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二十四史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2-01-10

藻耀而高翔文笔之鸣凤

——《贺新郎·读史》赏析

张贻玖

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是他诗词创作中别具一格的作品。这是一首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才华、历史学家的渊博、理论家的思辨发出的歌。它风骨雄健,气盖今古。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伟大的中国革命造就了毛泽东这样一位巨人。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是一位叱咤世界风云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他写下数以百万字的理论、政论著作,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深入人心,广为流传。他以丰富的革命斗争经历为素材写下的一首首诗词,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给人以精神的鼓舞、美的享受,为众多的人所喜爱,诗名远扬海外。毛泽东的历史知识渊博,被称为“不是历史学家,胜似历史学家”。他虽然没有史学专著问世,但在许多著作中,都有有关历史的精辟论述。他一生热爱历史、勤奋读史的精神,同样十分感人。

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始终锲而不舍地广泛涉猎各种历史典籍,既读正史,又读野史、稗史、历史小说。一部三千多卷、四千多万字的“二十四史”,他以非凡的毅力和刻苦精神,几乎全部通读过,有的卷册还反复多次阅读。临终前一年,他重病在身,还“一阅”“再阅”地读《晋书》。

毛泽东读史与时代共呼吸,他对历史上朝代更替的成败得失、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战略战术的攻守进退、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等等,或褒或贬,或赞或叹,写下大量感情色彩浓郁的读史批注。特别是他要求全党,自己更率先垂范,批判地继承优秀的历史遗产,古为今用地为现实斗争服务。如他汲取历代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建军中注意克服流寇主义;批发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史论,作为整风文献,教育全党要把李自成胜利后骄傲导致失败的教训,“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像三国时的郭嘉那样“多谋善断”,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不要主观主义的少谋武断;他还推荐大家读《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用意深长地指出:“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各方面的展现是举不胜举的。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1964年毛泽东写作《贺新郎·读史》这首词时,全部工余时间都在专注地读《史记》和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但从《贺新郎·读史》全篇内容看,这两部史书却似乎只是他写作此词的引发点。《贺新郎·读史》一词应视为毛泽东终生读史的立场、观点、心境、情感,所思、所想的一个缩影。它是毛泽东用诗的语言写成的史学专著,用如椽史笔写出的光辉诗篇。贯穿全篇的深邃哲理则是:劳动创造人类的观点、阶级斗争的观点、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动力的观点。也可以说,《贺新郎·读史》是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诗化。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一词分上、下两阕。上阕用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勾画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下阕揭露了几千年剥削阶级统治和愚弄人民的所谓“神圣”,讴歌了被旧史学家贬为“盗”“匪”的农民起义领袖们。全词高屋建瓴,贯今通古,其气魄和意境都是前无古人的。

先看上阕。地老天荒,世界上经过多少艰苦剧烈的演变进化,由猿产生了人类。诗人毛泽东用“揖别”两个字,举重若轻地道出其中的区分别,手笔奇特而幽默。人类与自然界斗争的历史漫长,仅从出土文物考察,可歌可泣的事迹数说不完。毛泽东披沙拣金,几百万年的石器时代,仅撷取“几个石头磨过”这一场景;几千年的铜器铁器时代,只采用“铜铁炉中翻火焰”的画面。诗人旨在为劳动创造世界而歌颂,寥寥两笔,其意自明,其情尽在言外。斗转星移,岁月悠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出现了阶级社会。

毛泽东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战争。毛泽东点化运用唐人诗句,以“人世难逢开口笑”说明阶级社会中和平的短暂。以“上疆场彼此弯弓月”的形象,刻画战争这个人类相互残杀的怪物。面对这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诗人沉重地感叹:“流遍了,郊原血。”看,阶级社会的历史原本是用血写成的!

再看下阕。人类的历史绵绵不绝,人们终其一生都读不完这部长编。“头飞雪”是浪漫主义的夸张,含有人生苦短,很快白了头的意思。尽管史书浩繁,真正值得记住的只是“几行陈迹”而已。

这里且作一题外注解。毛泽东曾说:“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野史也大半是假的。可是你不能因为它假的多,就自己来搞一套历史,不读了,那是形而上学,是傻子。”毛泽东并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全盘否定历史,“大半是假的”,“假的多”,似乎系指旧史学家对帝王将相歌功颂德,过多的溢美之词而言。“斑斑点点”当属这类芜杂。所以词中接下去写道,“五帝三皇”那些统治者们的“神圣事”是骗人的;真正主宰历史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诬蔑为“盗”“匪”的人。跖,春秋末期鲁国人;庄,战国时期楚国人;陈王即陈胜,秦朝人。他们都是敢于反抗统治阶级的勇士、农民起义的领袖。“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是诗人倾注深情塑造的英雄形象。毛泽东高度评价陈胜及其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他读《史记·陈涉世家》,对陈胜不信天命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以及陈胜爱护士兵等记载处,都十分重视地加以圈画,对陈胜的失败,批注有“二误”。他还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秦的暴政,完全是正义的。这次战争掀开了我国封建社会中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的序幕,在历史上有很大意义。”毛泽东赋词讴歌这些英雄人物的业绩,把被旧史学家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

全词结尾,诗人豪迈地高唱:“歌未竟,东方白。”暗喻: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数不清,英雄的赞歌唱不完。如今,中国这片东方大国的土地上,黑暗的封建统治已经结束,人民迎来了当家做主的黎明。

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是理论思维与形象思维辩证统一的典范。他多次重申“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一重要的创作原则,并认为“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所以读宋诗“味同嚼蜡”。毛泽东遵循形象思维的规律,以一位伟大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胸怀和激情,在掌握大量史料、丰富历史知识这一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究、选择综合、抽象概括,从而创造出各个历史阶段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景象,寓理论思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于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读起来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中典型的艺术形象魅力,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首词仅有一百多字,它像大写意的中国画,着墨不多,挥洒自如,意境、情趣、神韵具备。它把人们带进滚滚流动的历史长河,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先民们艰苦地凿石为器,在莽莽丛林中与洪水猛兽拼搏;熊熊炉火边,祖先们用灵巧的双手,锻铸出斧、犁、鼎、彝;古战场王朝更迭的流血厮杀,奴隶们起义的呐喊……巨人毛泽东俯瞰全景,热情奔放、铿锵有力地朗诵着解说词。

古往今来,中国古典诗词中咏史、怀古的佳作如林。刘禹锡赞扬王濬破吴立功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被大诗人白居易称誉为获“骊龙”之珠,众所不及的作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词的发展史上成为豪放派的璀璨明珠。它们或咏一人,或凭吊一事;或从细微处切入,或从空间放开。但像毛泽东《贺新郎·读史》这样的取材,这样的格调,这样的气势却绝无仅有。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说:“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当之无愧。

谁能写出《贺新郎·读史》这样雄伟的诗篇?惟有毛泽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