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海泛舟录之四

 星河岁月 2022-01-10

各位亲,腾讯的算法最近变了,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将本公众号设为星标、或者点“在看”,这样的话,腾讯推定你喜欢我的文字,以后腾讯会把我的新文章第一时间推送给你。如果你没把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或者每次读完文章不点赞、也不点“在看”,那么腾讯就推定你不喜欢我的文字,往后我每次发文章,腾讯都会晚几个小时、晚一天向你推送,甚至完全收不到。当然,还没有关注的赶紧关注哦!

说来惭愧,四大名著我竟没有读齐。小时候没有机会读到《西游记》、《水浒传》,大了后就不想读了。《西游记》嫌它拖沓重复,《水浒传》嫌它语言粗俗。这两本书,尽管很多故事耳熟能详,终没有细细研读,我之不能成大器,与这口味偏重,大约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好像是因为初三语文老师的极力推荐,《红楼梦》成了我高中时梦寐以求的一本书。我读的是农村高中,优秀学生都进城读书了。班上竟没有一个读过《红楼梦》,也没有一个人有。高一时我托很多人借,借不着。有人女同学,和我好,有过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她说她家有。有一天正在上早自习,我坐在窗口读书,她走过去(我和她不同班),将一本书放在窗台上。拿来看时,“红楼梦”三个字赫然在目。翻开来,里面还夹有一张纸条,说哪天有个女同学生日,约我一起去。我的心怦怦一阵狂跳。    

但那书并不是真正的《红楼梦》,而是电视剧《红楼梦》的剧本,36回,压缩版的。写得相当不错,读来有滋有味。 高三时终于自己买了一套,岳麓版的,上下两册,红封皮,寥寥数笔的人物、楼阁,很有古意。那时候没有读过任何有关《红楼梦》的评论,既读不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差异,也读不出第五回里贾宝玉梦中所听曲子中的玄机,只囫囵吞枣匆匆翻过,用一贯的读武侠小说的速度读完。读到贾府开始颓败,众人晚宴,忽然风起,墙外一声长叹那一段时,只觉后脑一股凉意直冲背脊。而宝玉、宝钗披红戴彩成亲、黛玉却病卧床榻、垂死挣扎、终咳血而亡那一段,则是五味杂陈,悲愤、痛惜、无奈,莫可名状。至最后白雪茫茫,宝玉披红氅、辞至亲、投大荒,则忽有顿悟之感,觉万事无趣,人间百态,都为浮云。“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一对联我铭记至今,不为警醒,因我既未有过“身后有余”的机会,也暂未经“眼前无路”之窘境,唯以之冷眼观世,觉一切大悲剧,莫不与此相契。而《好了歌》及其注辞,至今能诵,尤其是注辞: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并未经历命运的大起落、大转折 ,但于这种盛极而衰、因满至亏的诗意描写,总是感触良深。       

那一年,我十八岁。多年以后,读张爱玲的文章,她说她六岁就开始读《红楼梦 》,让我几乎绝望。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输在起跑线上”。   

《红楼梦》之前,得到一本繁体版的《西厢记》。《西厢记》故事很俗套,无非美人功名,虽有曲折,终是如意。但语言实在好,华艳优美,说不出的风姿绰约。千般袅娜,万般旖旎,让人直坠入那软玉温香中,像那张生一样,“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而“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之句,于少年心性,最见细腻真切。但内中有一情节我极不喜欢,就是张生思莺莺而未得,红娘从中牵线搭桥,张生竟拉红娘求欢。我那时读到这一节,就如吞了绿头苍蝇一般。后来读到一些评论,说这书歌颂了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气,在我看来,还是男人情欲的诗意宣泄而已。        

四大谴责小说也没有读齐,读了《老残游记》《孽海花》,也都是囫囵吞枣,没有留下深刻印象。倒是没有读过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读了篇他人写的序言,中间提起一段情节印象深刻,说一遗老落魄,生计无着,每日坐在茶馆白喝茶,桌缝里有遗落的芝麻粒,遗老装模作样拍桌吟诗,将芝麻粒震出,然后用手指在桌上比划,粘了芝麻吃。画皮刻骨,入木三分。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里犹嫌其浅薄,云:

“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

然阅今人之小说,则又相去不可以道里记了。        

但鲁迅的评语,也实在是一针见血。文学之弊,一在浅浮,二在媚俗。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在于含蓄。诗词曲赋,小说话本,好的作品,便是含蓄的作品。锋芒毕露的当然也有,但一则少,二则浅,不成气候。另一点,一切为“合时人嗜好” 的作品都成了肤浅之作。

尼采曾经说过:世间一切书中,我偏爱用血写成者。我觉得中国有两部作品,称得上是用心血浇灌而成的。一部是《史记》,一部是《红楼梦》。司马迁遭宫刑,地位至低至贱,而作《史记》,但求“藏之名山”。曹雪芹亲历家族的大荣枯,阅尽人世的繁华与凄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成“红楼”。“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首尾两首诗,都是心酸都是痴。不出于“痴”而出于“媚”,便是明清海量通俗小说与《红楼梦》的高下之别。中华民族整体而言是急功近利的,那些能痴心于文艺、哲学、自然科学的人,比如先秦诸子、司马迁、陶渊明、杜甫、李时珍、徐霞客等,才是真正的脊梁!       

提起鲁迅,便不得不说说鲁迅。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个博学而又挑剔的老教师。他对谁的文章都要挑刺,唯独对鲁迅的顶礼膜拜。受其影响,我也喜欢上了鲁迅。  

图片

鲁迅是我读过的所有作家中最严肃、最深刻的。他的杂文,几乎每一篇都让我深思。最有印象的是《随感录》中的一篇,写货币贬值,人们争相兑换,由此说到历史,总结出中国历史只有两个时期:安心做奴隶的时期、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期。真是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模仿鲁迅,到现在我都瞧不起鲁迅之后的绝大多数的杂文家。鲁迅之后七十多年,小说有超越他的,有超越那个时代的,而杂文,一个也没有! 他的小说虽不多,但每一篇都经得起咀嚼。有几年我教高中,教《阿Q正传》时,我讲了一个月。我读高中时,模仿他写了篇《阿Q正传》,在学校宣传栏展出。现在回头读他的小说,则有读宋诗的感觉,深刻、严谨、重细节,但瘦硬有余而神韵不足。传说他曾计划写关于杨贵妃的小说的,大约觉得难,终于没有写。以我之见,没有写是理智的。否则,以他的冷峻和瘦硬,我想象不出如何去刻画杨贵妃的丰腴和盛唐的繁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