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科院校,6个工程男,毕业7年的经历和现状

 Ray先森 2022-01-10

这是我的第374篇原创

今日主题:大学往事

前段时间,和久未蒙面的大学同学在网上闲聊了一阵子。

得知他越来越好的近况,除了由衷替他开心之外,那些尘封已久的大学往事也渐渐如潮水般漫上心头的堤岸。

今年是2022年,离我大学毕业已经过了7年,而离我进大学的那一年,已经整整过了10年。

这10年的时间,我们共同经历了求学、毕业、就业、结婚、生子,人生中的每一次有意或无意的选择,都让我们彼此的行进轨迹愈分愈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不是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

今天,也想借我们寝室6个人的故事来聊聊:

作为一个普通人,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PS:今天的文章很长,因为这里有很多很多人的人生。

 1 

A同学,湖北鄂州人。

A同学也是我们班的班长,一进学校的时候,目标就非常明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门心思搞官做”,这位同学是出了名的官迷,见谁都是“张口领导闭口老板”,身上有非常浓重的市侩气息,当然,他自己常常把这个归结于“江湖豪气”。

这一点,其实也是我们很多同学比较反感的,原本只是相对单纯的大学同窗之谊,每次和他说话,都感觉自己好像在被人拉着喊着要你买保险,左一个张总,右一个李总。

后来,才知道,A同学家以前是开KTV的,这种与生俱来的“会来事”“自来熟”,仿佛是刻在他骨子里不可磨灭的基因,渐渐的,大家对A同学也就敬而远之了。

除了会来事,A同学对体制内的向往,也是非常明显的,就在我们其他几个同学对考公务员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他早就把学校的各个领导和办事机构摸了个遍,不管哪个老师都知道他。

我记得,后来有一位老师和我说:

“你多学学他(A同学),胆子放大些,不管看到谁都能一张热脸贴上去。”

或许也真的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毕业之后,去到了老家当地的一所事业单位上班,也算是圆了他“进体制”的毕生所愿。

这几年,听同寝室其他同学说,他总想再组织一次大学同学毕业聚会,但最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同学大多数天南海北飘零四方,即便是同一个寝室的都难聚首,聚会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也是自那以后,我也很少听到他的消息。

 2 

B同学,湖北武汉人。

B同学,是我们寝室的开心果,个子不高,人长的微胖,我们常常喊他小胖。

小胖性格温和,但喜欢打游戏,大学入学后,他是我们寝室第一个带笔记本电脑的同学,那个时候能有个笔记本电脑可是个稀奇货,我们常常找他蹭电脑看电影,后来他自己装了网线,我们又找他蹭网。

小胖同学,对游戏可谓是如痴如醉,常常打到半夜甚至凌晨,喜欢玩游戏本无可厚非,但最难受的很少戴耳机,即便是半夜的时候,还在喊个不停,完全不顾其他同学早已休息。

等到第二天,我们都去上课了,上午第一节课快开始了,才看到他拎着一杯豆浆急急忙忙找教室进来上课,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今天讲到哪一页了?”

我们临近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在为了找实习单位而东奔西走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还是窝在寝室里不急不忙的打游戏,对他来说,打游戏确实比别的事要重要很多。

再后来,我也是在其他同学的口中得知他的近况:

毕业后,他去了一家监理单位上班,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应酬,因为长期打游戏,也不知道锻炼,现在这几年年纪大了,相亲的时候女孩总嫌他体型太胖,婉言拒绝对方,而小胖的母亲又患了癌症,处处都是要花钱的时候,生活的重担仿佛一夜之间压上了他的肩头。

