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想告诉你|下次一起去晒太阳吧。

 zcjy1234 2022-01-11
图片
图片

这是你 第2次 打开我们的聊天框

 读完预计5分30秒 

愿你在此拾遍世间的温柔

图片
图片

本期话题:

我们提供了一些缓解“青少年抑郁症”或“抑郁倾向”的可能/

“抑郁”并非是某种性格缺陷或矫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需要了解“抑郁症”的不仅是Ta,还有我们。

图片

当光只是笼罩在头顶,

心里的阴霾却难被驱散时,

我看着银杏树间跳跃的光点,

走廊间的人群来来往往,

开心、悲伤、兴奋、愤怒、期待等诸多的表情在阳光下一一呈现、绽放。

多么美丽、鲜活的人间啊。

我站在玻璃窗内,注视着流动的生活。

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啊!

图片

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几乎总是如此,事事如此。

“抑郁就是矫情?”

答案是否定的。

对抑郁患者的漠不关心、不理解甚至蔑视的声音在当下21世纪还不绝于耳。

可是,抑郁不是想太多,只是生病了😷。

我们应当重塑对抑郁症的认知,懂得如何给予抑郁患者以正确的关怀。

图片

 01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快感缺失、持续心境低落为特征,伴睡眠、饮食、认知与记忆障碍的精神心理疾病。

据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内容:

图片
图片
图片

数据显示,学历越高抑郁症检出率越低。

不同年龄的抑郁量表均值:

图片

结果显示,抑郁水平呈现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青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发,需要重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显示:

十余年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抑郁的检出率保持平稳,但睡眠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

/

2009

2020

青少年抑郁检出率

24.2%

24.6%

轻度抑郁检出率

16.8%

17.2%

重度抑郁检出率

7.4%

7.4%

群组间差异与十余年前基本一致:

图片

女生抑郁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据WHO报道:

2030年抑郁症预计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首要疾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担。

 02青少年抑郁来自于哪儿 

“很多人都把这种病当成脆弱、想不开,我想说不是的,我从来不是个脆弱的人。”

很多人默认,只有遇到很大的事情才会导致抑郁,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抑郁症是由多个相对较小的问题叠加在一起而导致的。每个问题单独发生时,我们也许可以轻松搞定,但是多个问题堆积在一起、相互影响时,就可能超越我们承受的上限。

目前学术界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没有确切共识,但普遍认为是遗传、环境、社会心理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来源:Zhao Peng,Wu Zhuoxi,Li Chunrui,Yang Guiying,Ding Jinping,Wang Kai,Wang Mingming,Feng Lijuan,Duan Guangyou,Li Hong.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using dezocine alleviates depressive symptoms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double-blind trial.[J]. PloS one,2020,15(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印发的《国际精神救援资质培训(成人版)》里关于抑郁症的专门章节提到,抑郁症病因复杂,涉及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以下因素则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有抑郁症家族史,个性较为敏感,情绪化与焦虑,早年存在一些缺少关注或受虐待的负面经历,近期遭遇到了一些负性的生活事件(家庭变故、意外事故、受欺骗被欺负等),患有长期或较严重的躯体疾病,有其他如焦虑症、精神障碍、药物依赖等精神疾病,月经前激素水平的改变,全天候照顾长期残疾病人等。

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对抑郁症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病症如中风、肝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B12缺乏等的直接影响,药物的副作用,酒精或药物中毒以及冬季缺少阳光照射。

具体来看:

 家庭暴力 

家庭是青少年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也是认识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的第一课堂。若父母在家庭中实施暴力行为,青少年首先可能会形成极端的认知,将暴力看作世界的行为准则之一,并用带着冲突倾向的眼光来审视社会。

(来源:青格勒,刘志芬,张克让.儿童期不良经历对抑郁症患者首发年龄及急性期病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56-57.)

 家庭模式 

一般来说,家庭模式可分为三种:单亲家庭、完整家庭、留守家庭。而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青少年人格健全、身体健康。与完整家庭相比,单亲家庭青少年抑郁症状显著增强,如果父母冲突非常激烈,这种抑郁程度还会加深。

(来源:刘媛,姜潮,林媛,李纯,赵岩.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03):56-59.)

图片

关注留守儿童

而在留守家庭中的青少年易表现出孤独、抑郁、社交焦虑、委屈以及自卑等情绪适应问题。

(来源:张庆华,张蕾,李姗泽,王智,邵景进.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抑郁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9(03):69-75.)

 遗传因素 

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大部分精神疾病都具有遗传性,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会导致精神疾病的代际传播。

(来源:Kim-Cohen J, Moftt TE, Taylor A, Pawlby SJ, Caspi A (2005)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children’s antisocial behavior: nature and nurture efects. Arch Gen Psychiatry 62(2):173–181 11.

