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

 常敏毅 2022-01-09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
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叔本华(德国哲学家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乐天)在白发苍苍的晚年,以自己心身俱衰的实际感受,写下了题为《咏老》五言律诗,赠送给同龄老友刘禹锡(梦得),全诗写道:

  •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白居易(772年-846年)

而这位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回复的诗,却不像白居易这样消沉,他在《酬乐天咏老见示诗》中雄奇奔放地吟唱道: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桑、榆是二个星座名,位于西方。“日在桑榆”,比喻天色已晚,后来人们常常以此比喻人的晚年。刘禹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说太阳到了桑、榆之间就快落了,它发出了的霞光一样可以映红天空。

是的,在我国古代,象刘禹锡这样晚年依然璀璨的人,在历史上的确实不少。

刘禹锡(772842年)

宋时,皇帝登殿前要有殿前仪仗队护驾,左右各一排。名曰“峨眉班”。其领队的张土逊,当时己80余岁,鬓发尽白,但每次朝会,他都参加,主持“峨眉班”的一切活动,他步履轻健,拜跪轻利,毫不逊色。

宋仁宗非常赞赏这位老人,封他为邓国公,一些要事也常常请他来商讨。为了表彰他“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状态,宋仁宗曾当百官之面,亲笔书写“千岁”的大字横幅赐给张士逊,祝他老当益壮,寿比南山。

张士逊深受感动,竟放开喉咙,高唱了一首豪迈的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一时京城内外传为美谈。

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叫陆云从的人,参加了广东的举人考试,并以很好的成绩通过了会考,由皇帝亲自下诏赐其为举人。

一个举人为何要由皇帝亲自下诏?原来陆云从当时己是102岁的老人了。第二年,他又参加北京的大考,又获得较好的成绩。道光皇帝亲自授给他国子监司业衙职务(教育部的官员)。消息传出,“京师哄然,咸往观之:貌如60许人,耳聪目明,步履甚疾。”

清朝梁章钜的《归田琐记》中还记载了一位类似陆云从的老人。他叫沈旧愚 ,生于明代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其晚年经历概略如下:

66岁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参加省考,中。
67岁 参加会考,又中。
70岁 被授编修书刊的官员。
71岁 参加大考,以二等成绩,晋升侍讲学士。
72岁 到湖北,任省试主考官。
75岁 晋升为礼部侍郎。
76岁 为全国会考总裁。
77岁 患噎膈症回乡休养治疗。
79岁 身体好转,进京祝寿。
85岁 皇帝出游,迎驾于清江。
98岁(1696年),逝世。
        
请看,一个老人,晚年犹在不断学习、进取中,66岁还参加全省会考,76岁竟然担任了大清朝全境的会考总监。而且他还和中医一向视为疑难病症的“噎膈”“搏斗”长达20年之久,不能不说是个意志坚强的老人,是个“为霞尚满天”的老人。

英国有句谚语:“太阳平等地照耀着一切 ”。而寿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可能是平等的,关键取决于你自己。前苏联医学博士兹马诺夫斯有一个著名的健康和长寿公式:


就是说,你的寿命和健康和你的情绪稳定、运动、合理而适当的饮食成正比;和懒惰成性、酒烟成瘾成反比。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事在人为。

其中心情愉悦最重要。报载巴基斯坦老农民伊拉哥在1982年已经159岁了,经常放声高唱古老的早已被人们遗忘的民歌;俄罗斯阿哈兹“长寿者民族歌舞团”,有很多一百多岁的老人还经常登台载歌载舞。

其次是运动,运动给人带来的好处自不待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说得最好:“不动成罴卧,微劳学鸟伸。”这无疑也是这位寿高85岁文学家的养生之道。

与此相反, 缩短寿命的因素首推懒惰,正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
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长寿者的饮食一般都有节制,但并不偏食。如上海104岁的奂凤池老人,一日三餐,定量定时,每顿一碗米饭或粥,吃菜没什么忌讳,常吃红烧肉。哈尔滨长寿老人陈纪德也是如此,早晨一怀牛奶,中午四两高梁米饭,晚间吃些米粥、馒头。从不偏食和忌口,鱼、肉、禽蛋、果蔬,样样都吃。

俄罗斯95岁的寿星马列耶夫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为了活得长久,应该多做工作。劳动,这是生命的主要源泉。

如果人人都如此,那么辛弃疾当年写的《感皇恩·七十古来稀》词中的话:“人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更看一百岁,人难老”,便将成为现实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