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士肺腑之言:不建议健康人做“癌症筛查”,过度检查反而没好处

 恬淡闲适 2022-01-10

生活当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隔壁王大爷,因为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了早期xx癌,一番治疗后痊愈了。

周围的邻居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是纷纷的感叹,是不是我们也应该提前去医院做个检查?万一出现癌症,也能够尽早接受治疗,所以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体检,等你去医院的时候,工作人员也会热情的给你介绍,各种各样的,癌症筛查套餐,很多人会花钱买个安心,认为“只要我把所有可能的疾病查一遍,就能不生重病了。”

关于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做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是你的想法真的是太简单了

文章图片1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01

院士肺腑之言:不建议健康人做“癌症筛查”,过度检查反而没好处

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却说:不建议每个人都普遍地进行癌症筛查,如果你的身体上有什么症状,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如果身体没有任何的症状,最好不要检查,否则本来好好地,被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反而出事。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医疗对人体的健康之起到了8%的作用,癌症患者生存大概率提高和死亡概率下降,治疗技术的进步是重要的原因,早发现早治疗,可能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所以不应提倡普遍性癌症筛查策略。

文章图片2

关于癌症的发病概率和治愈概率大幅度提升,不排除还有另外的可能,也就是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只是我们发现了更多没有的症状和体征的、原有条件下不能发现的、进展很慢和不会转移的所谓“早期癌症”。

美国曾经做过一项前列腺癌症的十年,找到了76,000名男性,分别分为两组。早筛检查组的患者查出前列腺癌病例明显更多,但是13年后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别。数据表明,能够带给患者生存希望的早筛,并不能影响大数据下的癌症患者生存率,

文章图片3

02

什么人才需要做癌症筛查?

从医学检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普通人群医院,采用肿瘤标志物进行肿瘤筛查是徒劳的。而且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是不确定的,真正能反映癌变的只有很少几种特异性指标。

不仅如此,一些非肿瘤疾病或药物也会引起标志物升高,很多时候,健康人可能得到“假阳性”的结果,再进一步复查后,却并无大碍。所以,目前普遍观点认为,正常人群没有必要做癌症筛查,真正需要做的是癌症高危人群

文章图片4

癌症高危人群包括:

  • 感染幽门螺杆菌病毒、HIV、HPV等特殊微生物感染的人群
  •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
  • 家里有曾经出现癌症的病人,也就是癌症家族史的人群
  • 长期有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 因职业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的人群
  • 本身患有与高发癌症相关疾病如慢性胃炎、子宫颈炎、结直肠息肉的人群等。
文章图片5

同时去医院做癌症筛查,选择地检查项目也是因人而异的,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做出一个个性化,针对性的建议。

虽然医学技术不断在提升,但是抗癌防癌依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觉得癌症是个谜,但是但不久的未来,一定会找到它的答案,所以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多加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身健体,才能“百毒不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