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主张把2万余伤员眷属就地安置,师长:一个不能丢,生死一起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2-01-10

编辑搜图

▲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编辑搜图

▲红军选择突围

土门潭留下2万余伤员眷属

1932年7月,蒋介石从全国调集30万余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时任苏区中央分局书记的张国焘大力推行“左”倾政策,军事战略上又错招频出,因此广大红军指战员虽经英勇奋战,仍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只能一路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经鄂北、豫西,向陕南地区撤退。

当张国焘在撤退途中惊慌失措,只顾自己率领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10、第11、第12、第73师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一路前行,随军转移的2万名地方干部和群众,还有4000余红军伤病员却被留在了鄂皖两省交界的英山县土门潭一带,由于事前准备不充分,这些人粮食、药品都十分匮乏,到处都很混乱。

编辑搜图

▲徐海东

徐海东临危受命担任师长

恰在此时,红第27师师长率领1个团赶到,他本来奉命在英山地区进行牵制性作战,已经与国民党军周旋了好几天,后来才率部突围,麾下另外2个团跟随副师长、政委分路突围,徐则率第79团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翻山越岭,最后遇到了正在土门潭一带焦头烂额的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大家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将这一带的红军和地方武装4500余人进行统一整编,合编为红27军。

徐海东被任命为红27军第79师师长,下辖2个团,其中第1团就是第79团,第3团则由六安、霍邱两个独立营,英山、霍山、六安三个保卫连等部合编而成。部队完成整编后,徐海东奉命布置对追兵的阻击任务,就在这时他得知有人主张把伤员和军属就地安置,分散在老百姓家中。土门潭一带位于东线“围剿”的战场中心,国民党军集中了15个师又3个旅的重兵,并在此执行“驻尽山头,宰尽猪羊,见影就打,鸡犬不留”的残酷政策,这些伤员和家属一旦留下,势必凶多吉少,消息传出,军属们抱头痛哭,伤员们则黯然落泪。

编辑搜图

▲红军阻击追兵

一路掩护突围2000里

徐海东闻讯后,迅速将阻击任务布置好,然后飞马赶回,大声对所有人说道:伤员一个不能丢,女同志一个不能回!要活一起活,要死一块死!”随后,他下令第3团负责掩护伤员和妇女,能自己走的伤员一律自己走,不能走的就抬着走;他自己则亲率第1团负责断后。大部队就这样在敌人封锁线上小心穿插,1个月内先后转战至英山、罗田、宿松、太湖、潜山、桐城、舒城、霍山、六安、商城、光山等十余县,行程约2000公里,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终于在11月下旬回到鄂东北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地区。

编辑搜图

▲突破敌人围堵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