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江汇流之地——贺州市桂岭镇

 千年老藤 2022-01-09

三江汇流之地——

贺州市桂岭镇三水口

桂岭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东北部,总面积610平方公里,距贺州市区70公里,总人口达11万人,居住有汉、瑶、壮等多个民族。这样的人口规模在贺州市内算是相当突出了,桂岭镇是当之无愧的贺州大镇。

文章图片1

上图为:贺州市-桂岭镇方位图

桂岭地区多山,地形条件最好的也就是桂岭盆地了,这个盆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桂岭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三国时期,桂岭就是建兴县治所在地。

文章图片2

上图为:桂岭镇三江汇流-卫星示意图

桂岭盆地有桂岭河、桂东河、西水河在进民村同一位置汇流为桂岭河。这三条河流的汇合处称为“三水口”。

文章图片3

上图为:桂岭镇进民村三水口全景图

三河汇合之后河面开始变宽,古时贺江航运的终点就在三水口,三水口下游几百米的“渡亭”自然村,是因为船泊停留的地方而得名,现今居住在这一带的村民很多都是船家的后代。

文章图片4

上图为:三水口- 罗氏宗祠(1)

桂岭镇三水口村民均为罗姓,村中保存有三开三进的罗氏祖屋,因罗氏的开基祖原籍广东五华县人,属客家民系。所以至今三水口罗氏族民仍然保持着客家人的习俗。

文章图片5

上图为:三水口- 罗氏宗祠(2)

三水口东岸有几块岩石伸入江中,岩石面上生长有几株榕树,夏天,孩童们爬到榕树上,从高高的树枝上跃入河中,即惊险又刺激。

文章图片6

上图为:三水口江边 - 古榕树

桂岭河又称大宁河,历史上曾称贺江、贺水。发源于贺州市开山镇与湖南省江华县的大圩、新圩交界的萌渚岭。向东南流经开山、桂岭等乡镇,此段称为桂岭河,后流经大宁等乡镇,于贺街镇大鸭村浮山汇入贺江。全长99公里,流域面积2470平方公里。

桂东河是桂岭河的支流,又称金山河,发源于桂岭镇金子山,由北向南流经天堂、金山、大庆、双凤、竹园、梅江等村,于进民村三水口汇入桂岭河, 河长约20公里。

西水河也称弓山江,发源于桂岭镇尖山, 由南向北流经公平、西山、兴德、桐木、英民等村,于进民村三水口汇入桂岭河, 河长约18公里。

文章图片7

上图为:桂岭河 - 渡亭码头

桂岭镇的地理位置独特,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桂岭镇历史悠久,是驰名桂东的千年古镇。境内有2000多年历史的“潇贺古道”。

上图为:五岭古道-卫星示意图

秦朝时期在岭南古道的基础上,扩修了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江的水、陆路通道,世称潇贺古道。潇贺古道从湖南道州出发,经江华自治县、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的桂岭镇,与桂岭河相连,在临贺故城(今贺州市贺街镇)汇入贺江。

文章图片9

上图为:潇贺古道(东线)示意图

潇贺古道分东西两路,东线北起湖南江华县水口镇,经白茫营进入广西壕界,再由开山镇经七里坳翻越桂岭山脉进入桂岭盆地,达到桂岭镇英明村的井头寨渡亭码头后转入贺江水路。

文章图片10

上图为:潇贺古道现存遗迹

文章图片11

上图为:潇贺古道通行示意图

潇贺古道到贺江后走水道向东通珠江,进广州,联通大海;向西通大西南,经过北流江、南流江与我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合浦港连成一体,完成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桂岭镇无疑是古道上的重要中转点。

文章图片12

上图为:桂岭镇的潇贺古道遗迹

桂岭镇还曾经留下红军足迹。1931年,邓小平等率红七军东进中央苏区,曾沿潇贺古道进入桂岭,并在桂岭张公庙驻扎整编3日,这就是著名的“红七军桂岭整编”。

文章图片13

上图为:桂岭镇张公庙红七军整编遗址

闻名中外的古道赋予了桂岭镇悠久的历史人文积淀,使得这里有过很多文化典故,同时也打开了境内丰富自然资源的外运通道。桂岭,因此不再荒僻,独具特色

文章图片14

上图为:桂岭古镇俯瞰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