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三一有效课堂》班组建设及评价策略

 蜿蜒青山 2022-01-09

《三三一有效课堂》班组建设及评价策略

作者单位:宝丰县杨庄镇第二初级中学

作者姓名:牛聚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不仅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丰富教育情景,而且也为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将学习者的自我实践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要求每一个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我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才。2、我该如何培养人。为此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方位审视和思考,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提出让学生自主建设班组文化,参与班级建设,形成以班组生活为基础的公共生活环境,引导孩子们在参与公共生活成长,在班组的公共生活中养成合作共赢,竞争超越的社会习惯,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基础。我认为公共生活是基于公正、民主、平等、友善的管理理念和权力与责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班级是学生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场所,班组内的公共生活是学生学习生活与学习成长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的重要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班级公共生活中汲取人生经验,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主动成长。

   一、人人是班组生活的管理者

    初中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再加上特有的叛逆心理,是初中生活的班级管理面监很大的挑战。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也是人。事情靠人做,制度靠人执行,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只要一个人的位置摆得不对,用的不好就会给班级生活及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用好人,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到人尽其才,才能实现班级的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让人人参与到小组和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让每个人进行互动与交流,讨论班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学会对班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现象、行为及问题个人提出改进的建议,并能够以文明、真诚、友好、尊重的方式提出各种方案。让每个过错人感受到班级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真诚,让他们为自己的过错感到内疚与悔过。

     我认为,最成功的班级管理是一种“自觉”“自律”的管理,而不是“他律”。我们的管理应避免强制人的限制与说教式的“他律”,而应该是让学生自觉自愿的管理自己,也就是自律。在开展班组管理时遵循“从人人中来,到人人中去”的管理原则,实现“问题来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自学生”管理模式。在管理中积极调动孩子们积极性,让他们依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与协作,按部就班的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班级管理者应该赋予学生与实际能力相符的角色感和责任感,不能将管理者的主观期望强加给学生。唯有这样,才有可能让每一个孩子积极、自觉的参与到班组的管理中去。

   二、人人是班组文化的建设者

    班组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如何让每个成员,包括教师、家长,真正的参与到班组文化中来,是小组成员形成归属感、成就感的核心过程。而这种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激励学生形成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集体正能量,只是班组文化育人的无形的精神内涵。

    针对班级文化建设中经常遭遇主观模糊、片面的窘境。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明确的提出了一经典文化 颂读为形式践行经典文化为主线,理解经典文化为核心的班级文化主旨。在班级见识伊始,依托校讯通平台,简历班级空间,是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之间的信息渠道畅通。我和家长孩子们一起建立班级博客群,小组合作群,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每天,师、生、家长之间通过网络传播开的是一天的学习生活实录或是近期小组或个人收获,或是近期自己笔耕等特长的表现。后来,彼此之间熟识后,我有组织学生、家长一起,以周为单位将孩子们生活中各种优秀表现,学习小组中精彩记录下来,通过博客留言的方式发送“表扬短信”给相应的主人及班组,再以月为单位,根据表扬短信的记录评选各种星级学生,并颁发个性化、特性化的“特别奖励”。比如,我们给每个同学建立专利袋,把每个孩子对问题特殊见解和某个题的特色解法收集起来,并通过个人申请、评审团通过,教师或家长确认的方法颁发专利号,享受专利权。在专利区发布,每个查看或下载要送上一个赞。最后通过评选分出不同等级的专利。再比如赵渊博同学擅长奥数,经常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积极总结,申请专利,一个月申请了几项专利,一个月下来获得46个赞,被评为特长之星,授予到班级“奥数王”称号。就这样,一学期下来,全班共收表扬短信678条,获得特别将励109人次,覆盖率100%

