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小荪医案(八)

 一个大树 2022-01-10

十二、清法治愈产后发热一例

马某,女,34岁。

初诊1980527日。

主诉及病史∶剖腹产10天,发热未退,体温38.2℃,日来渐增;恶露不多,乳汁稀少,余均如常。

诊查∶脉略弦数,苔白满腻、边有齿印。

辨证∶产后体虚,湿瘀未清,外邪易袭。

治法∶清瘀疏化。

处方∶炒当归9g赤芍9g益母草9g炒荆芥4.5g云茯苓12g姜半夏4.5g陈皮4.5g丹皮9g败酱草15g葱白32

∶热退去荆芥,不退入豆豉。

二诊531日。发热已退,精神欠振;子宫收缩不佳、恶露未尽。脉弦略数,苔白腻。仍宗前法加减。前方去荆芥,入桃仁12g2剂。

三诊63日。身热尽退,势显好转,然体质尚虚,邪虽清而湿尚留,此所以苔白略厚且腻,纳差欠香,口淡乏味。恶露未净,大便失畅。脉虽见平,再当和养调治,以资巩固。

处方∶炒当归9g云茯苓12g川芎9g姜半夏4.5g焦米仁12g陈皮4.5g益母草9g玫瑰花1g焦楂肉9g黑芝麻15g5

【按语】症情如斯,当属产后湿瘀留恋复感外邪,邪瘀相搏,郁而发热,证属邪实。虽产后体虚,亦当祛邪治标为应急之法,所谓邪去则正安。方用当归、赤芍、丹皮、益母草、败酱草祛瘀生新、搜剔瘀热,配伍荆芥、葱白、陈皮、半夏、茯苓以轻灵宣透、健脾化湿。药后诸症均除,热退病愈。

十三、益气、养血、通利法治愈产后癃闭一例

胥某,女,33岁。

初诊1974324日。

主诉及病史∶妊娠7个月,因胸闷头昏,头痛眼花,下肢浮肿,血压140/90mmHg。眼底检查黄斑区小血管痉挛,拟诊为"妊娠中毒症",而收住产科病房。届319日预产期行催产素引产并徒手剥膜。产后血压平稳,伤口愈合亦佳,然尿闭不通,脐腹胀急难忍,虽用导管导尿,仍点滴不畅,证情颇急。当时恶露不多,面色少华,乏力倦怠,大便不畅。

诊查∶脉细数,苔白腻,舌质胖略有齿印。

辨证∶气虚不足、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益气养血佐通利。

处方∶生黄芪9g炒潞党参9g炒白术9g桂枝3g炒当归9g川芎4.5g益母草9g猪苓9g云茯苓12g泽泻9g车前子12g(包)通草3g桔梗4.5g2

二诊326日。小便已通,精神亦振,大便软而易行,惟感盗汗乳胀,纳食乏味。脉细软略弦苔白腻。症见好转,原法出入。

处方∶炒当归9g川芎4.5g黄芪9g益母草9g云茯苓9g焦米仁12g玫瑰花1.5g泽泻9g炒白术9g怀牛膝9g柏子仁丸9g(包)3

病愈出院。

【按语】张山雷云"中州清阳之气下陷,反致膀胱窒塞不通,即所谓州都之气化不行者"。患者未产之时,因精血凝聚下元,无暇旁及,致令全身阴分偏于不足,故见阳气上越之象,虽经治疗得缓,然不足之体已存。复因滞产剥膜,劳力伤气,致气虚不能升举,水道不通,膀胱气化不及。"中气不足,二便为之变"。故前不能滋,后不得便。脖中尿液潴留,使小腹胀急疼痛,少气倦怠,面色少华,苔白舌边齿印及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据。遂宗春泽汤之意,主以黄芪、党参益气补中;当归养血,滋其化源;辅以茯苓、白术、泽泻、猪芩利水渗湿,运旋脾土;桂枝温阳化气;车前子、通草泻浊利尿,通导水道;时值产后五期,恶露不多,尚有瘀滞未净,再用川芎、益母草祛瘀生新∶末作桔梗开宣上焦肺气是取"提壶揭盖"之意。全方补气,兼分利。祛瘀并化源,富攻补,标本相顾,以切虚中夹实之病体,冀使清浊分而升降利,中气足而二便通。复诊果然应手,溲便自通,证势大减,患者精神亦顿觉舒畅。惟脾胃未运,湿滞纳呆当虑。再方以佛手散加黄芪、益母草、怀牛膝补气养血,化瘀生新;茯苓、白术、泽泻、米仁健脾化湿,以宗原意而固前功;增玫瑰花芳香醒胃,理气开郁;柏子仁养心敛汗。3剂后诸恙皆失,病愈出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