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汉碑碣的典范一一礼器碑

 攸州刀郎 2022-01-11

礼器碑的全称是:“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年‬代‬是‬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碑‬的慨‬念‬:‬

‬什么叫碑

中国碑碣的渊源甚久,最初的碑碣和后来的碑碣作用差异很大。《礼记.祭仪》载:“牲入麓于碑”。贾氏注释认为:“宫庙皆有碑以识日影,以知早晚”。前者认为碑是用来栓住牛羊的竖石,以免走失。后者是将碑看作日晷,阳光穿过碑孔,用以识其位置,便可以知道时辰的早晚。

文章图片1

除了上述两种用途以外,还有一种用以引棺的说法。

《礼记.檀弓》注释认为:“丰碑斵(斩)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竖之,穿中为鹿庐(下棺时的牵引绳),下棺以繂绕(粗绳)。”这段话总的意思就是木头制成碑形状的丧葬用品

碑碣的这三种用途,渐渐变成歌功颂德的工具。整个社会上至帝王下到百姓,人去世后都要树碑,树碑的目的就是为逝者留下文字铭记。当然文辞藻丽,书法精妙。

‬锋芒毕露的后汉碑文

由于碑文讲究文辞优美,加上书法古朴遒劲如寒松霜竹,犹如“金错刀”,于是与“吉金”(钟鼎铭文)相并而成为一种专门的“金石学”,凡是考据、书法与历史学者,对此都十分关注。

文章图片2

不过由于古碑的文字十分稀少,只有到了后汉以后,由于重视丧葬习俗的原因,于是成为一种文体。

巜文心雕龙.铭碑篇》认为:“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观杨赐之碑,骨鲠训典。陈郭二文,词无择言。周胡众碑,莫非精允。”

可见当时碑文的发达。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也说:“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不可得,是则冢墓碑自后汉以来始有也。”

‬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

文章图片3

碑碣发展的高峰期是后汉时期,碑碣本身的样式及装饰已经发生急剧发展而垂范后世,无法超越!

汉碑的大多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根据年代顺序,“礼器碑”位列第五,它造于东汉永寿二年(165)

后汉一共有十二块碑碣存于孔庙同文门内,它们的字体都是汉隶,对于研究书法者‬实在是太有‬帮助。

‬《‬礼‬器‬碑》‬(‬简‬称‬.‬下‬同‬)‬是典型的汉‬隶‬书‬,‬碑阳‬一共‬十六‬行‬、‬每‬行‬三十六‬字‬,‬这个碑‬的传‬世‬柘‬本‬比较多‬,‬金‬石‬界‬比较看‬好‬的是明‬拓‬旧‬藏‬本‬以‬杨‬水‬心‬、‬罗‬振‬玉‬等‬跋‬者‬为‬最好,‬现‬藏‬北京图书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认定的书法共有八种:大篆、小篆、隶书、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称为八体书,后面的五种书体一般作装饰用,主要是使用篆、隶书体,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八分书”,它有什么特点呢?它与箓书的区别在于“笔有波折,左右分开。”故称“八分”。

但是,字体变化最大的还是隶书,它是由奴隶、皂役所创造,原因是因为书写的方便和快捷,始于秦代,流行于汉朝,故称“汉隶”。

汉隶的风格一般而言多取横势,字呈扁形,结构是上下紧密,左右舒展;笔画则是“一波三折”、“蚕头燕尾”。隶书是楷书的先导。

西汉时期的隶书还没有完全定型,从出土的竹简及少数石刻来看,数量较少。

进入东汉,隶书日渐成熟,特别是汉隶石碑刻石,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文章图片4

如奔放不拘、劲挺有姿的《石门颂》、运笔取方笔曲势的《乙瑛碑》、结构方正,四周平滿、规矩朴茂的《张迁碑》、笔画平整、结体特别扁平的《宇宙碑》、笔画纤细而凝练,流丽而俊逸的《礼器碑》。

结束语

《礼器碑》我认为是书法爱好者最好的临帖作品,因为楷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钟繇是楷书的始祖,从他的巜荐季直表》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的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