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门乐团再度来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1-10

昨夜在北京音乐厅聆听了苏州交响乐团的进京演出,由乐团总监陈燮阳执棒。今年乐团成立五周年,乐团再次进京演出。吴门乐团再度来,带来却并非吴地柔顺的绫罗绸缎,而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洪钟大吕。此前听过两次苏交,也在苏州金鸡湖乐团的主场听过他们的排练。

图片

  乐团水平之整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半场曲目是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下半场是他的《牛虻组曲》。全场曲目约两小时,长度与重量级上都是有诚意的盛筵。  音乐会的曲目安排是有学术性的,将常规放在下半场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放到上半场演奏,显然是为了和牛虻组曲形成音乐史的互文,同时也照顾到了年节期间音乐会的氛围。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或多或少有着对斯大林铁幕时期的影射,而电影配乐《牛虻》则是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写作完成的。“肖十”中著名的DSCH主题与二乐章死亡轮舞般的回旋曲,而“牛虻”里有耳熟能详的《浪漫曲》。这场题为“无限”的音乐会在去岁11月18日曾在苏州上演。

图片

说实话以为乐团最适合的是法国作品等色彩性强的作品,而此次带来了“老肖”专场,却依然是极高的水准。职业乐团的发挥应该有较为稳定的水准之上再谈及演奏的风格,“苏交”这点显然做到。“肖十”有张力、有细节。开头压抑的氛围在弦乐清晰的线条与绵长的乐句表现的极充分,朴素的单簧管独奏十分考究。各声部的独奏都有很好的表现。乐团能提供巨大的音量而保持极佳的音准与平衡,典型如第一乐章排练号35前的高潮推进,二乐章凶悍的死亡轮舞,以及音乐史上著名的“2分钟的胜利”的辉煌尾声。

下半场《牛虻组曲》是作曲家列文·阿托夫米扬根据电影配乐楫成的组曲。音乐整体是通俗风格的,要旨在于把各段落间的性格做的充分。在陈燮阳的处理下,民间舞曲的欢快喜乐、浪漫曲的抒情唯美都可兹听闻。最后的终曲和作曲家的《节日序曲》有几分相似,放在最后很应景。

图片

返场惊艳全场,《牛虻》里用了萨克斯,加之是“老肖”专场,返场可以料到是他《爵士组曲》中的《第二圆舞曲》。陈燮阳的处理紧凑而有动感,圆舞曲动态化的节奏与整体忧郁的气质把握的很好,层次也很清楚,长号独奏爵士味恰到好处。

图片

“苏交”的气质是细腻而有些欧化的,这自然和他们指挥效率极高与外籍众多的团员构成有关。能听出弦乐多数人是十分讲究的,声音歌唱性强,干净不油腻。木管和圆号听出来有些偏法国学派,不重音头而带有一些颤音。指挥陈燮阳的音乐极好,他的技术在那个时代一定是标杆式的。

图片

演出后,不知指挥家陈燮阳是否是百感交集的。1999年,亦为时任总监的他带领上海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二十二载过去,物是人非,音乐犹在,令人感喟。他最早结缘这部作品是于上音附中时在收音机偶然听到这部作品便被攫住,肖斯塔科维奇他虽然演得作品数量并不多,但他是很早向听众介绍苏联现代作曲家的指挥,“肖十”、“普五”的中国首演都是由他执棒,而“肖十”1985年3月10日上海交响乐团首演时是他亲自抄的总谱。李德伦曾笑谈想演出这部作品,不料被陈燮阳抢了先。陈曾谈到:“说实话,《E小调第十交响曲》是'人性在人间的凯旋’。它是我的挚爱。1953年,我刚踏入上音附中初一,那年一个冬天傍晚时分,刚新建成的上海音乐学院漕河涇教学楼一间底楼房间,门开着,许多大学作曲系同学围着一台收音机收听莫斯科电台(短波)播放肖十的首演,我正好经过,停下来正听到的是第四乐章近结尾那段大管独奏,我印象非常深刻。出门和朋友笑谈,肖斯塔科维奇用在包括“肖十”在内的缩写签名动机DSCH的谐音正是“大师陈”,可能是诠释中的冥冥巧合吧。

图片

  记得去苏州博物馆时,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吴地宝藏”的展厅。苏交成立五周年,质量水准称之为“吴地新宝藏”算不上过誉。

    2018年在北京听了苏交朱践耳专场,十分震撼,现看到视频转发上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