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丨一日一诗

 诗书海海 2022-01-09

诗词回顾: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     疑    


①丑奴儿,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③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

    译     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海 海 赏 析  


      这一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1181~1192),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风景如画,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把一首短短的词,写得曲折多变,娓娓动人,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看书的少年时代:那时风华正茂而涉世不深,乐观自信但想法单纯,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地体验。

       词的下片,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地体验。



作 者 简 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