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抬头|《不要抬头》观后

 GEO与此同时 2022-01-11
source: https://www./gb/title/81252357


I choose to Look Up after watching Don't Look Up


从传统电影故事剧情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除了教授兰德尔·明迪博士(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大多数人物都还是非常扁平的。但从整部电影对当前社会的讽刺意味来看,这部电影实在是精准打击,而且有丰富的解读角度。

美国的金发女总统和她的马屁精儿子,简直是直接报社保卡号了(当然后来看影评发现也有人觉得是讽刺目前的副总统)。晨间新闻的两个主播也是直接对应目前媒体倾向于回避沉重严肃的话题,反而是插科打诨以表现幽默、关注嘉宾的外貌而不是对方所说的话才更是“迎合受众”。

尽管是彗星撞地球的第一发现人,女博士生凯特·迪比亚斯凯(詹妮弗·劳伦斯饰)说的话却从来得不到掌握权力的总统与媒体的重视,甚至还要被趋炎附势的小人以“我觉得这样很有趣”的理由戏弄羞辱。她试图唤醒人们但却被做成表情包,遭遇网络暴力,甚至最后无家可归。

而就算到了后期彗星肉眼可见时,她开始引领着“Just Look Up”和总统呼吁的“Don't Look Up”互相对抗,也依然透露着荒诞的意味。尤其是那首歌出现的时候,联想到在台上深情对唱的人就是在晨间新闻上直播分手和好的那对,突然有点怀疑:到底是我草率了,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还是导演故意安排这出,加剧讽刺说不过又是一场站队游戏而已?(当然电影里也提供了另一种方式,也可以都不站,就引发骚乱)

让我们离开剧情,看看这三种选择,其实也在对应着我们经常看见的偏向(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偏向就是始终不变的,而且即使持有相同的大偏向,持有这个偏向的原因也有许多不同):

偏向于科学理性:一种与面对现实的科学家站在一起,抬头看,即使知道可能没有解决方案,但接受地球即将毁灭的现实;
偏向于相信权威:另一种是听信把政治当成生意的总统,不抬头,就相信总统说得一定对,别的都是阴谋论者在制造恐慌;
偏向于极致利己:第三种是相信科学家说的,进入恐慌之后罔顾社会秩序,打砸抢烧,反正末日要来先自相残杀又怎么样。

可能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会有半年后彗星撞地球人类毁灭的结局,但有没有也在警告着人类我们都会死的危机存在呢?

怎么会没有?无论是这两年的新冠疫情还是极端天气,地球给人类的挑战是越来越多,而人与人之间的割裂之墙却也似乎是越来越厚。

越来越多人都捧着手机转发着“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却忘了自己为什么能够看懂这句话而且有情感上的触动?这行为本身就在反驳这句话。

“我们”和“ta们”之间的分歧大到了似乎无法沟通的地步,明明说的都是人类的语言,但就是无法认真倾听彼此,作出回应。就像电影中的女博士生凯特用尽力气去呼喊说地球要被彗星撞,人类文明要毁灭了,但主播的回应是岔开话题,然后说:帅教授可以再来,疯女人就别来了。

那一刻好像是卡珊德拉的寓言(特洛伊有预知能力的公主,但是受到阿波罗诅咒,没有人相信她的话,后来特洛伊中了木马计城破人亡)在现代重演。接受了这个设定之后,好像也理解了为什么电影中的凯特也是红发,或许是对卡珊德拉的一点回应。

对我来说,选择抬头是选择知道可能是没有希望了,但还是选择用更科学、也更尊重人的方式清醒地活着,用力去感受、体味生命中的每一刻,接受我现在活着,但总会死去。但直到生命消逝之前,还是愿意与彼此关爱的亲友保持联系,即使不再咫尺之遥,也在心里永远有一个位置。

至于那些不愿抬头看的人,或者选择放弃人性的,那我也只能大多数时候都对前者无可奈何,对后者避而远之(毕竟武力值不够)。但在尽力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还是会继续发出“抬头看看”的邀请。

但那毕竟不是我的人生,我所能做的从来都不是强行把别人的头给抬起来。除非身心得了什么重病(就算是,我也不是专业医护人员啊),大部分的人头还是都得自己愿意抬起来,才能抬起来。

我只需走着我不时抬头看看的人生路,而不必太过于被不抬头的人困住,不必因为别人的不抬头而觉得我抬头是不是需要反省一下。



下面是2022-1-10时截取的豆瓣评分(有不少影评写得是真好!):

source: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48847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