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处置权臣的三板斧,他创造的套路,崇祯皇帝和雍正都纷纷效仿

 dawn的图书馆 2022-01-09
文章图片1

​尾大不掉,对于强势的领导者从来都是难以容忍的。然而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却困难重重,不好下手,因为稍有不慎,对方可能就会“狗急跳墙”。那么有没有代价极小就能根除破坏组织秩序的“祸患”呢?下面案例中,唐玄宗的手段堪称“外科手术”式的操作。

文章图片2

案例原文】春,正月,壬戌,下制,但述毛仲不忠怨望,贬瀼州别驾,福顺、地文、守德、景耀、广济皆贬远州别驾,毛仲四子皆贬远州参军,连坐者数十人。毛仲行至永州,追赐死。

案例剖析】唐玄宗李隆基早年以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击败了韦后和太平公主,从而成为大唐王朝的真正“掌舵人”。而在他领导大唐走进开元盛世的途中,还遇到了其他干扰力量,本案例所涉及的王毛仲就是其中之一。霍国公王毛仲不但掌管北门禁军,广结党羽,还欲壑难填,不断向领导索要权力,严重威胁到唐玄宗的领导地位和人身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李隆基决定对其采取果断措施,一举消灭这股威胁势力。具体怎么操作的呢?他一连祭出了“三板斧”:

文章图片3

1.避重就轻,调虎离山

老子讲:“治大国如烹小鲜。”也是解决严重复杂的问题,越不能心急火燎,越要气定神闲,只有这样才能从千头万绪之中找到“突破口”,而不至于引火烧身,鱼死网破。本案例中,唐玄宗李隆基面对咄咄逼人的禁军主将王毛仲,如同锋芒在背,只能先使出“调虎离山”之计,以免“肘腋生变”。于是他明明手中掌握着王毛仲重大罪责的线索和材料,却对此只字不提,在发给对方的诏书中只是避重就轻地责备对方“工作心态有问题”。既然只是“心态有问题”,没有什么大的“罪过”,给予其一个“贬官出京”的处理,也就顺利成章。而王毛仲面对这并不致命的“敲打”,当然不可能拼死亡命的“反抗”,只能心存侥幸地离开要害部门。

文章图片4

2.剪除羽翼,连根拔起

俗话讲:“蛇无头不行。”任何组织或势力,只要失去了主要领导者,就会各自为政,难以协调。因此,唐玄宗在“调虎离山”之计生效后,立即放开手脚对原王毛仲集团“剪除羽翼”。于是,“贬瀼州别驾,福顺、地文、守德、景耀、广济皆贬远州别驾,毛仲四子皆贬远州参军,连坐者数十人。”为什么这么多人受到打压,却没有任何反抗动作呢?还是因为“调虎离山”之计生效后,严密的组织变成了一盘散沙。

文章图片5

3.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古人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能确保自己没有倒霉的时候,因此提前未雨绸缪对于谋略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与多方势力进行残酷的较量,深知只有“除恶务尽”,才能“不留后患”。于是,他在收拾完王毛仲党羽之后,又把矛头对于王毛仲本人,这一次就不是“避重就轻”的“敲打”,而是干净彻底地“全盘清算”。只有不给对手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谋略家才能够高枕无忧。

文章图片6

总而言之,唐玄宗李隆基,这一系列处置权臣的操作,可谓稳、准、狠,兵不血刃地除去了大唐王朝身上的“毒瘤”,后来成为历代领导者纷纷效法的范本。例如崇祯皇帝在处理魏忠贤的时候也是这样操作,雍正皇帝解决年羹尧问题也是如法炮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