     通过实践证明,班级空间的建立实现了各个评价主体的互动和交流,为家长、教师、学生等各主体的评价提供跨时空的交流平台,实现了多主体、多层次的评价模式,多一种尺子,就多了一些优秀孩子。但是,只有表扬和奖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为此,我和孩子们针对班级和学习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定了“知错能改”的细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错误,从分类改错细则中选几项,申报班委或组长,获批后自行改错。有时班委会和组长还会根据学生把犯错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如对没有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完成“阅读分类”改错,——利用5分钟时间介绍一本好书或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对于体育活动中犯错的孩子执行“体育运动类”改错——一周内,每天进行不少于15分钟的自选体育锻炼;对家长投诉且情况属实的孩子,则建议完成“亲子类改错”——给家长送上一份神秘的惊喜或一周内给家长洗脚、拖地等家务。许多家长在孩子改错的过程中发短信表示欣赏这种知错就改的改错方式。因为这种纠错方式它关注的是孩子对自己错误心悦诚服的接受并通过潜能激发是的自我修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让纠错的过程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人人都是班组问题的解决者

     面对问题,拥有自我的思想自我的判断,自我的选择能力是班、组成员在共同成长过程折优惠的重要内因,也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让每个人都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是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客观、科学的思维通道,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纠错、自助发展的主渠道。

    小海在课堂上玩手机,并多次在课堂上阅读小说,成绩一落千丈,家长非常恼火,赶到学校大吵大闹,孩子觉得丢人,不想上学,家长和老师都很无奈,就这样僵持在那里。经了解,孩子很聪明,但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成绩下滑,自己也很苦恼,多次下定决心,但是一次次的失败,让他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再加上家长的过高要求,不问情况,轻则责骂,重则毒打,让他处于崩溃边缘,产生量强烈的叛逆心理。了解情况后,我知道这是由于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酿成的后果。如果按校规处罚很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毁了一个家庭的希望。要标本兼治,才能让家长和孩子心平气和的处理这个事件。于是,我分别同小海及家长进行沟通。并发动全班孩子讨论针对此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确定本周四就以这件事为契机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

首先是小海发言:这件事我做的有以下三点不对。1不应该在学校带手机,并在课堂上玩手机,这违反学校纪律,也是影响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2我不该在成绩下滑时,只找客观原因,而不找自身的原因,特别是自己不良学习习惯使自己的落伍的主要原因3遇到问题不善于和老师、父母进行及时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造成问题的积压,丧失前进动力。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和我的真诚沟通与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努力学习,让老师和家长刮目相看。同时也为自己无知和叛逆向父母道歉。

小曹的发言:虽然小海通过反思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但是自己能否坚持下来,言行一致,改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我倡议大家一起自觉行动起来,多关心爱护小海,在他旁边多做一些善意提醒,一定能让小海再创佳绩。

     丰勋的发言:我认为这件事不仅是小海的错,而小海的家长也有自己教育的不足之处,不了解情况,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下因热心而“想当然”,因“善意”而“随意”,因“感情”而失去“理性”。错失了一个个教育的契机,从而造成小海逆反心理。俗话说:地狱之路有时是好意铺就的。我希望父母要勇敢承担责任。最后,我提议每个人都将此事的思考和判断写下来,结集成册,复印三份。一份留给班级,一份留给小海,一份留给小海的父母。同时,我给班级空间留言,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通过短信、邮件及空间留言给我交流。

   第二天,我收到很多家长发来的邮件、短信及空间留言。如:小海父母的来信是:丰勋同学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地狱之路有时是好意铺成的”这句话说得好,他使我们理解到紧靠爱心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只有深入了解,加强沟通,才能克服逆反心理,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小静的妈妈的来信是:从这些文稿里我看到的是孩子们一颗颗晶莹闪光的童心,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更离不开父母与孩子的真诚交流。沟通是连结心与心的桥梁,更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可缺少的途径。

    经过此事,我认为孩子们的本性都是美好的、积极的、向上的、有建设性的。都是可以通过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因此,在对孩子评价方面,要将民主和客观摆在首位。以个体想集体辐射,实现人人体验、各个参与,让每个孩子成为班组问题的解决者。

