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接机遇与挑战探索开拓新市场物业企业参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地理卢先生 2022-01-09

一、伴随着政府机构的体制转轨和企事业单位的改制,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后勤社会化,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后勤工作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表现为纯行政的管理体制、福利性的供给服务方式以及人、财、物等资源的按计划配置。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师生员工对服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这种后勤管理模式不仅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严重阻碍因素。当前一场皆在打破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瓶颈”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其目标就是要实现后勤与社会接轨,按照校园经济特点,根据校园消费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以政府、学校投资为主,吸纳社会行业参加,实现行业重组,形成服务的互通,由独立的服务企业来提供后勤相应的配套服务。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当前条件下克服高校面临的瓶颈制约、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因此必须全面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利用社会力量解决高校后勤问题。进入新世纪,加速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我国新世纪之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良好。三是后勤社会化服务的市场需求旺盛。四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形成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五是近年来的改革实践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李岚清同志在讲话中还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表面上看是单项改革,实际上涉及很多方面,政策性很强,实践要求很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靠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是完成不了的,必须加强政府、学校及有关企业之间的配合。

从高校后勤社会化中我们看到了整个社会改革的发展态势,它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变革没有社会整体系统的调整和适应都是不行的。人们看到了高校后勤改革的框架使学校后勤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后勤服务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后勤管理体制由事业变为企业;后勤管理人员由学校人变为社会人;同时由学校独占的一部分社会资源通过重组和发展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对于社会企业来说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抓住机遇,在高校后勤改革中找准方向及时切入,同样高校借助社会企业的综合实力,高起点地参与到社会之中,才能起到推动变革步伐的作用。

二、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面对机遇要敢于在最大范围内介入竞争,而且要具有在某个领域内的最强竞争优势,只有利用这种竞争优势才能由点到面,取得规模收益递增效应,才能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物业管理行业本身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就有其自身的特点:服务范围广、涉及项目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业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深化,业主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事项和内容由简单基本的房屋维修、清洁卫生、园林绿化、安全护卫等拓展到了家政服务、社区文化、商业代理、网络服务等,力求满足业主从办公、学习、环境到居家生活、邻里交往、文体活动等系列需求,物业管理企业已经有了从容的心态面对市场的浪潮,在经过整个行业20年的经验积累之后,物业管理企业已经走向了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法制化的发展方向。

三、高校后勤与物业管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的地方,成熟的物业管理行业参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顺应双方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物业管理公司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在高校后勤服务中寻找切入点,通过市场化运行、契约方式控制服务质量和价格,为高校提供后勤保障,这种模式不仅是可以完全实现后勤与学校彻底分离,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而且也是物业管理行业开拓新的领域的契机。

在这场深刻地社会变革中,这种创新的后勤管理模式不论是对高校还是对物业管理公司来说都是挑战和机遇。作为物业管理公司,要参与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必须首先认真研究分析高校消费市场,重新认识和确定物业管理公司在这一市场中的经营发展策略和规划,利用物业管理公司自身的优势在高校后勤服务中寻找切入点,这是实现改革成功的关键。

高校后勤拥有庞大和稳定的消费市场,但由于过去后勤一直依托高校扶持、实行福利性服务,后勤本身的经济实力薄弱。同时高校的需求又具有多样性,高校在选择后勤服务企业时,不仅仅靠合同来维系商业关系,企业除了要提供直接满足学校后勤需要的服务,还要不断地开发一些潜在的、隐含的需求,培育校园消费市场、满足未来的需求。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有其不同于其他消费市场的明显特征,对高校所提供的后勤服务要围绕高校培养人才的这个中心,满足高校教育人、培养人的需要。这些需求的多样性必然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在提供服务时,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多种经营、增加服务项目和范围,以优质服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果忽视任何一方,都无法满足高校后勤需求的多样性。

四、高校与物业管理公司在这场变革中是互动发展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高校后勤社会化能否真正成功,取决于社会的参与程度和社会整体改革是否成功。高校将具有实力和前途的社会企业吸引近来,彻底改变后勤的管理运行机制,让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科学合理的组合,减轻高校的长期负担,使学校能集中精力、财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主体工作中去,加快了高校的发展。社会企业参与高校后勤改革不单纯是企业规模的扩大,高校后勤系统的全面开放带来的是竞争机制在各个领域里的实施,社会企业只有利用人才、资金、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上的优势来占领校园市场并且在这一市场中不断地挖潜,高校后勤与社会大后勤存在共性,但还有其个性,那就是它的服务对象始终是师生,企业只有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参与社会大后勤的竞争。有竞争才能有发展,企业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对社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随着社会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参与高校后勤改革的过程中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所以说高校和社会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五、在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物业管理公司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

1、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从后勤的人事、设施、设备、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人事管理上,应实行“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和实行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新的工资制度。

2、在经费管理上,高校后勤服务应从无偿或部分有偿服务,转变为有偿服务,实现后勤经费的“拨改付”,学院从甲方的角度对企业的服务做出评价,然后按照一定的服务标准付费,企业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获得相应的报酬,以此激励后勤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后勤服务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这样有助于激发企业努力工作,自觉提高竞争能力,优化服务质量,为自己的生存不断寻找新的服务机遇。

3、在资产处理方面,要明确学校对后勤资产的所有权,企业享有资产的使用权。为了降低服务成本,保持物价和服务价格的稳定,从而给师生员工提供比市场价格低的优质服务,学校后勤服务设施、设备应全面推行分类租赁给企业的政策。