在这里,只能默默祝愿他的母亲,早日康复。

  3 

C同学,湖北咸宁人。

C同学应该算的是我们寝室励志人物。

他刚刚进学校的时候,体重保守估计在100KG以上,裤子要穿最大码子,光是寝室的凳子就被他做坏了2个,因为过于彪悍高大的外形,我们常常喊他“威猛先生”。

和他一起出去打蓝球的时候,我们没一个敢防他,怕的就是禁不起他这么一撞。

毕业后,他去到了一家工地,天天干苦力活,像搬钢筋、提水泥桶、打混凝土这种重活累活,工地领班全让他去顶着,半年不到,整个人瘦变了形。

后来,我们再见面的时候,他穿的衣服和裤子都是大一码的,反而显得人格外的瘦。

不得不说,锻炼真的是能瘦下来的。

也是自那以后,他再也不吃什么炸鸡汉堡薯条,和同学聚餐,他也只点热量低的菜品。

再后来,听说他已经考过了二级建造师,现在在向一级建造师冲击,职位头衔也换成了项目经理,这几年,父母给他在咸宁老家买了房子,对象也是咸宁人,感情也是稳步发展。

估计再过一些日子,我也该收到他的结婚喜帖了。

在这里,提前祝福他和他的另一半。

4

D同学,湖北黄冈人。

D同学,家庭条件应该是我们寝室最好的那一位。

刚刚进学校的时候,和同寝室的A同学共同竞选班长,结果铩羽而归意外落选,为此这位D同学,大学3年很少和班长说话,连正面的眼神交流都很少。

我们几个同学夹在中间,有时候感受非常不好。

D同学刚刚进大学的时候,也是有一番雄心壮志,不是竞选班长就是精选学生会干部,最后都没有得到很满意的结果,于是从此一蹶不振,经常窝在寝室看电影打游戏,要么就是找人打牌。

现在看来,其实真的非常为他感到可惜,毕竟大学4年的时间,除了当班长之外,还有更多可以为之努力和尝试的事情。

再后来,毕业后他去了广东东莞,跟家里人一起做建筑施工,当然,他也是我们寝室最早的一个结婚的同学,结婚后家里给他在东莞买了房子,又买了一台宝马X3。

就在我们其他几个人还在工地打灰放线抬钢筋的时候,他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

后面因为渐渐没了联系,再知道他消息的时候,是有一次其他同学和我吐槽,说他天天就知道在同学群显摆嘚瑟,说来说去就是说自己又换车了、又接大项目了,还信誓旦旦让其他同学到广东找他玩。

诸如此类,也不知真假。

 5

E同学,湖北武汉人。

E同学是我们其实寝室里面唯一一个妥妥的学霸。

平时学习认真,上课一丝不苟,下课了,其他人在寝室打游戏的时候,只有他捧着一本弗洛伊德哲学书在那安安静静地看着,全然不管周围的喧闹。

E同学性格比较温和,说话也是和和气气,偶尔也会开一两句玩笑,但大多数的时候看着比较文静,但最让人意外的是,别看他外表文静,打起篮球来,一投一个准。

如果要选择一个《灌篮高手》中的人物来类比的话,那绝对非仙道彰莫属。

平时看似话少,但常常能一语中的;

外表平平无奇,但打篮球常投常中;

后来,听同学说,他毕业后进入到武汉本地一家大有名气的国有企业,现在的职位头衔是办公室经理,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一气呵成,很少听到他有什么负面消息。

用其他同学的话来说:

他应该是我们寝室发展最稳定,也是最让人向往的一位。

6

F同学,湖北黄冈人。

也就是我自己。

我自己祖籍是黄冈人,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在武汉上学生活,中学时代回老家读书,后来大学又重回武汉。

和同寝室其他几个同学相比,我可能算是比较孤僻的一个人,基本上在寝室的时间比较少。

大一的时候也参加过一些学生会,进行学生会部门部长的时候,意外被落选,后面觉得学生会确实很浪费时间,又都是一些无效社交,就慢慢退出了。

大二的时候,下课经常去学校图书馆看书,因为去的多了,和图书馆老师渐渐熟络起来,后来那位老师主动邀请我去图书馆做管理员,帮她做助理。

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每月新书到了,需要登记录册,并按类目放好在各个书架上,然后再将上月书籍换下,打包捆好放入库房。

这份工作倒也不难,主要是中午可以提供一份午餐,同时还可以方便看书,每月最新书目都经由我手登记,遇到爱看书的同学,我常常会提前告知对方,早点来图书馆借书,也正因如此,那段时间常常图书馆人满为患,后来那位老师和我说:

“你走了之后,图书馆再也没有这么多学生来借书了。”

再后来,毕业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给我内推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进去没几天就被送到一个工地干活,那时候连图纸都看不懂,就跟着工地的老师傅学习放线、打灰、扎模板,每天接触的也都是工地工人,像我这样的同龄人很少很少。

在工地期间,除了日常的实操学习外,我还需要学习和经手土方算量、施工管理、安全监督等各项事务,每天晚上还会写施工日志,记录当天的工程进度和施工情况,后来,我的那些前辈同事说:

“小张,别写这个,这些写了也没人看。”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老老实实写完了,最后按照实习作业给交上去了。

