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科行与书法家芝润元旦小聚结缘许菖老师

 纪科行 2022-01-11

2022年元旦假期的第二天下午,估约200左右,纪科行(原名:纪海阳)应约来到书法家芝润(原名:葛亮)的工作室,假日里相见,大家的内心似乎都多了一份逍遥与自在,刚坐下时,茶早已经泡好了,这次是大红袍,从杯子中的茶色看,芝润是掐着时间点沏的茶。

芝润说,上次的普洱喝不惯,这大红袍不会也喝不惯吧?纪科行回应道:“还行、还不错”!能感觉的出这是上等的好茶。过去纪科行是不爱喝茶的,觉得没有凉白开来的解渴,而今也许是上了年纪,才发觉这喝茶要真讲究起来却是大有文章的,此处省略一万字,扯远了。依旧是那套娴熟的动作,泡、倒、喝;再满上,再喝......来往的细微处真切地感受到了真诚与互敬,这是一种朋友间难能可贵的情谊,无需伪装,直言不讳的表象之下是一种深层次的认同,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书法家芝润老师(本名:葛亮)书法创作中

  



环顾工作室,墙上多了许多幅小品,再往工作台望去,厚厚的大大小小尺寸的一叠作品摞着。纪科行起身上前一一翻看,历代的经典诗句跃然纸上,不同的字体,不同的排版风格,各有特色。行草狂放中带者内敛,笔触的轻重、粗细、干湿变换莫测,字体大小对比,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字间节奏得当,远看整体,近看变化,对比中不失统一,书道自然,令人叹服。再看小楷,笔法到位,笔触有力,藏锋中尽显功底,这是一种百看不厌的静心佳作。芝润常说,中锋运笔,力透纸背,此言真是不虚。纪科行心想,这芝润了得,这才几日不见,竟创作出了如此多的精品,而且字里行间明显感觉到功力的增加,看来这段时间是一点没有闲着。交谈间,芝润提到有朋友准备帮助他在上海办展览,目前的作品量还不够,还在奋力准备中......

书法家芝润老师(本名:葛亮)书法作品

  

书法家芝润老师(本名:葛亮)书法作品

  

书法家芝润老师(本名:葛亮)书法作品

  

书法家芝润老师(本名:葛亮)书法作品

  

书法家芝润老师(本名:葛亮)书法作品


纪科行被一副小楷作品深深吸引,正在揣摩时,芝润似乎看懂了心思,便开始尽数历代小楷名家,说到哪一位时,不过瘾,转身到橱窗找出该作者对应的字帖,快速翻到某一页,然后对着其中一个字开始分析,唐朝的某某学的是晋朝的某某,宋朝的某某学的是唐朝的某某,明朝的某某学的是唐朝的某某,可惜到了元朝差点断代,不然如何如何......一边介绍,一边拿起毛笔蘸墨示范,片刻功夫,几张大白宣,被各种笔触写的满满,什么永字八法、什么八面来锋,什么空中回锋等等,如此跨越时空交错分析历经2小时,最后得出结论,凡是成为大家,青史留名的都是“集古”,即:集古代大家书法技艺精华于一身,并融入自己独特风格,最后自成一家,影响后人。王羲之、王献之、王铎、米芾、赵孟頫等等无不如此,甚至聊到了大奸臣“蔡京”的书法。纪科行想:你芝润先生是也集古大家呀!不然怎么会对历史上如此多书法大家的字体特点了然于心呢!

  



正在大家酣畅交流之际,芝润的微信电话铃声响了,纪科行在一旁朝手机应声望去,看到视频上是一位留着长发略显凌乱的头像,看的出这气质一定也是位搞艺术的。

晚上去喝羊肉汤,手机那头说到。

好啊!在哪?芝润回应着。

在某某羊肉馆。

好的,等会就过去。

挂完电话,芝润说,纪总,等会我们一起去。纪科行略微迟疑了一下,我过去方便吗?方便,都是老朋友了,他是中画协、中书协的双会员,工笔画、书法都很牛,还会写诗,顺便认识一下,芝润答到。这时,纪科行朝窗外望去,才发现天已经黑了。

紧接着,也没有收拾,各自按照导航奔着目的地去了,而这突如其来不经意的聚会,却给纪科行打开了新的一扇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