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琴的孩子

 Q哥闲话 2022-01-10

  小区里学钢琴的孩子很不少,或者中午,或者晚上,总能听到孩子们练习钢琴的声音。仔细算来,小小Q学琴也有8年之久了,也是这众多琴声中的一个。

  孩子们学琴,家长们便常在一起聊弹琴的话题。家长们几乎没有懂音乐的,都是音乐门外汉,聊得最多的便只有孩子弹琴过级考试了。你家孩子弹了几年了?过了几级了?哦哟,你家孩子真厉害,才学三年就过四级了……你家的孩子更厉害呀,都弹到六级了……呀,哪个谁家的孩子都过十级了,宣城找不到可以教的钢琴老师,每周到上海去上钢琴课呢……

  家长们在闲聊着,比较着,每当孩子们对钢琴有抵触情绪时,便翻谈话记录来当教材使用——你看谁家的孩子,比你学的晚,考试级别比你还高了呢!你看谁家的孩子,每天都坚持2个小时的练琴,你才练多长时间?总之,很少有夸孩子的地方,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优点,自家的孩子总有不足。

  小小Q幼儿园中班开始学琴,算学琴较早的孩子。我们楼下一位孩子YY比小小Q小一岁,练琴晚一年。每次楼下的YY练琴时,小小Q都象大哥哥一样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嗯,这首曲子我练过的,她有几个地方弹的不行……”二年过去了,YY练习的进度与小小Q越来越近了,小小Q从原来的淡定渐渐地不淡定起来,当然,最终还是超过了小小Q的练习进度——YY弹的曲子小小Q都没有听过。这下我们训斥小小Q便有了十足的理由,“你看楼下的YY,在你后面学琴的,现在人家都比你弹的好(练习的进度反超了,我们便说好)!”小小Q还有什么理由可以不努力练琴呢?稍有反抗,便是一顿的语言暴力。

  只到有一天,小小Q对我说,“很久没有听到YY弹琴了呢?”

  经小小Q提醒,我也猛然间想起来,确实许久没有听到YY练琴了。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猜测会不会是这段时间到爷爷奶奶家去住了?或者身体不舒服了?又过了几个月,我们猜测YY是不学琴了。有一天,我正在做家务,小小Q跑来告诉我,楼下的YY又开始弹琴了。我静静地聆听,YY弹的是一首流行歌曲,接着弹了一首“生日快乐歌”。YY是简单的音色弹奏着“生日快乐歌”的欢快,我听着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因为她的琴声不再是钢琴曲的雍容华贵,而是象电子琴一般简单直接,也许她在单手弹?或者她弹的是简谱?我惋惜坚持了几年的YY最终远离了钢琴,停留在“幼儿园”的阶段。也许她们家买的这架钢琴可以留给她的弟弟或者妹妹使用。

  如今,每当听到小小Q的琴声,我心理有一种莫名的安慰。深深地相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坚持就会有收获!”

  一位朋友的孩子TT与小小Q年龄相仿,小小Q自幼儿园中班开始弹琴,TT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弹琴。

  我对待小小Q学琴的心态一直是“当作个人爱好来玩耍,当作个人素养来培养”,至于钢琴考级考试程度如何,我倒不是十分在意。毕竟钢琴等级证书与学力证书不是一回事。

  怀着初心而来,坚持初心却是十分不易。

  我与朋友聊天时,朋友经常自豪地提到TT钢琴过了几级过了几级。小小Q弹了7年的时候,过了钢琴8级。TT比小小Q晚学琴4年,只用差不多4年时间,与小小Q同一年通过了钢琴8级。我感觉自己的脸被打的啪啪响!是我的初心有问题吗?还是小小Q的智商或者勤奋出现了问题?

  国庆节时,我们两家聚在了一起。小小Q与TT俩就钢琴热聊起来,聊到酣畅处,两人到钢琴边弹奏起来。说实在的,看到两小不点煞有介事地交流着艺术(钢琴演奏对我这样的大老粗来说就是艺术了),感觉两个孩子十分的“高大尚”。

  小小Q后来告诉我,关于TT考级的秘方。TT的老师只教考级科目的曲子,过了一级,接着一年就练三级的考级曲;考完3级,接着一年就练习五级的考级曲……上钢琴课从不弹奏考试内容以外的任何音符。难怪考级这么迅速!小小Q给我弹了一首很优美的曲子,然后告诉我,这样的曲子TT一首都不会弹。

  小小Q入学初中,音乐老师让各位同学表演自己的特长。小小Q以一首钢琴曲震惊四座,成了班级的“名人”。每每说到此事,小小Q都十分的自豪。这也让我释怀:

  参天的树木终究需要一天天的成长起来,可以加快一些速度,也许偶尔会出现奇迹,但绝对不会出现玄幻剧情。

  还记得当年我曾和在无锡天一中学任教的叔叔聊天,希望小小Q以后能进天一中学读书。无锡天一中学十分的优秀,可是叔叔并不赞成小小Q入学天一中学。叔叔说,天一中学虽然每年考很多清华、北大,可是天一中学是全封闭式管理,孩子在这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人的潜力被挖掘完了,上大学以后后劲没有了。鉴于叔叔的说法,我不再向往天一中学,同时我也坚定了“素质”教育的决心,我绝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学习机器,绝不能让孩子变成除了加减乘除之外什么也不懂的高分低能。

  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竞争压力仿佛冬天的北风一样,刺的人痛入骨髓,让人瑟瑟发抖。班级微信群里,各任课老师轮番强调着学科的作业、方法、训练……老师也对小小Q十分关心,建议补某些课。

  我感觉小小Q真的不需要课外补课。可是老师们“更上一层楼”的期望绝对是正确的!面对“所有人都在补课,越是尖子生越补课”,谁又能真的淡定悠闲呢?真的是怀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信念,行着“头悬梁、锥刺骨”的勤奋!

  是的,家长们、老师们都在讨论着如何更多的学习、更好的学习,“课余爱好”这个词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了。哪怕想到“课余爱好”这个词,我都觉得自己有罪,觉得自己戕害了孩子们的未来。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孩子花了一个下午画成的素描。又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小段孩子弹奏钢琴的视频。我再也没有勇气发第二次、第三条朋友圈了。

  我一如既往地鼓励小小Q弹奏钢琴、画画、写毛笔字……虽然我的内心很彷徨,很纠集,更是十分痛苦。一边担心着孩子变成一个计算程序(只知道书本上知识的运算),一边又担心哪些朝着计算程序方向前进的孩子拿走了机会,毕竟大学、学历……主宰着目前的社会。因为毕竟我们没有立下奔向艺术的理想。

  很多时间,我都在关注历史名人们的人生。我真的十分敬佩哪些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人们,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了。反过来,没有一位“最成功的人士”是“局限在某个领域”、“只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一位仅精通机械制造的人,大约是一台机床。一位仅精通天气的人,大约是一部气象雷达。一位仅精通动物饲养的人,大约是一台供养机……除此之外,无它!

  成功人士大约必是文武全才,必是台上能说、台下能干,必是威严时让人不敢正视、快乐时给人带来无尽欢笑的人。

  知识,不应该只等于技能。

  智慧,不应该只局限在谋生。

  呼吸,不应该只是为了苟延。

  ……

  很难想象一个除了学习、除了书本之外什么也没有的人,自己都没有快乐感觉的人,他又怎能知道身边的人们、社会的人们、世界的人们向往什么样的快乐,又能够给大家带来怎样的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