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陵墓发掘趣闻:当考古史人员打开棺椁时,眼前情形他们无法解释

 丘山三也君 2022-01-09

明定陵是明代有名的帝王陵墓。这里埋葬着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钧(年号万历)和他的皇后孝端、孝靖。当然,明定陵之所以在后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不仅是万历皇帝的功劳,也是传说中“北斗七星”的葬礼的功劳。

1956年5月,我国政府正式发掘明定陵,第二年,考古发掘队发现了地下玄宫,并在这里发现了万历皇帝的棺材。由于历史上的明定陵曾多次盗墓,地宫的设施和文物的一部分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1958年,中国向世界公开了信息。“明十三陵中,定陵已经开放… …明的第十三位皇帝朱‖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尸体腐烂,骨骼整齐,头发柔软有光。骨头周围塞满了无数金银玉器和数百只罗丝织锦… …”一经发表,国内外无数羡慕的目光和赞誉之声油然而生。

但是,前一段时间,考古学家打开万历皇帝的棺材时,突然对眼前的场景感到惊讶。

图片

尸体被发现时,记载着“仰面用右手支撑脸颊”。这种奇怪的姿势让考古发掘团队非常困惑,他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这必然代表着某种意义,这是肯定的。

现在,距离首次被发掘已经过了半个世纪,考古界还没有准确的说明。之后,一位学者王秀玲发表论文,详细说明万历皇帝为什么在死前改变了态度。她认为这是古代皇帝的一种葬礼。也就是说,身体躺着,双脚有点弯曲,看起来像睡着了一样。这个葬礼被称为“北斗七星”。

图片

众所周知,明定陵位于十三陵内,其建设规模接近永陵,仅次于长陵。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人员,着手挖掘明定陵。这次发掘对后世很重要,有助于揭示明代尘封的历史。

因为定陵是地下建造的,所以明室没有选择容易腐烂的木质结构,都是用石材建造大殿。万历皇帝的棺材放在后殿,他的皇后棺材分布在两侧,仿照生前陪护的左右。简单来说,后殿是最重要的地方,中殿是空间最大的区域,其他区域形成拱势将棺材保护在其中。

关于这座墓的考古,最引人注目的是明代帝王遗体的奇怪样子,不是吗?当时,尸体腐烂,看起来就像在呼吸天空,只有骨架勉强支撑着,但却保持了人类的形状。

从整体形状来看,万历皇帝脸朝上,头靠右,右臂也向上弯曲,直到手放在头的右侧。左臂正好相反,整体下垂,有点弯曲,手里握着念珠。关于下半身,右腿呈稍微弯曲的形状,左腿像往常一样伸直,双腿不齐。

侧是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她们俩也同样有葬礼。

但是,关于规格和规格,还是和明神宗有差异的。两人都向右侧身,孝端皇后左臂伸得正常,手停在腰部,双脚交叉,左脚在上,右脚在下。孝靖的葬礼是另一回事,她右手臂向上弯曲,然后把手放在头上,下肢弯曲。

王秀玲据此推断万历皇帝原来的葬礼是侧卧的。如果正常躺着,尸体即使受到外部干扰,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动。侧睡的话,外界的小碰撞可能会影响尸体的形状。简单来说,我们第一次看到的万历皇帝遗体的姿势,并不是埋葬时存在的。

万历皇帝本来的葬礼应该和孝端皇后很像,但是据推测,之所以发生变动,可能是因为棺材受到外部的力量,原本躺在右侧的尸体向左倒下,最终左腿呈伸直状。当然,万历皇帝的棺材是否相撞,光靠预想是没有说服力的。

我们调查了这段历史文献,确认了实际上发生了冲突。根据《秦昌实录》年的记载,埋葬万历皇帝和孝端皇后时,两口棺材被人力运到离首都很远的山中帝陵,相距100多里。动员工人约八千人,轮流抬棺材,期间绳子断了好几次。

然后,抬着棺材去巩华城的时候,突然,用来运棺材的木棍突然断了,棺材的一角被钉在地上。这样,棺材落地时,里面原本侧身睡觉的万历皇帝的遗体发生了姿势的变化,最终很可能举行了与其他两位皇后不同的葬礼。

古代帝王陵墓的选址,总是讲究风水玄学和天象的命运。像明代帝王陵园一样,位置和结构布局都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熟知的“北斗七星”因指向北方而闻名,位于夜空的正中央。据古代星宿记载,“北斗七星”属于紫微星垣。

古人认为,通过看星星可以分辨吉凶,紫微星垣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也被称为“帝星”。因此,皇帝死后,举行“北斗七星”的葬礼,期待着死后返回帝星。在封建时代,所有皇帝都认为自己是天子的生命,是上界的人。

