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卫工(外二首)||何光山

 河南文苑 2022-01-09


环卫工(外二首)

  何光山

如老旧家具偎于墙角一隅

昏暗的光穿不透尘世之墙

一支齐刷刷队伍不愿意苟延残喘

站在墙缝一缕光上书写光阴

物换星移  城市每天都美轮美奂  

他们并非因此穿上皇帝的新衣 

仰起鱼吐泡的虚荣  

古色古香的身板披挂橘黄色代言  

布满老茧的手像枯槁的叶脉

仿佛一个巴掌就主宰大地命脉

城市一早一晚洗漱后需要梳妆

端坐空空如野的镜子面前描眉抹唇

坦露芳心一夜失去多少花容月色

他们美容养颜的传说不再是野广告

花落知多少的哀怨尽收囊中

除此之外  尿毒症 肿瘤

一把扫帚就可以透析化疗

类风湿 偏头痛

一把铁锨就瞄准了穴位

还能把顽固的庸俗愚昧一针病除

唰唰  唰唰   

忙碌的人们从来都不想听这单调而不靠谱的音乐

甚至刚驻足思考什么

却因疲于奔命而魂不守舍

但我却喜欢听这来自尘世的美声

而我六音不全不能将它谱成雅曲  引人共赏

因为渺小我更抓不住它的弦柄

只看见彗星幻灭之后

留下美人鱼尾摆的天琴座

因为丑陋我也无法立山水泼墨

那是孔雀之屏挥洒的缤纷

夜有慧眼

遣夜之使者把城市星灯点亮

当你头枕空气的清润

胸廓阳气升腾

当你感受风起起落落温柔的按摩

悉数洒水车高高低低的清音

当生活的美丑在青青竹简里一页页行走

星汉灿烂  良知昭然

他们每天都像一个小虫子潜伏于我们灵魂深处

遁入花田柳间  寻觅捡拾我们生命的取舍

渐隐渐现 执着的爬行在城市风景画里

可可托海的种子

一粒种子从可可托海漂流而来

连着初衷被丢弃在积雪覆盖的山谷

刚冒出头来就被风暴踢进土壤

红血球白血球在心室里窒息

他把初衷幻想成一条鱼

从苦痛之渊跃起

用鱼鳃呼吸氧气

用尾鳍把住方向

用鱼鳔防备失衡

白天 他睁开一只眼看见羊群在伊犁河沐浴

傍晚 睁开另一只眼听见飞倦的鸟

驮着夕阳的剪影在山的脊背上的串串歌谣

夜里 身边百虫琴声悠扬

他酣睡在山花清郁的香里

他把野核桃当作与闪电交战的盾牌

用巨石的伟岸把飓风撕碎

他让骤雨在云杉的铿锵回击里鬼狐神嚎

他有了闪电的火眼金睛

有了飓风的绿色翅膀

有了雷霆的磅礴声音

当阳光亲吻那拉提

他抖落遍体鳞伤的砂土

睁开垂帘杏花沟的眼瞳 初恋的心

荡漾着杏花红唇的甜蜜

存在

月亏是硬伤  谓之为缺月

月圆常常被人以佳人赋之

谁也想不到它曾经也伤痕累累 

坑坑洼洼的的遗憾无人细睹

一颗颗白果落下来

小区内几个环卫老妪

把它们捡起暴晒

掺稷菽煮而飧之

对于锦衣玉食的我们

感觉她们是无所事事  徒劳无功

满是残茧的双手一粒一粒沉重的洗涤

像古老的油画

洗涤我们易忽略的时光

我们没有被这种生活割疼过

许多我们难以推理的事物

其实都在鲜美的活着

春天  我们不知道外面来的是谁

只感觉空白处有了绿红黄蓝

甚至连它们的性别都没有铭记

但是它们每天都匆匆赶路

一叶知秋

我也不知道落叶为何要离开母体

鸿雁南飞 划过天空的满是问号

走在山林

感觉眼前有什么一亮而过

不经意间 联想了光的直射

不想它竟是果实的反射

谁都能渗进我们的皮肤

我们幼年时

曾经是父母的庄稼

当我们离开那片曾经滚爬的土壤

又有几人能捧着手心的米粒

凝望过 珍惜过

花的心由五彩斑斓的梦包裹

它又守护萌发的种子

种子里的微观更是爱与爱牵手

恨与恨交融

明天是旧的原子消逝

也是新的原子迸发

所有的存在都活的有仪式感

是一种光荣

 作者:

(何光山,江苏新沂人,教师。诗作散见《星星》诗刊、《扬子晚报》、《河南诗人》、《作文大王》、《徐州日报》等报刊,曾任广西师范大学《作文大王》栏目主持人,《蛇》曾获1989年“《星星》诗刊“新星”优秀作品奖”。业余诗歌创作者。

点击以下阅读

刘江滨:散文里没有规矩

诗歌评论的五大尴尬表情

