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有本事的人,懂得在这几个方面对自己“心狠”

 布衣粗食68 2022-01-10

“你只有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对自己足够“心狠”的人,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来不会给自己留下退路。

01

见“利”不忘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生在世,莫不是为了“几两”碎银而辛苦奔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少也欢喜,多也坦然。

但有的人却看得长远,他们深谙保存财富的办法,并不是见“利”就收,有“利”就一定要图。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位二十年,未曾造过一间新房,买过一亩新田,死后只留下两万两银子。他亲创两淮盐票,低价利高,每张原价两百两,后来卖到两万两,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而曾国藩特别谕令家人“不准承领一张”。

像这种合法收入,曾国藩尚且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染指”,更何况其他的钱财。曾国藩对“利”看得不重,却鼓励后人从事学术,不要忘记了耕读这个根本。

事实也证明,这便是曾国藩家族兴盛不衰的秘诀,他的后辈人才辈出,不乏国之栋梁,不乏各个领域的专家。

不谋“利”而谋“成大事”,看起来似乎空洞无为,却是在用大格局去统揽人生:年少时便志存高远,从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人生便步入“康庄大道”,看到常人所不能及风的风景。

02

知足能忍“痒”。

人生在世,知不足而奋进,日子才会越过越好。一旦功成名就之后,就要学会知足,才能避免跌入欲望的泥淖,得以保全辛苦打拼得来的一切。

有位县官死后留下一只小木箱,后人打开一看,是满箱血迹斑斑的草纸以及一封信。原来这位县官生前面对贿银,内心一次次发痒。为了戒贪拒贿,煞住心痒,他以锥刺骨、以纸拭血,久而久之,集满木箱。

在信件的末尾,他以苏轼的名言告诫儿孙“忍痛易,忍痒难!”

这些“痒”便是各种名与利的诱惑。

多少人,在一文不名的时候,是勤奋好学、正直善良的的典范,可苦尽甘来之后,便开始飘飘然了:出入讲究排场,衣食讲究华贵,住所更是追求富丽堂皇。物质上的穷奢极欲,必然导致灵魂的扭曲变形,只听得进阿谀奉承的吹捧,而无法直面他人的直言相告。

当身边再也没有一个人,敢于实话实说时,也就是自己开始走下坡路的起点了。

所以,真正有本事的人,不管拥有了多少了财富,获得了多大的官职,一如从前,知足又知不足。

如同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的欧阳修,成名之前,一日三餐只能吃粥;为官之后,生活境况大为改善,仍然每日吃粥。理由就是,艰苦的环境能够磨练人,如果现在改吃东西,以后没有好东西吃了该怎么办?

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才能始终如一宠辱不惊啊。

03

求稳不求“快”。

《百喻经》里讲了一个“三重楼喻”的故事:

一个富翁到朋友家做客,很是喜欢他家三层高的房子,就请来建房子的木匠,要他依样画葫芦帮自己也建一栋。

但是当木匠开始建造地基时,富翁却很是疑惑,并告诉木匠,他不打算建一二层,只要建第三层。木匠惊讶地看着富翁说:“没有第一层楼,如何建造第二层楼?没有第二层楼,又如何会有第三层楼呢?”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只不过是一种痴心妄想罢了。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不知不觉地活成了这位“愚蠢的富翁”的模样:凡事都求速成,恨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比如,一个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在最基层的岗位中,吃不了“做小事”的苦,也吃不了“挑重担”的苦。总渴盼自己,能够做些“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他们不明白,那些看起来娴熟无比的人,那些在各方面都游刃有余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是靠“关系”,而是自己经过了千锤百炼,有的甚至是十几年如一日“坐冷板凳”,才得靠着过硬的技术“破圈”。

真正有本事的人,最常走的捷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就是不打半分折扣,将该经历的都经历,将该吃的苦都吃尽。那些摔过的跤,受过的委屈最终涵养成生命的底色:沉稳、淡定与从容。

04

结束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想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就要时刻勉励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求学讲求踏踏实实,为人讲究老老实实,为业讲究一丝不苟,任何一样,都必须舍得对自己“心狠”,不越界,不逾矩。

这是一场无时不在的修行,至死方休,却能鼓舞来者,激励后人。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