Monk C, Spicer J, Champagne FA (2012) Linking prenatal maternal adversity to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infants: the role of epigenetic pathways. Dev Psychopathol 24(4):1361–1376)

若有抑郁障碍家族史,其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在人群中的遗传率大约为37%。

(来源:Sullivan PF,Neale MC,Kendler KS.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on:review and meta ⁃ analysis[J]. Am J Psychiatry,2000,157(10):1552⁃1562.

Kendler KS,Gatz M,Gardner CO,et al. A Swedish na⁃ tional twin study of lifetime major depression[J]. Am J Psy⁃ chiatry,2006,163(1):109⁃114.)

具有抑郁症的家族遗传史的个人,在出现相应抑郁症状时,应及时放松、宣泄不良情绪,寻求良好心理疏通,严重时可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社交网络 

随着社会的进步,青少年们接触社交网络的年龄也随之减小,青少年不成熟的心智易导致其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中发现他人的长处,从而产生对自己缺点的不满情绪,产生“自己不如他人”等消极的社会认知及自我感受,在这时,他们开始反复思考消极的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不良后果,而放弃思考是否能改善或解决问题,进而陷入自我怀疑,进一步加重这种认知,促进抑郁情绪的生成。青少年对网络世界应该有清晰的界限与认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来源:连帅磊,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J].心理学报,2017,49(07):941-952.)

 03抑郁症可能具有的表现 

💫无故不悦。尽管学习或工作都顺利并无特别压力,但仍长期无喜悦之情,总感到忧伤和痛苦。

图片

💫似病非病。患者总感身体不适,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 自我贬损。患者长期认为自己做事总是错的、老给别人添麻烦,经常自认错误、受过,怀疑自我能力。

💫情感缺乏。患者思想上无所寄托,对亲友无牵挂感。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对生活的责任感与热情。

💫自杀意向。长期抱怨活着太累、太苦,甚至出现过自杀行为。

(来源:谭杰华.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判断及心理治疗.当代医学,2007, (13))

以上例举的抑郁症可能存在的行为反应,并非完全,也并非必然。

如果察觉自己已经有相关的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寻求朋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你应该明白的是——

你只是生了一场普通的病。

总之,青少年抑郁是他们自身的错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在环境面前的力量是微弱的,被环境影响或者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图片

 04如何缓解抑郁症 

 或防止抑郁倾向 

近日,高中和高校被要求将抑郁症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多形式的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并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

较为系统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有:

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四川大学心理咨询途径:

你可以关注“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众号关注相关信息:

你可以下载“云上川大”APP,进行线下心理咨询预约:

图片

点击图标查看具体操作

你也可以在“云上川大”APP,进行线上的自助心理测评:

图片

点击图标查看具体操作

你还可以拨打热线进行线上心理咨询:

四川大学心理中心阳光咨询热线:85401212(周一至周日19:00-22:00)

各校区心理咨询室电话:

望江校区咨询室: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华活动中心402室(联系电话为85463928)
江安校区咨询室:四川大学江安校区20舍1单元2楼(联系电话为85992256)
华西校区咨询室: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二教附楼125、126室(联系电话为85463928)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等,需注意用药遵医嘱,切忌私自用药。请记住,医生是最能给你实际疗愈的专家。

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治疗手段。

除此之外,

最重要的还有“你”的问候与陪伴

图片

其实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本质是一样的,患者希望我们能提供最真实的关怀和帮助。

“加油,振奋起来!”

“想开点吧!”

“生活本来就很难,放宽心。”

“没事儿,大家都经历过。”

“你已经很幸运了,知足吧。”

“你到底有啥看不开的呢?”

这些,或许是抑郁症患者听到的最糟糕的话。

而这些话或许才是你应该给出的安慰:

“我们明天一起去图书馆呀。”

“走啦,一起去吃饭了!”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事儿我来帮你!”

“我永远在你身边!”

“你听听这首歌,好好听~”

“哈哈哈哈你看这个视频好好笑!”

……

图片
图片

          科技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但与之相对的却是不断升高的青少年抑郁病患者数量和自杀比例。

作为旁观者,如果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要轻易做出评论,否则只能成为杀死他人的推波助澜者。

哪怕你真的不能理解抑郁症,也不要用恶毒、刺耳的语言去抨击他们。

而作为抑郁症患者或有抑郁倾向的伙伴,一定要重塑对抑郁症的认知、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你看我们还有多美好的岁月。

 看庭前花开花落,

 赏漫天云卷云舒,

 热情拥抱美好生活!

 又是新的一年啦 

 咱们找个出太阳的日子 

 一起出去走走吧!

图片
图片

我们将致力

在你每一次打开这里的聊天框时

都能获得一些心灵的慰藉

图片

推荐书目:《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图片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四个来访者的故事


图片


投稿|(华西临床医学院学生)唐诗怡 张韧 周靖 谭鑫康

 编辑|居丽德斯 蒋雪莹

 文案调整|张雪 姜丽菲 蒋雪莹

 图片|网络 

 责编| 夏库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