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记|沈昌文先生的书

 胡洪侠 2022-01-09

​沈昌文先生是2021年1月10日凌晨去世的,转眼一年了。

今天收到北京卫纯寄来的《大哉沈公》。纪念文集正好赶上周年祭日。

晚上翻箱倒柜找沈公的书,到这会儿仍有两种找不到,一是台湾繁体版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一是海豚版的《八十溯往》。沈公去世那天我一边浏览各方消息,一边读他的自传,翻的就是繁体版,此刻竟然不知去向。其它的大致都找到了。

沈公一生策划、编审的书不可胜数,属自己名字的专著虽不多,但影响力大得惊人,《阁楼人语》仅是编者絮语,可是不知有多少读者边读边悟,受益受教,所得信息、观点与趣味,甚至不比页面字数少。

我是沈氏“编者絮语”的忠实读者与模仿者,偶尔某期专栏停更,必然若有所失。从沈公的絮语,到董桥先生的“明月”编者的话”,我一路学来,居然不断有所得。我终于悟到所谓“编辑”哪里仅止于编稿的技能与组稿的人脉?那是一种与生活乃至生命有关的视野与格局、立场与态度、价值与思维。编辑早已不再是所谓“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工种;和写与读一样,编,也是独立的人生。

​我很高兴自己在主持2008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时,能参与并见证《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入选“十大”。于书而言,那是实至名归的荣誉;于我而言,那是与有荣焉的欣慰。

​我今天才发现,上海书店版的那两种小精装,我竟然忘了让沈公签名。那时总觉得来日方长,不必着急。如今方知什么叫“遗憾终生”。

​繁体版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是从香港买回来的。读沈公的这本自传,真有听班主任回忆当年班级火热生活的感慨。


晓群、立利他们在海豚给沈公印了《师承集》《师承集续编》。都是信函的影印版。唯其影印,价值方才凸显。

​众师友云集上海给沈公过八十八大寿的欢乐、温馨场面如在眼前。那几天沈公何其快活。


如今​,却需要出一本书,纪念他去世一周年了。

这本书是沈公去世后我才买到的。书在出,而人已逝。睹书思人,能不痛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