六、在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物业管理公司应当突出做好的几项工作。

1、首先要处理好后勤人员的转化问题。要实现后勤人员互相交流和重新组合,要将原有的后勤管理人员培养成具备市场竞争意识、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行业的生产技能等基本素质的现代企业的劳动者。

2、后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注重服务规范和相应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制订相应的人员聘用、管理和奖惩、晋升制度,要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和定期培训制度,通过制订严格、规范的各项制度,使每位员工职责明确,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要制订规范的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逐步形成体现教育特色的经济核算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系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有利于组织的顺畅运行。

3、高校后勤企业与社会企业的一个很大区别是它是微利运转,首先追求的是师生利益的最大化,企业所提供给学校师生的后勤保障服务价格一般要低于市场的平均价格,要体现出高校后勤服务高效、优质、低价的这一特性,一是取决于学校对企业的优惠政策,二是要依靠政府部门出台的对校内服务部分的免税政策。而企业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要注重着力培养不断扩大的校园消费群体,开发、培育这一市场,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1年6月28日我公司与北京物资学院签订了后勤管理服务委托合同,接管了物资学院的餐饮服务、学生公寓、教学设施服务、商业零售、校园保洁绿化、维修服务、交通运输、通讯服务、幼儿园、家属区物业管理、医疗服务等后勤服务项目。这标志着以一个成熟的物业管理公司为基础通过为高校提供后勤保障,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载体之一,承接一些规模较小学校的后勤服务管理,进行跨校后勤集团的尝试的开始。

在我们这种模式运行当中首先第一项工作就是揭示出后勤的真实状况。最好的办法是做一次企业诊断,彻底搞清楚组织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哪些过程已不再有效,哪些部门最有影响力,推动企业运作的关键系统是什么,哪些共有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构成企业存在的基础?只要深入探索,把这些问题的回答集中在一起,便可描绘出一副企业到底如何运作的图画。

经过详尽的准备工作之后,我公司在与物资学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基础上,将发展策略定位在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的服务,笃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凭借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舒适、服务周到、经营有序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氛围。为此,我们提出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方针:

人事:规范分离,减员增效;资产:产权明晰,资产保值;经费:收费服务,减轻负担;管理:建章立制,形成竞争;经营:规范运作,规模经营;服务:以人为本,快捷规范。

在参与高校后勤改革当中我们没有太多的理论,有的只是来自企业的实践和通过对实践的观察所做的思考和分析。

一个成功的托管模式不仅是将各个技术方面合并到一起,而是要将两个组织的不同文化合并在一起。对于长期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后勤职工,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与企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如何在有明显差异的两个不同文化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是我们接管成功的关键。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要使两种文化融洽的合并,最好办法就是与后勤职工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完成一些以前不能完成的成果。首先,一旦签约完成后就要实施周密的前期接管计划。这一计划中要祥尽地列出近期应该做些什么,诸如组织结构如何形成、人员如何安排、必要的财务程序等,这一计划要制造出紧迫感、挑战感和兴奋感,要促使管理队伍充满热情和能量来立即行动,从而避免因混合各种复杂心情在内而导致管理瘫痪。其次,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再交流。

与后勤职工的第一次见面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交流,在这次见面会上我们分析了学院后勤管理中有哪些需要继续发扬的好的方面,还有哪些存在潜在发展的领域,以及我们企业将带来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明确了这种创新的后勤改革模式意味着什么——责任、挑战、新的标准与奖惩。初次的交流给双方带来了交换看法和感受的机会,为使交流能在组织内部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如组织员工到企业参观、培训、简报、聚会、会议等等。最后,要密切关注各种会产生分歧的因素。任何一个改革都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在我们参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多地考虑到了会发生哪些问题并确定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则。

在接管后勤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做好现有后勤职工的安置工作,以及接收学校的分流人员的工作,解决好这些人员的后顾之忧,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也关系到后勤保障的稳定性。在这一方面我们严格按照政府的指导性标准,积极与学院配合用足用好各项政策。

坚持实事求是是后勤改革成功的基本保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高校后勤现状,其中包括设备设施状况、人员情况、工作流程、经营状况等,之后根据企业运行模式和高校后勤的特点,制定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方案,不能单纯考虑运行模式,要在市场化运作基础上兼顾高校后勤服务的特殊性;全面接管后勤服务项目对管理也是一种考验,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应采取的是整体推进、分项实施的原则,控制整体工作的节奏,以利于改革的平稳过渡。

处理好高校与后勤职工、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是后勤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物业管理公司、后勤职工与高校这三方是改革利益的共同体,正确处理好三方关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首先后勤职工对高校不能再有依赖意识,物业管理公司只有提高服务质量,主动为高校服务,高校提出的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必须要做到,高校没有提出的,凡是对广大师生有利的事,物业管理公司都要做好。只有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项目和范围,才能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从而赢得市场,发掘物业管理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以利于高校后勤步入良性循环,解决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样,高校也要建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在改革初期要对物业管理公司予以支持,不能教条地使用双重标准,主动淡化福利型消费观念,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校内消费环境。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步伐的深入,我们将以勤勉、科学、创新、求实的精神,不断学习、研究、总结和探索物业管理行业参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诸多问题,努力开拓物业管理在高校后勤领域的市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