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像中完美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

 Q哥闲话 2022-01-10

  现在网上流行一句话:“不谈做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涉及做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

  不少父母“陪孩子写作业,大人急到送医院”。

  无论孩子成绩好坏,父母们聚在一起,清一色“埋怨”。

  “啊呀,智商就像他爸,那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真是蠢到家了!”

  “啊呀,写作业像慢动作,天都要亮了,他还在那儿慢慢腾腾!”

  “啊呀,像跟书本有仇一样!”

  “啊呀,老师真的是没有人性,布置那么多作业!”

  “啊呀,你让他这么写,他偏偏要那么写!”

  “啊呀,房间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我还以为他在写作业,泡杯牛奶送进去,推门一看,这家伙居然在拿橡皮擦做手工,做了个小人头像!”

  ……

  感觉没有一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满意。

  小Q哥在想,父母们究竟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什么样呢?

  展开想象,下面“画”一张“完美孩子”的像。

一、希望中的完美孩子

  学习上:

  1、每门功课满分。全班\全校\全区\全市\全省\全国\全世界第一。

  2、所有课程学习全部在课堂上学结束了。放学回家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的家庭作业。不需要上补课班。家长用不着督促完成作业,更用不着督促订正试卷错题。

  3、老师叫家长,都是去领奖。

  

  生活上:

  1、每天6:20醒来。一睁开眼,笑容也随之在脸上润开,“妈妈,你今天真漂亮!哇,停在我们窗户上的小鸟真可爱!哇,今天的朝霞真漂亮!”然后立刻掀开被子,1分钟内麻利地穿好衣服,1分钟叠好被子,1分钟上完厕所,3分钟刷牙结束,1分钟洗脸结束,1分钟涂润肤露,然后坐在餐桌前安安静静的用5分钟时间,很享受地吃完早餐,当然,边吃早餐边夸赞早餐真好吃。然后1分钟背上书包、穿上鞋,收拾完毕出门。在上学的路上,说着学校的各种趣事,母(父)子一路欢歌。校门口,孩子可爱地说“再见!”,小鸟一般跳跃着进了学校。

  2、衣着随意。妈妈让穿什么就穿什么,完美的孩子不会挑剔衣服的款式,甚至是衣服的大小松紧与厚薄多少也是十分满意,穿着完毕后,要幸福地对妈妈说,“今天的衣服穿着真舒服,好运动,也不冷不热”。

  3、入睡快速。晚上9:30之前,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家庭作业、洗漱完毕、坐在床上了。10:00前的半小时里,和爸爸、妈妈亲子交流,可以聊聊学校的趣事,谈谈理想,规划人生,互致爱意……10:00关灯,10:01孩子安静而幸福地睡着了。

  4、独立自主。放学时,如果父母有空接,大家一路欢声笑语。如果父母因为工作延误了时间,回家一看,孩子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家里写家庭作业了,孩子甚至抽空把家里的饭菜也热好了。

  性情上:

  1、懂礼貌。孩子非常理解父母生活的辛苦,见父母回家了,立刻满脸笑容地奔到门口,用拥抱迎接归来的父母,甚至为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倒上一杯热茶。孩子非常尊重长辈,言语上有礼有节,细节上关心体贴,人见人夸、人见人爱。

  2、高情商。孩子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非常融洽,因为言谈举止得体、成绩优异、相貌俊美,受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的喜爱,连校门口的保安叔叔也是夸赞有加,追出门来说再见。

  3、爱运动。每届运动会,无论是田赛还是径赛,孩子总有能拿五项以上冠军的实力,只是因为学校限制每人报两个参赛项目,所以每年拿两项运动会冠军,当然,如果发挥好,偶尔打破一项学校记录那也是可以的。

  4、特长多。孩子除了是运动健将之外,琴棋书画是前列,上台演讲落落大方,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但凡学校有的竞赛,无论是征文大赛、汉字大赛,还是数、理、化、生竞赛都是二等奖以上的水平,当然95%的成绩是一等奖,80%的成绩是以第一名的成绩独占鳌头,最好甩开第二名十几分的差距。精通二十国外语,熟练使用一百二十种中国方言。知道天上每颗星星的名字,知道地上每株植物、每类动物的名字与特性,知道人体的结构机能,知道细菌世界的各种奇妙,知道风雨雷电……

  健康上:

  1、不生病。孩子健康、健美,一年内除了象征性地感冒一下,吃点感冒药就恢复了以外,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了。鼻子长的挺、视力1.2、皮肤如白嫩豆腐,连蚊虫的叮咬、瘙痒也没有。

  2、抵抗力强。如果父母不小心让孩子吃了过期的或者不好的东西,孩子一点感觉都没有。如果父母不小心没有让孩子穿合适保暖的衣服,孩子是再热不中暑、再冷不感冒。

  3、长势喜人。每天0.5公分的速度在生长,孩子身高1.88至1.92之间。体重始终保持在70公斤,腹肌八块标配,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完美。

  哦,完美的孩子,怎样才能算完美呢?(读书时是中考状元、高考状元,工作后是业界翘楚,在商场溜一圈身价过亿之后,接着担任国家首相两届任期结束,晚年又抽空拿了三个诺贝尔奖,名字出现在《商界传奇》,又写进了政治史、军事史、文学史、艺术史,还写进了科学史。

二、那些名人的曾经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小学时,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说有个孩子手工作业“小板凳”是全班最丑的,他的名字叫爱坦生。还有一篇课文说,达芬奇画画不好,天天在家练习画鸡蛋。

  希特勒,小时候体弱多病,报名参军时因体能不合格而落选,他还说话口吃,怯懦自卑,不敢在人前说话。

  爱因期坦搞出的能量守恒理论,当时只有三个半人懂,在大部分人眼里,他是个疯子。

  大画家凡高,一生不会挣钱,靠哥哥的接济过日子,只能住在一个冬天需要用练画稿纸来挡窗户的破烂出租屋里(那幅如今拍卖过亿的《向日葵》就是当年挡窗户的废纸),找不到老婆,好不容易喜欢一个妓女吧,人家说“你要爱我,就把耳朵切下来送我”,凡高居然切了。

  大画家毕家索,只会画画卖钱,可是工作不认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到揭不开锅时,才到街头去卖几幅画得几个生活费。

  李白虽然才华风流,现实生活中却是极不受老大喜欢,动不动被流放。《红楼梦》的作者,书没有写完就在贫困中离世。《呼啸山庄》的作者,是个差不多接近侏儒的小女生。《平凡的世界》的作者,养不活自己,好像还没娶到老婆……

  比尔盖茨,好好的大学不上,跑出去和别人一起写程序。

  马云,当了七年的英语教师,一个自主择业军人,一个长的比小Q哥还丑的男人。

  小Q哥至今还没有找到“模板式完美”的现实存在。

三、哪里有完美的孩子

  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找到“完美的孩子”,我只是在电视剧里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人物。可是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样“完美的角色”基本都是反派角色,或者是一个用不久的小角色,用来衬托那些“不完美”的主角,剧情的最后总是显示前面的完美都是假象。

  也许,这么完美,只能以“设计一个机器人”的方式来实现。

  其实,父母们不应该生孩子,最好都去购买心仪的智能机器人。

四、孩子是上天造就的星星

  人,都是有天性的。

  孩子,看似不完美。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造就的一颗闪亮的星星,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闪光。孩子不会所有全行,孩子也必然有一样自己最行。

  上天不会偏爱哪一位孩子,上天也不会亏欠哪一位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自己是不是一位“完美的”爸爸或者妈妈呢?

  作为父母,我们有没有在自己的脑子里设想一个“完美的样子”,去让孩子实现呢?如果有,请系统地详细地写出来,放在孩子的面前,放在众人的面前。

  作为父母,我们的目标总不能粗糙到:“智商比爱因斯坦高,贡献比牛顿大,学历比胡适猛,挣钱比和坤多,长的比潘安帅,官当的比皇帝大……”

  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定的目标,总不能是“样样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强”这么简单吧。

  (注:去年去参观胡适的故居,好象说到胡适一生拿了差不多三十个左右的博士学位,有中国的,更多的是外国的)

五、父母的角色

  父母其实是一位服务者,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帮助,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

  父母是一位书僮,帮孩子备齐笔墨纸砚,协助孩子大展拳脚。

  父母是一位观众,在孩子上进时,大声喝彩,在故事情节黯淡时,陪着一起落泪,让舞台上的主角不会孤单寂寞。

  父母是马路工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尽可能多的竖立里程碑,让孩子前进的脚步始终走在正途上。

  父母不应该是指手画脚的说道者,父母更应该是风帆周围的一根绳索,默默无声地帮助孩子扬帆远航,默默无声地一路随行,只至老化腐朽,悄然离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