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古风犹存的城市④|敬畏神明的古代泉州人造出世界最多的神明(一)

 乡音文化 2022-01-11

本文3759字 图片22幅  阅读7’

【编者按】前两期,乡音君邀请《天下之货仓》作者聊了泉州佛、道的话题,简要地厘清其历史发展的脉络。作者认为,最具地方特色还是泉州延续千百年的民间信仰,泉州拥有的5000多座大小寺庙,属于泉州民间信仰的大概占了五分之四,其供奉的神明绝大部分是古代泉州人造出来的民间俗神,而且很多神明随着泉州先民远航的足迹传播到海外,形成了一个覆盖台湾和东南亚的泉州民间俗神信仰的文化圈和独特的文化现象。

民间信仰与道教俗神

   道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宗教,其神仙体系纷繁复杂,主要有三大种类的神系:正统道教神系,上古神话神系和民间信仰神系。正统道教之神称为“尊神”,民间信仰之神称为“俗神”。道教中,“神”指先天自然化生之圣,“仙”指后天修炼得道之人。道教在发展中往往吸收民间信仰的神明为己所用,因此民间信仰的不少神明被纳入道教俗神。道教俗神也分有三大类:一为自然神,如雷公、风伯等;二为带有明显人间特征的英雄神或文化神,如关帝、文昌等;三为守护神,如门神、灶神、城隍、土地、妈祖等;四为具有特定职能的行业神和功能神,如药王、财神等。
雷神(图源:网络)

门神(图源:网络)

土地公(图源:网络)

灶神(图源:网络)

泉州的民间信仰

   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包含民间信仰在内的中原文化随之南迁,与闽越人原有的“信巫尚鬼”习俗融合,演变为迁居地习俗。泉州的民间信仰的神明有不少来自中原,如雷神、门神、灶神、土地、城隍、财神等等。古代泉州人似乎觉得这些来自中原的神明还远远不够,于是在不同的朝代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又造构出有许许多多神明,这些数不胜数的大小神明大多为区域性的地方保护神,亦是泉州民间信仰的主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泉州境内层峦叠嶂,古代交通不便,各地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逐渐产生了泉州独特的、区域性的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主要的有玄天上帝、青山公、法主公、广泽尊王、保生大帝、王爷公、清水祖师、关帝、妈祖、田都元帅等。比如,清水祖师信仰主要是在泉州府属的安溪、永春、德化三县流行,法主公信仰主要在永春、德化流行,广泽尊王信仰主要在南安流行,青山王信仰主要在惠安流行,而妈祖信仰主要在泉州沿海地区流行。

图为永春法主公宫。法主公为道教正一派祭祀的神祇亦是闽台粤传统民间信仰之一。具有监察神的神格,代表天帝监察民众。(图源:网络)

永春法主宫供奉的三尊神像从左往右分别是章公圣君、张公圣君、肖宫圣君。(图源:网络)


泉州民间信仰“第一神明”帝爷公

   关帝崇拜始于魏晋,后世佛教、道教先后将关羽列为伽蓝护法神和护法天神。北宋末年以后,关羽封号一路攀升,由侯,而公,而王、而帝,而夫子,而武圣,并列入国家祀典。得益于明代泉州理学的推崇,关帝信仰在民间极为盛行,尊称关帝为“帝爷公”,命禄科举、祛灾除疾、驱邪辟恶、诛罚讨逆、巡察冥司、庇护商贾、通畅财源、决断疑难等等,无不祈求“帝爷公”

泉州通淮关岳庙夜景(图源:《天下之货仓》)

帝爷公被泉人奉为城市保护神
(图源:《天下之货仓》)

香火鼎盛的泉州通淮关岳庙

(图源:《天下之货仓》)

   明清泉州关帝庙多达一百余座,最著名的是通淮关帝庙(民国初改称关岳庙)。该庙《关帝灵签》闻名天下。民间传说通淮门瓮城圆形为鼓,清真寺矗立如钟,位于两者中间的关帝庙钟鼓相应,故而灵验。台湾关庙300多座绝大多数是从泉州通淮关岳庙分灵,南洋诸国的关庙亦是该庙香火所传。

生而为英 死而为灵

   自古泉州人崇奉忠义英烈之士,民间信仰英烈居多。奉祀张巡、许远(文武二尊王)的庙宇,泉州最多。双忠信仰应是从中原传入,张巡、许远在安史之乱中抵御叛军,死守睢阳城,故泉州不少铺境,把张巡、许远作为铺境保护神。据统计,泉州鲤城、丰泽、洛江三区有民间信仰庙宇310多座,其中奉祀张巡、许远的双忠庙24座,占7.9%。

位于泉州城内胭脂巷尾的双忠庙
(图源:网络)
   安史之乱不屈而死难于东都洛阳的唐廷教坊乐师、南安罗东坑口人雷海青,后被唐玄宗封为“唐忠烈乐官”、“天下梨园都总管”。唐肃宗即位,加封雷海青“田都大元帅”。宋代雷海青被泉人奉为护境神,戏班奉为戏神。因泉州是雷海青故乡,田都元帅崇拜特别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泉州所属各县、市现存的直接从坑口宫分炉、分灵的相公庙达800余所。其中仅泉州城内奉祀或附祀田都元帅的宫庙达97座,超过关帝、妈祖、吴真人等著名神祇,名列第一。