据此,后来发展成了“真龙天子”、“天人合一”等语言。

面对皇帝,很多人非常信服天象。如果出现了凶恶的大象,皇帝们会自我反省,寻找自己身体不够。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皇帝们把死亡看成是“回归”,认为人类的统治期限到了。就像万历皇帝的葬礼一样,是为了死后返回北斗七星。

图片

大明王朝的创始人朱元璋在建造陵墓孝陵时,其主要的地面建筑参考了北斗星像的布局。明陵的地下玄宫仿照皇宫的布局,同样与天象有关。古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事故死如生业,生前拥有的一切都可以带到另一个世界。

他们相信有生之年如何生存,死后也不后悔变化。秦始皇陵这样的地下宫殿是模仿秦咸阳城的构造建造的,秦始皇的意图很明显,希望死后也能统治大秦江山,永不消失。当然,从科学上看,古人的这种观念属于封建迷信。但是,仔细想想,似乎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生命本身充满了神秘,用现在的科学无法解释。我们只能以中立的态度看这件事。现在,明朝众多帝王陵墓中,只有明神宗的陵墓被发掘出来,其他皇帝都维持着原有的状态。有专家推测,剩下的明代帝王陵墓很可能是从明太祖那里选择了这样的埋葬仪式。

历史记录表明,万历皇帝十岁继位,独揽大权。但是,在父爱缺失的情况下,万历皇帝的成长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无聊的。特别是他当政时,总是受到朝中大臣的干扰,万历皇帝非常烦躁。在这痛苦的时间里,一个女人出现改变了这个现状。她是郑贵妃。

郑贵妃深知万历皇帝的心,总是解决其烦恼,增添乐趣。时间一长,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之后,他试图将皇位传给郑贵妃的儿子,这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根据历代祖先制,自古流传至今,但万历皇帝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但是,因此,万历皇帝对满朝的官员不满,冷嘲热讽。他在位48年,30年在后宫,剩下的近20年他隐居外地,拒绝见到任何臣子。再说明陵,万历皇帝建造这座陵的时候,年仅21岁。前后6年间,消费白银800万辆,居当时明朝两年农业税之首。

图片

陵前期修好了,万历皇帝来过这里看过,之后回到宫殿,从此再也没出来过。

从性格来看,万历皇帝是典型的消极主义者。自叙位受挫以来,他一直抱着悲观厌世的心情,身处隐居的这一时期。万历皇帝更是拒绝理政,有自暴自弃之感。这样,万历皇帝在消极的状态中,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公元1620年,万历皇帝因病去世,孝端皇后也在这一年去世。

之后,两人被埋葬在定陵。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孝靖皇后已经死了9年,明室为了让夫妇三人在地下重逢,特别把孝靖皇后的棺材搬到了定陵。但是,郑贵妃很遗憾,在万历皇帝去世之前,希望郑贵妃死后能和自己一起埋葬,留下了遗命。

但是,明朝官员因郑贵妃谄媚献媚,感到红颜祸水,没有按照神宗的遗命将其埋葬在定陵。

图片

建国后考古学家发掘明定陵,出土文物约3000多件。除了部分祭祀礼仪外,其余都是万历皇帝和皇后生前的用品。综上所述,古人认为死后也能像生前一样生活。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夫妻联合葬礼和日常用品陪葬的习惯。

因此,明定陵历史上几次被盗,内部许多文物受损,一些文物风化。尽管如此,在这次发掘中,依然有很大的收获。就像在万历皇帝的棺材里发现了缝有150根金线的金冠一样,制作工艺极其精细。玄殿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四个皇后金冠,又称龙凤冠,一个个镶嵌着金、宝石、翡翠,奢华高贵。

当然,定陵中最多的文物是丝织品。迄今为止,我国在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过这么多古代丝织品。这些丝织品埋在地下几百年了,但依然鲜艳,好像全新一样。其中,尤以皇帝的斜纹织十二章袈裟服和皇后的罗地挂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由此可见,明朝时期的手工艺成果非凡。

但是,在1966年的“动乱”期间,定陵被强烈批评为“牛、鬼、蛇、神”,从此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骨灰被完全摧毁。并且,由于当时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不强,以及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这里主要指“大动乱”和“破四旧”〕,最终导致定陵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迅速风化。

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

现在,明定陵已经成为北京和中国有名的观光地之一,所有来参观的游客都会惊讶于这个布设了北斗七星的皇陵。置身其中,就会感受到过去的历史是如此亲近。无论是万历皇帝一生的故事,还是大明王朝的兴衰成败,留给后世的终究只是感叹。

参考资料:

【《不主动发掘帝陵,是看到60年前发掘明定陵的悲剧》、《明定陵万历皇帝地下玄宫打开过程实录》、《明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明实录神宗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