诗歌评论是当今诗坛的人才还是祸害?

诗歌为何会成为文坛腐败重灾区?

毛姆:诗歌是文学的春花与冠冕

现代作家作品一句话评价

李云诗歌评论《营造诗性精神家园》

朱红色的钟敲醒夏日的渴望——吴元成诗歌论 

新时代中国诗歌应强化“中国味道”||龚学明

铁凝:文学是灯

9位名作家的创作经验

艾略特:诗的三种声音

中国画是有标准的,而且标准极高!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音乐MV)(视频)

文学评论写作方法,收藏!

毕飞宇:情感是写作的最大诱因

铁凝 :走在自己的路上,孤独而优秀

铁凝:文学是灯

孙犁致铁凝的五封信

铁凝:什么叫感受生活呢?

铁凝:放慢我们生命的脚步

王蒙:人生就是大境界和小乐趣

王蒙:如果你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格非2016年于清华大学的演讲格非2016年于清华大学的演讲

梁实秋:写作的三个阶段

施蛰存:爱好文学,不一定得从事创作

茅盾:技巧不是神秘的东西

巴金: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听书:15部茅盾文学奖合集

林语堂:写作的艺术

贾平凹:我把一辈子文学创作秘密都公开在这里了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

迟子建的12条写作建议

贾平凹:写作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王朔:一个写作者的宿命,明白也没用

王蒙:与时俱进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重大主题”作品

贾平凹的创作路

杜拉斯谈女性写作

海明威:好作家,坏作家,写作要领

名家谈写作

为什么一定要写作?

谢有顺:写作的秘密

25位名家写作心得:让文字从优秀走向精致

名人写作小故事

余华:我的写作捷径

这不只是文学写作技巧(扎心)

写作技巧

方方:文学不必刻意去“赢得”任何人

朱光潜:要彻底了解文学,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

谢有顺:写作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

大作家们的写作习惯


作家的双重人格

什么人能成为作家?

卡夫卡: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弱小得多

余华:被命运碾压过,才懂得时间的慈悲

余华:我的写作捷径

余华:那些轻易发表看法的人,很可能经常将别人的知识误解成是自己的

余华:只要人活的高兴,就不怕穷

格非:文学和经验的关系

陈平原: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

7个小技巧,让初写者每天都可以轻松写1000字

汪曾祺:一个人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作家呢?

短篇小说写作的10大要点和25个缺陷

史铁生:写作四谈

胡安·鲁尔福 :为了写作,我需要脚踏实地

9位名作家的创作经验

文学创作的诀窍:聪明的脑袋加笨功夫

阿来:除了写作,其他时间都是在游历、读书、观察

作家养成:14位作家的写作心得

黄惟群:文学创作三阶段及其他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李泽厚:我的选择

铁凝:如何锤炼语言?做到这两点就够了!

张炜:相信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