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众场合吵孩子,是对是错?

 新用户3445WI0P 2022-01-10

     近日在网上流传一段视频,引发众多家长热议。

     视频内容是一对父子的对话,孩子正泪眼朦胧请求父亲不要在校门口数落自己,强烈表示自己也有尊严讲面子,并援引父亲不愿在路上谈论自己喝酒喝到吐为例来试图让父亲感同身受。

     短短的一则视频,但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犯错要及时纠正才能避免养成坏习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就讲面子不是个好苗头;也有部分人支持孩子,认为家长不应当因孩子年纪小而忽视他的人格尊严以及个人隐私。

     视频虽短,但余波不绝。随着物质供应的充足以及知识的普及,孩童智力成熟与自我意识发展速度得到提升,即使是八、九岁的孩子也懂得羞耻与荣辱,这也导致了家庭教育中的矛盾愈发尖锐,而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都表现得茫然无措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自我意识的问题。

01

     心理学将自我意识定义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包括对身高、体重、外貌、性格能力、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地位等等方面。

     若是以年龄段划分,3岁以前的婴幼儿时期自我认知程度还停留在生理层面,能感受冷热、饥饱等;

     3岁以后,自我意识会步入社会阶段,能辨别是非,会产生自我评价,有一定独立愿望,并且这些认知会随着智力及思维的发展趋向成熟,最终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惯性

     青少年时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速阶段,他们渴求自由追求独立,也会有心事与烦恼,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他们最为敏感的时期,外界任何波动都会引发剧烈的情感波动,就像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懂事、很难管,这便是自我意识增强的外在表现

02

     正如视频所展现的内容,孩子虽小但也形成了独立的思维,所以能换位思考去劝说父亲,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但同时,自尊心的萌生也是意识觉醒的另一种表现。

     孩子也有社交圈,也讲面子,这是很多大人都忽视的地方。长期以来,家长们都普遍认为只要提供衣食、保证教育就是尽到了父母的义务,但却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引导

     很多家长都没有对自己的教育作出过深度思考,多是以认知惯性去教导孩子,也就是将上一辈的教育模式再次复刻,这也导致了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也随之传递到下一代。

     正确的教育模式应当是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视频中的父亲在大庭广众下数落儿子或是因一时的愤怒,或是因心情的不耐,但他显然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使得孩子自尊心受挫

     孩子犯错是很常见的事情,对一些要强的孩子来说,如果自尊受到伤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与其事后自责,不如预先做出改变,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尊重,相信会迎来不一样的结果。

那么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呢?

1

给予“选择权”

     “他还只是个孩子”,这是很多家长的内心独白。

     绝大多数父母都习惯将自己的意志施加在孩子身上,代替孩子作出种种选择。这种做法固然可以规避很多风险,但也让孩子丧失了自主性

     孩子即使性格不成熟,但也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个人的偏好与追求,父母终究不能替代孩子的人生。与其费心费力换来不讨好的结果,不如尽早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规划

     以买玩具为例,家长不应一味地驳斥孩子的意见,而是应当作出引导,为他分析买与不买两种行为带来的结果,再以建议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孩子做出选择

     教育子女便是如此,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父母要随之松缓掌控力度,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并接纳孩子的意见,将孩子视作大人去对待与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2

妙用“内疚感”

     犯错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面对孩子在公众场合犯错,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是大声斥责让他记住教训,还是不动声色回家再教训?如果是我,会选择去安慰孩子再陪他一起改正。

     很多时候吵骂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局面一度失控。孩子犯错后心理的恐慌与忧惧情绪占据上风,所以父母应当耐心沟通、竭力疏导,帮助孩子稳定情绪让心理回复到平静的状态下。

     帮助孩子认清责任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孩子犯错后父母要帮助他们分析事件,梳理问题,并教导他们自我反省,以此让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只有学会接纳错误,才能发自真心地改正

     犯错也意味着孩子的进一步成长,父母要学会因势利导,让孩子从错误中发现问题,在内疚中学会改正。

写在最后

     孩子的自我意识会随着成长而逐渐苏醒,家长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习去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成长。

     如果家长能够给予孩子多一点耐心与尊重,亲子关系将会迎来崭新的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