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法满屋》险些成为一次迪士尼“革命”

 有爱评论区 2022-01-10

如元旦时的计划所说,2022年我会多发一些“非正式”的介于评论和杂谈之间的文章,主要针对一部分对我来说可写可不写的作品,篇幅不长,形式和内容也会比较随性——

今年去影院看的第一部片子《魔法满屋》(Encanto)正合适。

周末带女儿去看了这部动画电影,迪士尼动画值得信赖的视听表现赢得了她的青睐,尽管中间那段在魔法屋内寻人冒险的戏让她有些害怕,但总算没出现去年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完美爸爸》时逃出影厅的情况(笑)。

虽说是陪娃观影,可不同于平时那些纯粹子供向的动画,看这部《魔法满屋》我要比娃儿认真多了,不仅因为此片各方面都在水准线上的良好表现,还因为它差点又一次革了迪士尼动画的命。

唔,这里加一句【剧透预警】吧。

《魔法满屋》的故事发生于近代的哥伦比亚,在马利加夫妇与乡亲们躲避殖民者迫害的逃亡途中,丈夫佩德罗的丧命,意外导致妻子abuela(我们可以直呼她为“外婆”)携带的蜡烛和三个孩子拥有了魔法,这股强大的力量凭空创造了一座与世隔绝的“奇迹谷”以及一间行随心至的魔法屋,此后大家便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全都仰仗于马利加家族的魔法,每个拥有家族血脉的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后都会觉醒某种魔法能力,直到第三代第五个孩子米拉贝的出现。

不难看出,《魔法满屋》在主题设定上是反套路的,以往类似题材里,主角都是在一群庸人中天赋异禀的那个孩子,或者是在按部就班的环境中寻求改变的那个人,但这一次,在“人均魔法师”的环境里,毫无魔法的米拉贝反而成了希望之星。

倘若只是表面上标新立异一番倒也算了,《魔法满屋》的发展脉络却是真朝着“无魔世界”走下去的,考虑到这是一部“根正苗红”的迪士尼动画(A级团队制作、女性主角、载歌载舞等等),其含义值得寻味。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舆论环境和社会思潮的渐变,在好莱坞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迪士尼也在小心翼翼变化。

实际上,2009年的《公主与青蛙》、2010年的《魔发奇缘》以及2012年皮克斯的《勇敢传说》就已经有这种苗头了,但这些片子只能算微调的量变,2013年的《冰雪奇缘》才称得上是颠覆性的质变

《冰雪奇缘》在无比复古的设定之下,跳出了传统爱情的窠臼(同时又不是简单决绝的“女人当自强”),如此革命性的变化,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能够接受的新鲜感,同时也恰如其分地迎合了当时积极的女性意识,这是它票房大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后迪士尼动画又进入了相对“规范”的阶段,包括《无敌破坏王2》《冰雪奇缘2》《寻龙传说》等等,虽然更大女主、更自立,甚至连男人都可以不要了,但它们仍然都在一个已有的、可见的语境里量变,没什么革命性的突破(《疯狂动物城》并不适合算在这个“公主向”的谱系里)……

注意,这里讲的不是作品的优劣、好看与否,只谈调性的“改变”。

当我看到《魔法满屋》时,真的一度产生“迪士尼又要来一次革命了!”的感觉:

故事背景带有殖民时代的血泪史,马利加家族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环境也充满了现实性的政治隐喻,倘若结局是奇迹谷的居民们从此以后彻底摆脱魔法,完全过上自力更生的日子,甚至再让他们偿还过去数十年里避世的代价,那么,暂且不论片子是否更好看,至少在“变革意义”上,《魔法满屋》的革命性是不会逊于《冰雪奇缘》的,甚至能比肩20年前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

可惜的是,《魔法满屋》打一开始就把落点放在了“爱与家庭”之上,始终控制着片中那些聪明精巧的现实元素和心理变化放在边缘位置,把主位让给了漂亮、温馨又安全的单纯与美好。

这样搞也不是不行,只是如此一来,角色形象脸谱化、逻辑转换生硬等客观问题也都暴露无遗,让影片成为了又一部精致却无甚特色的迪士尼作品。

可能正是因为这份稳健,迪士尼才是迪士尼吧?

当然,我个人还是推荐看看《魔法满屋》的,歌曲好听、画面亮丽,商业片应有的节奏感也在线,看了不吃亏~毕竟,意义非凡的作品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