺阳虚,不能宣通脾胃,以致多生痰饮。张锡纯认为,人之脾胃属土,就像大地。心肺临上正当太阳部位(膈上属太阳,观《伤寒论》太阳篇自知),其阳气宣通,就像太阳温暖大地

而胃中所盛的事物和水分,必须助肺宣通之力,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清升浊降,痰饮自然没有滋生的条件。只有心肺阳虚,不能如照当空,脾胃即不能借其宣通之力,以运化传送,于是饮食停滞胃口,若大雨之后,阴雾连旬,遍地污淖,不能干渗,则痰饮滋生。痰饮既生,日积月累,郁满上焦则作闷,渍满肺窍则作喘,阻遏心肺阳气,不能四布则作热。

而普通中医不识病源,不温补肺阳,反倒用凉药清自然会越服药病越加重于是理饮汤,服一剂,心中热去,三四剂后病人感到有些寒凉于是又去掉白芍,连服二十余剂,胸豁然,喘不再发。

思考:理饮汤为温肺阳之方,后来因感觉寒凉,所以去掉白芍。

2一妇人,年三十许。身形素丰(胖)。胸中痰涎郁结,若碍饮食,上焦时觉烦热偶服礞石滚痰丸有效,遂日日服之。初则饮食加多,继则饮食渐减,后则一日不服,即不能进饮食。又久服之。竟分毫无效,日仅一餐,进食少许,犹不能消化。且时觉热气上腾,耳鸣欲聋,始疑药不对证。

求愚延医,其脉象浮大,按之甚软。愚曰此证心肺阳虚,脾胃气弱,为服苦寒攻泻之药太过,故病证脉象如斯也。拟治以理饮汤。

病家谓,从前医者,少用桂附,即不能容受,恐难再用热药。愚曰桂附原非正治心肺脾胃之药,况又些些用之,病重药轻,宜其不受。若拙拟理饮汤,与此证针芥相投,服之必无他变。若畏此药,不敢轻服,单用干姜五钱,试服亦可。

病家根据愚言,煎服干姜后,耳鸣即止,须臾觉胸次开通。继投以理饮汤,服数剂,心中亦觉凉甚。将干姜改用一两,又服二十余剂,病遂除根。

思考:病重药也当重用,所以干姜增至一两(30-40克)方才胜病。另外指出桂枝附子原飞治疗心肺脾胃之药,当深思。

3一妇人,年四十许。上焦满闷烦躁,思食凉物,而偶食之,则满闷益甚。且又黎明泄泻,日久不愈,满闷益甚,将成臌胀。屡次延医服药,多投以半补半破之剂,或佐以清凉,或佐以收涩,皆分毫无效。

愚诊视,脉象弦细而迟。知系寒饮结胸,阻塞气化。欲投以理饮汤,病家闻而迟疑,似不敢服。亦俾先煎干姜数钱服之,胸中烦躁顿除。

为其黎明泄泻,遂将理饮汤去浓朴、白芍,加生鸡内金钱半,补骨脂三钱,连服十余剂,诸病皆愈。

思考:因脉弦细而迟,治寒饮结胸,所以满闷烦躁,形成胸有寒饮而反欲冷食的假寒证。因为黎明泄泻,所以去厚朴以免破气,去白芍以减寒凉。加鸡内金以消食化积,

4、一妇人,年近五旬,常觉短气,饮食减少。屡次延医服药,或投以宣通,或投以升散,或投以健补脾胃,兼理气之品,皆分毫无效。浸至饮食日减,羸弱不起,奄奄一息,病家亦以为不治之证矣。后闻愚在其邻村,屡救危险之证,复延愚诊视。

其脉弦细欲无,频吐稀涎。询其心中,言觉有物杜塞胃口,气不上达,知其为寒饮凝结也。

遂投以理饮汤,方中干姜改用七钱,连服三剂,胃口开通。又觉呼吸无力,遂于方中加生黄 三钱,连服十余剂,病全愈。

方书谓,饮为水之所结,痰为火之所凝,是谓饮凉而痰热也。究之饮证亦自分凉热,其热者,多由于忧思过度,甚则或至癫狂,虽有饮而恒不外吐。其凉者,则由于心肺阳虚,如方名下所言种种诸情状。且其证,时吐稀涎,常觉短气,饮食廉少,是其明征也(后世谓痰之稀者为饮,稠者为痰,与《金匮》所载四饮名义不同)。

5、邑,韩××医学传家,年四十有四,偶得奇疾。卧则常常发搐,旋发旋止,如发寒战之状,一呼吸之间即愈。即不发搐时,人偶以手抚之,又辄应手而发。自治不效,广求他医治疗皆不效。留连半载,病势浸增。

后愚诊视,脉甚弦细。询其饮食甚少,知系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血虚不能荣筋,气虚不能充体,故发搐也。必发于卧时者,卧则气不顺也。人抚之而辄发者,气虚则畏人按也。

授以理饮汤方,数剂,饮食加多,搐亦见愈。二十剂后,病不再发。

思考:脉弦细,饮食甚少,气血虚弱而发抽搐,张锡纯追根溯源为脾胃阳虚,所以用理饮汤以增气血之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张锡纯理饮汤的主要适用证:胃口满门喘促,咳吐;心肺做热;热气上浮等。

一是脾虚痰饮。一般具有胃口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痰。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

二是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

三是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四是脉弦迟细弱。然必诊其脉,确乎弦迟细弱者,方能投以此汤。

秦楚古方   秦山深山民间中医

中南山秦岭深山民间中医中南山中,正心修己,习医济世。酷爱传统文化,偶尔舞文弄墨。只因母亲遭受风湿病痛苦而无法救治,随发愿学习中医,专注风湿骨病学习实践,并通过微信、知乎等互联网平台,热心咨询风湿骨病问题,诚挚欢迎中医同道共同学习交流

行走秦楚水|传承古方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