南安坑口田都元帅庙(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独有的日月太保信仰。位于泉州市舶司遗址附近、一堡街中段的泉郡日月太保宫(俗称“一堡宫”),供奉宋端宗赵昰和末帝赵昺。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南宋小朝廷船队南逃至泉州,蒲寿庚闭城不纳,南宋小朝廷船队再次逃亡广东。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十一岁的赵昰病逝,赵昺继位,改元祥兴元年,史称末帝。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没,左丞相陆秀夫抱年仅九岁的赵昺蹈海殉国。

宋端宗赵昰画像(图源:网络)

末帝赵昺画像(图源:网络)


   噩耗传来,泉州百姓怀念前朝,一堡码头民众创立神庙供奉帝昰、帝昺兄弟。由于担心被元朝当局发现,对外佯称该庙是为保护儿童的神明“日月太保”,而日月太保的神讳则迅速在码头的秘密会社之中流传晋江、南安、永春、德化等地。至今,一堡宫附近仍有“认契子”及一年三节庆的习俗。与此相关的宫庙还有丰泽的云麓三翁宫。乡民塑像建祠是为纪念当时南宋三位老臣南下追赶端宗至云谷未及,而触石自尽之悲壮。

泉郡日月太保宫(图源:网络)

    历史上,泉人造构的本土神明多为英烈的历史人物。如惠安境主、”灵安尊王“(俗称青山王)张悃,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光启元年(885年)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后任闽将,立寨青山,盗不敢犯。张殁葬螺山。惠安置县前,民间已有青山王信仰。后随惠安人外迁传播到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等地。仅台湾主祀“青山王”的寺庙就有168处。此外,惠安民间信仰还有明嘉靖年间与妈祖同时受封的“姑妈娘娘”峰尾人刘益娘和”檐口妈“:反清义士邱二娘。永春则有“南海普陀度身化其形迹,遂成观音”的”显化大士观音“施秀英等。

惠安青山宫祖庙(图源:网络)

惠安青山宫祖庙(图源:网络)

广泽尊王信仰


    南安诗山风山寺主祀的”广泽尊王“郭忠福,是福建四大尊神之一。2011年,“广泽尊王信俗”入选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郭忠福为五代·后唐南安小溪场人,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郭忠福16岁(或误作10岁),牧牛凤山,坐古藤上而逝,乡人感其孝德,在其坐化处筑庙祀之,号”郭山庙“。值得注意的是,郭忠福生前至孝闻名,并无丰功伟绩。民间信仰广泛皆为其成神后显圣保乡、降雨、驱疾等与民生相关的神迹。随着闽南人的出洋谋生,广泽尊王信仰也远播新加坡,印尼泗水,菲律宾马尼拉,马来西亚吉隆坡、怡保、仙打根、吧巴,缅甸仰光,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东南亚各国分炉的庙宇达300多座。

南安凤山寺(图源:网络)

清水祖师信仰


    清水祖师普足,永春小岵乡人,北宋高僧,俗称祖师公,其神像供奉于安溪蓬莱清水岩寺“帝”字形殿堂的第二层祖师殿。清水岩寺2013年5月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信俗(清水祖师信俗):福建省安溪县”,2011年5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清溪(安溪)大旱,蓬莱民众迎请普足作法祈雨应验,民留驻锡,普足慕此山水灵秀,便始建清水岩寺弘法。自此道场光风,香火日盛。普足云游四处,募捐修桥、义诊施药、治病驱疫,法力几达闽南、闽西所有山区。

安溪蓬莱清水岩(图源:网络)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普足坐化于清水岩。此时清水岩应是佛寺。普足圆寂后,主要功能是祈雨。南宋时清水祖师4次得到朝廷敕封,每次两字累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这4次敕封皆因其祈雨灵验,加之宋廷推崇道教,且普足在世以祈雨等道家法事名世,故清水岩寺从此成为释、道合流的寺宇。

   值得关注的是,清水祖师是佛教还是道教或是民间俗神,自古以来并无定论。其实,清水祖师信仰既非佛教也非道教,它是由佛道融合而成的民间信仰,影响远播海外。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分灵的清水祖师庙近千处,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台湾、东南亚一带就建有清水岩分炉庙宇200多座;全球清水祖师信众逾1亿。

安溪蓬莱清水岩祖师公塑像(图源:网络)

   有意思的是泉州还有两处清水岩,一是始建于北宋的南安石井清水岩,二是始建于唐朝的南安洪濑清水岩(原名东林寺),不过这两处皆为佛寺。前者大雄宝殿殿正中佛龛内奉祀三世尊佛石造像,系明代文物。后者元丰六年(1083年),普足曾云游到此寺修炼。

【编后语】“头顶三尺有神明”,这是古代泉人的信条。因此,自古以来泉人善于造神并热衷造神,宋代尤甚。古代泉州民间造神成风,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有利于伦理、道德等社会秩序的细化和维护,且宋代儒道释也乐观其成。在泉州民间信仰中,“王爷神信仰”则奉祀极为普遍,其仪式是社区最重要和最为隆重的信仰活动。下一期,乡音君继续邀请《天下之货仓》作者再来聊一聊泉州民间信仰的“王爷神”。欢迎继续关注,同时请诸位看官顺手点击右下方“在看”,乡音君这厢有礼了。

深度解读宋元刺桐  更新泉州历史知识

《天下之货仓》 三重特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