    四、人人都是班组生活的抉择者

    班组生活是学习的主体环境。我有一个愿望就,就是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是能拥有“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求人人能首先成为班组生活的抉择者。

每年开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分组,调整座位。具体分组方案如下:先有6名组长每人挑选一名合作默契的同学为副组长,组员按大家的兴趣、爱好、男女生比例平均分配。然后分ABC三档依次点名,各位同学自由选择各自的小组。首先B组开始点名,首先点到晓华,告诉他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小组,她不敢相信的看着我然后快速的跑到组长柏梳桦的身边,。当叫到第六名同学是,杨晓燕举起手来,我立即问她想选哪个小组,没想到,眼神在两个小组间徘徊的小燕拿不定主意,我说:看样子你还没有想好,请坐下来再想想吧。”在小燕的提示下,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我加快了点名的速度。一时间人影闪动各小组的人员不断增加。就在丰勋的小组即将组建成功时,张世函跑过来说:“老师,虽然我被丰勋选作副组长,不过我还是想去锦涛的小组当一名组员,我觉得我和锦涛在一起学习特别愉快。我告诉世函可以去找同学交换,前提是保证丰勋小组由合适的副组长。没过多久,世涵就满足的站在锦涛小组组员的位置上。很快各个小组组建完毕,我请孩子们说一说对于刚才这件事的想法。多数孩子表示喜欢、新鲜、有趣和满意。这是郭佳瑞站起来轻声说:“其实我想和韩沛然在一个小组,可惜我想加入时,女生已满。我对现在的小组感到满意,我想大家一起努力,为小组争光。”说这话时平时快乐的佳瑞眼睛里一片晶莹。世涵站起来说:“我觉得要敢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才能更好的发挥集体优势,让我们在合作中双赢,在竞争中超越。小艳举起手示意,我让她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她说:“我觉得非常遗憾。本来我有机会选择我满意的小组,可是您第一次请我选时我犹豫了。后来想加入已经来不及了。”......不知不觉中教室中一片沉静。从眼神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各有心意。

我走入孩子们中间,认真的告诉孩子们:“从刚才的这件事中,我想告诉大家6个关键词:1、选择。今天我们选择是座位和合作学习的伙伴,而未来的生活中还会有更多的事情等待。我们要为我们每次的选择负责。2、离别。有很多同学会像今天一样和原来的合作伙伴离别感到难过和不舍。但是加入新的团队会为你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对于未来,你们会发现将要面对不同的离别。和今天的离别相比,我们今天面对的离别将是微不足道。3、珍惜。既然生活中有相聚,就必然会有离别,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珍惜伙伴友情和亲人的亲情,及时把握现在,创造自己的辉煌,才能让离别时洒脱,才不会让离别成为痛苦的借口。4、机会。对于这个词我想小艳的感受会更加深刻。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那么,我们应该努力的提升自我。当机会来临时把握机会,做好准备创造辉煌,机会只能给有准备的人准备。5、争取。当我们不满足身边的安排时,世涵的选择说明了争取的意义。改变现状不仅需要挑战的勇气,更需要放弃的决心。6、适应。有时我们无法改变身边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无法让自己回到所喜欢的过去团队,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融入新的集体。努力让自己喜欢上坐在自己身边的新朋友,也想办法让他们喜欢上自己,在这个新的团队里创造奇迹,这就是适应。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孩子们在新的小组上演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他们在这看似简单的班级生活中演绎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故事,思考着社会生活的大学问。在“合作中双赢,在竞争中超越”已经不是一句空话。通过班组公共生活让学生合作,学会适应,学会竞争,学会超越。让学生在参与中成熟,在参与中成长。同时在班组生活积极的渗透公民意识,让学生在学校的小社会中养成合作共赢,竞争超越的社会习惯,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