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身砺品 执著于艺

 ynhoto 2022-01-08

(来源:云南政协报)

到过华亭寺,对寺中楹联匾额感兴趣的游客,一定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杨修品。从华亭寺的天王殿开始,一路走到寺院尽头的藏经楼,包括五百罗汉堂和方丈室,几乎都悬挂着杨修品先生的书画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大雄宝殿上悬挂的“佛力威”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抬头望去,顿时让人不由得感觉阵阵“佛威”。

杨修品作品佛力威

用书法养性 以书法悟禅

杨修品先生与华亭寺结缘多年,其所提倡的用书法养性,借书法传情,以书法悟禅,在其作品中可窥禅门之风。

在华亭寺天王殿韦陀佛龛悬挂着两副楹联和一块匾额,均为杨修品先生撰书。其中一副为篆书书写:华静亭幽,一朵虚云曾驻;风和月朗,半山松景常青。上联写华亭幽静,虚云大和尚曾任住持修葺;下联说华亭寺背依危峰,风和月朗,一半青山一半云。另外一副楹联书云:行善莫忘惩恶,方有净土;佛国还需护法,何况人间。此联一语双关,人间视同佛国,行善不忘惩恶,方有净土;佛国都需护法,何况人间。联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匾额为:三洲感应。

方丈室内有一副楹联最为引人注目:心即是佛佛在心,明镜非台台自明。此联是藏头联,上下联首尾为“心明”两字,一是嵌华亭寺现任方丈心明大和尚的法名,二是道出了禅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为印。心者,佛心,见性成佛。同时典出六祖慧能顿悟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五百罗汉堂悬挂着一副杨修品先生学弘一法师撰写的楹联,此联为弘一法师旧句:深入智慧海,普游解脱门。上联“智慧海”,譬喻如来智慧之深广如海。语出《无量寿经》:“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下联“解脱门”,佛教术语,谓空、无相、无愿三种禅定,为涅槃之门户,即涅槃之入门。语出《大乘义章》:“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为门,名解脱门。”

杨修品作品三洲感应

杨修品作品观音宝殿

“登阶三拜佛国近,出门一笑滇池宽。”是杨修品先生为太华寺撰写的楹联。上联意为:登太华石阶,行三拜礼仪,这里就是西天佛国;下联仿华亭寺李根源联意:“出门一笑海阔天空。”

2013年,华亭寺虚云纪念堂落成后,杨修品先生也为纪念堂撰写了一副禅意联:虚空虚无虚非色相,云来云去云在华亭。上联写色相之虚,下联绘华亭之云。

杨修品,1943年生于昆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工诗书画印。历任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国际书画人才网学术顾问、云南省文学艺术政府奖书法评审委员会主任、中日篆刻联展访日代表团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昆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中山书画院院长。

其书法曾获全国一等奖,5次获国际大赛奖;国画获海内外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奖;2001年,获王中文化奖。已出版著作《美学论语》《美学纵横》《爱便是美》《书法美学》等。出版有《杨修品书法集》《杨修品海外风光画集》和《书法美学》等。

采众家之长 不拘一格

当下熟知杨修品先生和喜欢他书画的人士,对其书法作品的评价,总体感觉是有气魄、敢下笔,放得开,收得住,气势、气韵把握到位,笔性感觉新颖,夸张变化皆在法度之内。笔墨线条灵动,长锋挥写的线条与黑色、墨气的变化,湿润中荡涤了躁浮之气。

杨修品先生

杨修品绘画作品

欧阳希君主编的《当代书法篆刻大观》,对杨修品的艺术成就是这样评述的:他不仅是一位著名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美学家。他在《美学纵横》自序中说道:“在别人认为不起眼的地方,我,寻找美。”他在艺术实践和美学研究中,响亮地提出“爱便是美”的观点,并用自己的文笔,细加论证,广为宣传。

《社会主义论坛》主编杨文江先生在《云南日报》发表的“逸似鹤 矫如龙—— 浅析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杨修品书法美学”一文,对杨修品先生有高度的评价。文章写道:杨修品把书法定位为字、形、写、美四个要素。字是载体,形是本质,写是方法,美是目的。先生认为书法是艺术门类中最简单的,也是难的,难就难在它太简单了。这似乎是一句不合逻辑的话,而书法的妙趣和玄机正在此。他还认为,说得出来的是技术,说不出来的才是艺术。文字从最初的实用意义中升华出美学价值,成为一门艺术,也就产生了书法。先生提倡要让书法有神,注重传统又不惟传统,提出要让传统化在我中,不要让我化在传统中。突出书法的风格,认为没有风格就没有书法的生命,写字就是写“我”。其书作正、草、篆、隶全方位出击,思维开阔不拘一格。既以汉魏碑学为基础,又采众家之长,自铸伟辞,形成一种逸似鹤、矫如龙之风范,总体以“重、拙、大、活”为审美境界,以大气多变胜人超人。

天地皆纸 万物俱笔

杨文江老师认为,杨修品先生国学根底深厚。刘文孝先生以“天地皆纸,万物俱笔,血液为墨,生命即字,至道无道,大器非器!”准确地评价了先生的艺术创作和人格魅力。这些年来,他写字、绘画、撰文、著述、讲学,无一不体现出深厚的文化传统修养。用中西文化来“修身砺品”,是他成为一位卓越艺术家的关键所在。他说:“读书、做学问我都很随意。我把它们当成一种兴趣爱好。虽然我兴趣爱好广泛,但是我不会去理会社会上的那些无聊的看法,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他不求功利、不贪名誉,真正地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先生始终清醒着,要做到这一点,显然是难能可贵的。先生以学养字、养画、养文并养人,他的成功,说到底是靠文化涵养的丰富多彩。先生并不是一个仅会书法的“写字匠”,他气质儒雅,多才多艺,诗、书、画、印俱佳,不仅擅笔墨丹青,且能吟诗作对,是“舞林高手”兼京剧票友,并能玩乐器、作曲、指挥,是一个集国粹艺术于一身的文化人。先生在文化领域涉猎深广,或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或诗、史、文、词、曲融为一体,或理论、杂感、散见、戏说、心得交相辉映。他放言狂论,野心勃勃,信马由缰娓娓道来,时常采用一种非诗非论却又分行排列的语句,来写历史写文化写美学,用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字,来书性灵,记生活,其文皆简炼短小,有感而发,任性随意,不求系统严密,但求妙趣传神。

杨修品作品

杨修品作品

杨修品作品

修品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美学家。他在《美学纵横》自序中说:“听说有门学问叫美学,很想进这座殿堂里去看看。但进去的人总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觉得也很无聊,不进去也罢,就在外面逛逛算了。”又说:“外面的天地不但很大,而且也很有趣。加之我兴趣广泛,对什么都能看出些愉快感来。就这样,东看看、西瞧瞧,激动之时,不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且还不过瘾,就对着稿纸自言自语地感慨与倾诉。有写艺术的,有写生活的,有写人物的,有写事件的。”应该说“爱便是美”的观点,剥离了一切的多余成分与附加因素,直探内隐,直指心源,指明心之好恶,欲望,口味和情感趋向,才是决定美或不美的根本存在,其余东西不过是些细枝末节,何妨忽略不计。由于渗透了美和艺术之三味,先生敢于藐视既有理论的条条框框,破除迷信,创新立论。

本报记者 王德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