在工地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枯燥的忙碌着,有时候常常忙的晕头转向,有一回没注意直接从刚刚砌好的砖墙上摔了下来,幸好戴了安全帽,仅仅只是牛仔裤被钢筋划破了一个洞,要是再偏一点,可能今天你也看不到这篇文章。

就这样,我从当年的11月份做到了次年的6月份,结束了自己的长达半年的工地实习期。

大学毕业后,我自己左思右想,还是没有选择做建筑这一行,因为确实不喜欢,也确实对这个行业没有发至内心的喜爱,所以我南下去了深圳。

时至今日,我也非常感谢自己当初能做了那个决定。

因为在深圳,我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不管是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生活,我都找到了对应的坐标,也是在那段“住出租屋,挤罗宝线”的日子里,让我对职场和职业有了质的认识和认知。

3年后,我回到了武汉,和无数个从北上广深回武汉的职场人一样,被武汉的各种无良公司坑了个遍,有无故裁员的,也有半路破产的,还有明明做的好好的,然后以“你不适合我们公司”等各种奇葩理由让你离职的。

后来经历的多了,也就渐渐强大起来。

写到这里,我们寝室6个人的故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我们这6个人中,家境身世、性格品行、为人处世、职业发展各不相同,可以说:

每一个人都选择了一条和自己命运紧密相连的路。

有的人天生好学,可以为了看书学习连一顿饭都不吃。

也有人视学习如炼狱,去教室不超过一刻钟就能睡着。

有的人家庭条件优渥,从小吃喝不愁丝毫不用为明天吃什么而操心。

也有人家庭条件一般,每天一张眼就是为了结婚买房买车而四处奔波。

有的人性格活泼幽默,即便被人误解也只是呵呵一笑不去计较什么。

也有人心眼小气量小,常常为了小事无端和人发生争执误人误己。

有的人求仁得仁,一毕业就做了自己想做也能做的工作。

有的人漂泊无定,毕业至今可谓是一事无成毫无所得。

可能你会说,这只是6个人的故事,并不足以说明什么,但我想和你分享的是:

我们几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是这个时代和我们同龄人的群体的缩影而已。

我们既不是富二代,没有能力出国留学,我们考上的院校既不是985,也并非211,即便上学的时候也不过是想的是“听说这个专业好赚钱”,希望将来各自奔一个好前程。

你完全可以在我们的身上,看到大多数普通人的前半生的映射。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控诉普通人逆袭有多难,也不是拿我同学的发展现状比个高低输赢,而是我想从一群普通人的人生轨迹里,提炼出一些值得你参考的思考点,如果你的现在和我的曾经类似,不妨继续看完我的一些小小建议:

  • 不要过早放弃自己的人生

我们进校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专科生,但是毕业了,有的人拿的却是本科生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其实,在大学期间,学校也曾推出过专本连读的政策,对于专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实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

那个时候,因为家庭原因,我实在拿不出这笔钱,也没有能力凑到这笔学费,后来老师还问我:

为什么当时那么好的机会自己白白放弃了?

其实那个时候的自己,常常被自卑的情绪包裹着,和身边很多同学一样,总觉得专科的学生就是不如本科生,即便上了大学也比不过别人。

后来,才发现自己真的错的很离谱,在那个时候,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周一到周五上专科课程,周六日接着上本科课程,临近毕业的时候,双双通过专本科目的考试。

我还有一位同学,至今都在保持着终生学习的态度,当年拿到本科毕业证后,又去考了二级建造师,考完后又考了一级建筑师,得知他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后,即便是没有从事建筑这个行业的我,也由衷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你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被自己的想法束缚了而已。

后来,包括我看到很多成功的职场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

他们往往都是敢想敢做敢拼,从不会说这事好难我不做。

这句话看上去像是鸡汤,但难得的是总有人能在现实中给你兑现出活生生的案例。

  • 不要过多在意别人的想法

我们当初填报这个专业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参考的别人的意见,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这个专业好啊,将来能挣钱。

但毕业后三五年,不少人根本就没做这一行,有做策划的,有做互联网的,有做保险的,有搞销售的,还有帮家里人卖菜的。

我也问过很多人,他们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

报这个专业的时候自己压根没考虑过喜不喜欢,后来做了才知道一点兴趣都没有。

其实这句话,放在我们很多人身上都能得到印证:

听家里的人话报了一个专业,后来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

碍于亲戚面子相了一个对象,后来才知道自己遇上人渣;

害怕拒绝同事接了一个工作,后来才明白自己变背锅侠。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声音说“我是为你好”“我不骗你”“听我的没错”,但最后伤心的、被骗的、吃亏的都是你,我并不是消极反面,而是想说:

如果别人以各种苛刻的条件为代价来对你进行关心,那绝对不是关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伤害。

迫于父母之命,碍于亲戚说教,甚至不敢拒绝那些所谓的“好意”,牺牲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去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去和一个不同频的人相亲、去和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人结婚、去和一个同床异梦的人度完余生,去重复走父辈母辈那条老路。

这种案例,这些年我看过太多太多,我并不意外,因为我也身在其中。

我能做的,就是尽我自己最大的力气,去和这个无处不在的环境做小小的抗争,包括并不限于尽量让自己不要太早的放弃。

  • 不要过度透支当下的欲望

我们上学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和方式,寝室里6个人,有4个都爱打游戏。

打游戏没什么不好,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常常把打游戏当成了大学里唯一的生活方式。

那个时候,我们班也有很多游戏迷,一玩就是一晚上,而且常常是吆五喝六三五成群去网吧包夜,以致于常常到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都找不到教室在哪。

除了打游戏之外,也有不少同学沉迷于赌博打牌,那个时候其实大家都没什么零花钱,很多人为了打牌,连吃饭的生活费都输进去了,到后面不是找其他同学借钱,就是拿别人的零食度日。

后来我才明白,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可能你会说专科学校都这样,没人管也没人愿意学习,那你就错了。

我们学习每一年的助学奖金都是班上的学霸领走的,而且领的我们其他同学心服口服,就在我们还在想着怎么上课少做笔记的时候,他已经把整本书都预习完了,更要命的是,他在大一的时候,就找高年级学长把下一年的课本都借到手了。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这么卷不拿第一,老师都觉得不公平。

再后来,听说这位学霸同学,早早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就在去年还在学习英语,准备边工作边考研,就为了能在将来有个更好的发展。

有时候,我也常常在想,真的是学霸们不喜欢玩吗?还是他们压根就没有这种世俗的欲望?

其实都不是,而是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坚定的相信自己一定值得拥有,才会不被半路上的各种花花草草的诱惑所迷倒。

或许,这也是他们能甩开我这样的人的原因所在。

  • 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成功

毕业后的这么多年,身边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除了个别的极端案例,听来听去大家好像都差不多:

无非是毕业、结婚、生子,离不开养家、糊口、奔波。

用托尔斯泰老爷子的话说就是:

幸福的人大抵相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再细想一下,那些不幸的人中的一些共性,大多数都是:

他们更多的是想要普世价值观中的成功。

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但又不甘愿放弃那些“大家觉得是好”的东西。

所以,我常常看到他们很拧巴也很纠结,最后终于在这种反复拉扯的过程中一点点把自己的时间消磨殆尽。

他们时而忙碌,因为他们要追求那种世俗意义上的各种成功;

他们又时而迷茫,因为他们常常自我怀疑忙碌的意义是什么。

甚至在取得那些“成功”之后,感到跟多的是困惑和空虚,而不是发自心底的开心和愉悦。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我这种“不成功者”向来是没什么资格评价他们。

但作为他们曾经的同学来说,我常常为他们感到心酸和难过,因为我知道:

他们以前最开心的时候,绝不是现在朋友圈满腹牢骚或三天可见的样子。

写在最后:

今年是2022年,也是我进大学的第11个年头。

这11年里,我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也听过太多的曲折故事,有些是别人的,有些是自己的,我觉得不管怎样,若干年后,这都将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慢慢明白:

很多人与我有过交集后,我们会在一个时间段分开就再也不会遇见彼此了。

所以,如果你还在上大学,恰好你的隔壁床边睡着就是你的好朋友,不妨和ta道一声晚安。

因为,在不久的以后,或许来年陌生的,就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好了,我的大学故事讲到这里也就快要结束了,希望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我的过往能带给你些许美好的回忆和遐想。

也期待,这个故事还能有下一个10年的新结局。

Ray先森(Rayzhang1993):《预期思维:让自己的未来更值钱》作者,36氪、领英、BOSS直聘等多平台签约作者,专注和你分享职场工作及感悟,主要内容涉及:职场认知、个人成长、职业技能等方面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