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而不是沉重的书包

 陈林细谈教育 2022-01-10

怀特海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学生所能学到的,是把学校里教的知识全都忘记之后剩下的东西。我以为他所说的,就是学生把那些硬生生的记忆的知识给倾倒掉,那些已经化在手上、嘴里、耳朵中、鼻子下的东西,才是真正学到的,也就是行动。忘记,就是把这些知识变成某种缄默知识,就像我现在写文字一样,不会去挖空心思想这个词语那个词语,往往就是从指尖上流淌出来的。

苏格拉底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孩子推理的过程,经过推理,孩子们就能理解一些东西,就能发现新的知识,得出新的结论,所以,他认为,我们要教孩子的,是思维,是通过过去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让孩子思索起来。这样,孩子便不会把知识记录在书包里,而能成为跟自己融合在一起的工具。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怀疑故我在。其实也在强调思考作用,思考才能真正革新世界,让我们幸福的生活。知识即是德,德即是福,福即知识。在他认为,思考能产生一种德性,也就证明了自我的存在和价值。

亚里斯多德曾经建立过一所逍遥园,他常跟学生在清谈中传授知识,他认为,那才是真正的知识,可以化作行动的能力,可以带得走的能力。

柏拉图在理念和感觉中偏向与前者,理念是人内心中的一种完型,人能够创造完型,才能在这个世界发生真正的创造。

在社会学家眼里,教学是一种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教师的影响,教师的知识与才情,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给整个教室作出的氛围营造,都属于教学的重要层面,教师不要过于强调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接受,而是要让孩子有一种自愿的情感,并且认识到一种价值,好的教学就能自然发生。

……

是的,我说的已经很多了,我确实在记忆,但我没有把上述的理论变成我沉重的书包,而是认为,这些观点到如今,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也就是我已经把这些知识给“忘记”了,我已经把她们嫁接到了现实生活中。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教学真正需要发生改变。不要否认,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在崇尚教书匠精神,而不是崇尚专业化精神。不过,当前仿佛迎来了一些契机,课程标准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学习纳入到了教学内容当中,这样的教学可能真的需要以上所有的理论来指导。

我真诚地希望,以后的教学会是一种闲适的教学,会是一种大家边聊天,边做工,边思考,边总结的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那闲适的情境中,获得自我的发展,在自我发展中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每一个孩子所获得的知识,都不是强制的,每一个孩子都不需要记忆教师所强加的知识。

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教学中获得带得走的能力。

END



这个书店里的书特别便宜!

如果你想买很便宜的书,请扫下面的二维码,一定会有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