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六期《本地话(龙海)》

 风吟楼 2022-01-10

   2021/12/7

图片

词语

登于2021/12/7《闽南日报·文化走廊》:

图片

图片

这便于阅读,附原稿于下:

福河 “疍哥” “豛翗”

龙海区榜山镇九龙江边有一社,名“福河”,却叫作“豖殳 多羽”(dɑk阳去 ɡo上声)。

《漳州掌故》(海风出版社1995·9·8 第一版)的《福河与豖殳

多羽》一文中写道:清朝时,这社请来一老秀才当塾师。这塾师在收束修时,发现夹有“呆儿钱”,即劣质的铜钱,要求家长给换。家长说:“不要紧,埠头钱埠头用嘛。”塾师有气,于是教学生,把“福”写作“豖殳”。年底,贴门神,那横披的“自求多福”,学生写都写为“自求多豖殳”。“豖殳”意谓“不顺利”。家长们纷纷责问塾师,塾师说:“埠头字埠头用嘛!你们'福河’不是叫作'豖殳 多羽’吗?”。

该文说,“豖殳 多羽”是“疍哥”的转音。

文中接着写道: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傅依凌考据,汉武帝为平定闽越族的叛乱,下令将其迁江淮地区。其中有部分逃脱,上山为畲,下海为疍。疍以船为家,生活水上,本地人称为“疍哥”。

福河这地方,原为一港湾,“疍哥”常在这里泊船。后由于淤积,这港湾成了陆地,疍哥于是在此盖房子居住,地名也就叫作“疍哥”。久后,音讹为“豖殳 多羽”。

“豖殳 多羽”,本地意谓 “别扭麻烦”,这自然“不顺利”。

查古今汉语,无“豖殳 多羽”二字,是土造的。

到底是哪二字呢?

《汉语大词典》,释“疙瘩”(ɡē· dɑ),一义为“麻烦;别扭”。如《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说到他娶王太太的这些疙瘩事,杜慎卿大笑起来。”

本地闽南方言,“疙瘩”词序相反为“瘩疙”( dɑk阳去 ɡo上声),义同。这种词序相反而义同的,本地闽南方言不为少见,如“台风”闽南话说作“风台”、“嘈杂”说作“杂嘈”、“仔细”说作“细仔”等。

 如此,土造的“豖殳 多羽”应正为“瘩疙”,不仅词义准确,且也几音同。

而今,“福河”这社,本地闽南话仍称之为“瘩疙”。不过,如果说旧时“福河”曾“豖殳 多羽”,现已不再,正顺利为农村振兴而前行。

同音代替──闽南方言的痼疾(续)

首页 > 厦门日报 > 20210722

闽南话本

惦惦呷三碗公

三点水

2021-07-22 00:00来源:厦门日报


  
闽南话中,“惦惦”用来形容一个人沉静,“碗公”即大海碗。俗语“惦惦呷三碗公”的字面意思是安安静静就吃了三大碗,常用来形容真正厉害的人,从不到处张扬,总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就把大事给办成了。
  人如此,事亦然。比如,中国高铁,在一代代高铁人的不懈努力下,从曾经的“无名小卒”,到如今形成中国特有的智能高铁设计、建造到运营的全产业链全套顶尖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用实力诠释了“惦惦呷三碗公”的深刻内涵。

责任编辑:陈培章

按:

三点水先生的“惦惦呷三碗公”,查无“惦惦”这词。再说“惦”义为“挂念”,并无“沉静”的意思。

这是(想当然)同音代替,应正为“沉沉”。

“沈沈”一义“形容寂静无声”。柳宗元《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沈沈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李商隐《河内》诗:“鼍鼓沈沈虬水咽,秦丝不上蛮丝绝。”

“沈”今作“沉”。

本地闽南话,“沉沉”(diɑn阴入 diɑn阴去) ,义同。如:“里面沉沉,听无半声。”“我沉沉,只是听,无讲什么。”

又“呷”,义为“喝”,并不是“吃”。若要音近,则是“嘎”。

再“碗公”不对。闽南话,“海碗”(特别大的碗)叫“碗䭈”(w ã阴平  ɡian阳平),详见李竹深先生《漳言字訄·碗䭈》,不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