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力寺经幢 | 千年卓立寺门中,阅尽沧桑世未通

 方待夜半听君语 2022-01-11

惠力寺在海宁城内西山脚下,据说是东晋志愿寺旧址,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赐额惠力寺,寺屡毁屡建。目前的殿宇都是近些年来重修的,只有天王殿前的一对经幢见证了寺院的千年历史。
紫薇桥,典型的单孔石拱桥
寺前是仓基河,跨过一座古桥紫薇桥,桥旁两座唐代经幢东西分立,皆有木栅栏围着。
《海宁州志稿》载:“唐咸通十五年岁次甲午五月戊子朔二十八日乙卯……敬造宝幢一只……右幢仍在硖石镇西山惠力寺东首,石高三尺六寸,八面,周广五尺六寸……”由此,这两座经幢均建于唐咸通十五年(874)。其中,东幢是当时的佛教信徒方蔼、方邽两兄弟为祭奠亡母而立,其上经文由俞宗厚书,陆傅包镌。西幢由于文字风化严重,已无法考证其建立者、经文书写者以及镌刻者的姓名。
惠力寺天王殿

两幢大小、形制以及镌刻的花纹图案基本相同,自幢基到幢顶通高近五米, 由幢基、平座石、幢身及幢顶组成。幢基为两层须弥座式,第一层须弥座束腰雕蟠龙,刀法简劲有力;第二层须弥座束腰镌四只狮子。
平座石镌刻勾栏望柱,再上为幢身,幢身为八棱石柱,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顶由一层华盖、连珠、二层华盖、连珠、仰莲、宝顶等六层构件逐层相叠。第一层华盖八角形,每转角皆饰以一兽面,各自口衔璎珞带。上面几层雕刻都已看不大清了。
所谓“幢”,原是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幡依外形作区别,长片状者为幡,圆桶状者为幢。在佛教中常指佛陀以智慧之幢,降伏一切烦恼之魔众,以幢象征摧破之义,所以幢被视为庄严具,用于赞叹佛、菩萨及庄严道场,以及表示佛、菩萨之威德。起先佛经或佛像都是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为石刻在石柱上
石经幢一般由幢座、幢身、幢顶几部分组成,都是分别雕刻,雕好后再垒砌成整体。幢座大多为覆莲状,下设须弥座。幢身呈柱状,一般为八面体,也有六面、四面的,还有圆柱形的。亦有幢身分为若干段,上面的柱径较小,下面的柱径较大,中间用大于柱身的宝盖相隔。盖上一般模拟垂幔、飘带的丝绳等图案,有的石幢上也间杂雕刻佛、菩萨、佛传故事等题材。幢顶一般雕刻成仿木构建筑的攒尖顶,顶端托有宝珠。
幢体上所刻的一般是陀罗尼佛经,即《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仪凤元年(676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方传入中国,仪凤四年(679年)才由“朝散郎行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与宁远将军度婆等奉诏译进”。在数以万计的佛经中,为何要刻《陀罗尼经》呢?
“陀罗尼”是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总持”,意思是“持善法而不散,伏恶法而不起的力用”。一方面此经文有言“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且记载了许多诵经灵验的故事,信众认为陀罗尼包含深奥的经义,若有人书写或反复诵念,即会解脱他的罪孽,得到极乐。另一方面则是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诏令“天下僧尼每日须诵尊胜陀罗尼经二十一遍,限一月内精熟这则诏令对中唐以后乃至宋朝建造陀罗尼经幢影响较大,建造尊胜陀罗尼经幢风靡一时。
文保碑,紫薇桥和惠力寺为县保
石经幢自唐代到两宋时期发展到高峰,延续至元代以后,石经幢建造逐渐趋没落。且由于年代久远,石质的风化、自然灾害的破坏,以及人为的毁损等原因,使至今所遗存的经幢十分稀少,而且多层的经幢大多残缺不全。
佛光寺觉空大禅师
大同华严寺辽代经幢
如今,幸存的唐代经幢还有不少,在国保名单中单独列出的有10处,分布在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处。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单独列入国保的,或者还没有列入国保的,如山西佛光寺的唐经幢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唐代经幢
批次编号名称时代地址
第3批Ⅳ-16松江唐经幢上海市松江区
第4批Ⅳ-6龙兴观道德经幢河北省易县
第4批Ⅳ-7天护陀罗尼经幢河北省石家庄市
第6批Ⅳ-13安国寺经幢浙江省海宁市
第6批Ⅳ-14法隆寺经幢浙江省金华市
第7批7-1502-4-005邢台道德经幢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
第7批7-1518-4-021惠山寺经幢唐、宋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
第7批7-1526-4-029龙兴寺经幢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
第7批7-1527-4-030惠力寺经幢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
第7批7-1554-4-057尊胜陀罗尼经幢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

海宁境内除了惠力寺两座经幢外,在盐官镇上安国寺,还有三座唐代经幢,几年前去盐官时曾特意访,但院门不开,只能隔着院墙远观。

“千年卓立寺门中,阅尽沧桑世未通”,惠力寺和安国寺两寺皆已被毁,旧日胜迹只留存在典籍中,惟赖这残缺的经幢让人遥想昔日香火盛兴盛的景象,千年前岁月仿佛可俯首触摸。

最后放一张经典照片,每每看到它时,都让人为之动容——那些在岁月或战火中残败的古建,总有人会不顾一切地去发现它们的美。

林徽因测量佛光寺唐经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